叶晓丹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研室,江苏 常州 213022)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核心技能、关键能力、软技能、可移技能、可携带技能、必要技能等等,是指在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也就是说,不管具体职业如何变化、发展,职业生涯如何变动,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种技能总能起作用。可见,职业核心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职业生涯的重要依托。
1998年,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一项名为《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首次将职业能力分层,提出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三个层次,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处于极其重要的中心地位。后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八大模块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事实上,这八项能力可以归纳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其中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数字应用的能力属于职业方法能力,其余五项属于职业社会能力。
大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锻炼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也是社团的基本作用之一。一般来说,社团是由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故而参加社团首先面对的就是与社团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在社团领导人的组织下,社团成员共同完善社团章程,参与制定社团活动计划、参加社团活动,在共同活动中加强内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另外,同校社团之间、异校社团之间也经常有共同活动。比如组织某些大型综合性活动,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周等,可以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提高成员对外交往与人际合作的能力。
社团活动可以提供有别于书本知识传授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从纸上谈兵到实际操作,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作用所在。社团总的活动计划的形成,成员的招募,经费问题的解决,每一次具体活动的举办,成员的分工合作、沟通协调、考核监督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遭遇、碰撞、磨合、提高。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创新是一个社团不断前进的动力,每个社团在自己主导宗旨指导下,可以有经典的、甚至品牌性的保留活动,但是一成不变会极大降低对成员的吸引力,故而必须推陈出新,保持社团的活力和新鲜感。无论是社团的管理方法还是活动的策划组织,甚至只是活动场地的布置,都需要创新,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属于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在社团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开展涉及诸多的信息,例如辩论社举办辩论比赛,涉及到辩论题目的确定,宣传活动的开展,资料的准备,初赛、预赛、决赛时间确定,比赛结果及时的发布,比赛过程的视频制作等。大量活动信息的处理需要一定技能和技巧,而处理大量信息和数字的实践过程,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相应能力。
除了专门的外语类社团,可以用各种相关活动帮助成员提高外语水平外,非外语类社团在活动中也会接触到更多运用外语的机会,或者更加体会到外语能力的重要性而激发他们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兴趣。
从总体上看,参加社团活动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人际沟通,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处理信息,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课堂里学不到的种种,从而使综合素质获得提高。这些都是对核心能力的有益提升。
目前大学生社团建设尚存在种种问题,影响其核心能力培养作用的发挥。
社团定位不明确,许多高校仅把社团当做学生课余生活的点缀,无论在社团的成立上还是在社团的活动上,都重量而不重质,没把其看作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没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社团的重要作用,给予的重视度不够。
高校的社团和各院系分团委、学生会一起,挂靠在学校团委下,又比前两者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没有等级明确的学生干部体制,也没有约束社员所需的一定的强制力。高校团委工作繁忙而繁琐,无法很好地承担社团建设,特别是专业性社团的建设工作,有些学校虽然成立了社团联合会作为社团管理机构,但仍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是团委的老师和辅导员,团委工作繁忙,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也是相当繁忙,其指导力量都很薄弱,而各院系的专业教师一般很少担任指导教师,有担任的也只是挂名而已,没起到实质性作用。
另外,指导教师缺乏对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更认识不到社团与核心能力培养的关系,因而无法指导社团发挥其在培养核心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经费不足,社团活动场地不足,很多社团没有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场所,各种办公设施及活动所需的设备配备也不足,这些都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发挥社团培养核心能力的作用。此外,学生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社团不能仅仅作为大学校园的点缀,应充分认识到其在第二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更应把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作为社团的主要功能。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东西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得到巩固和延伸,还能学习第一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社团活动是锻炼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值得高职院校给予充分重视,对社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社团的管理上,坚持在校团委指导下,成立专门的机构,分配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提高社团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社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学校应给予社团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提高社团活动经费预算,充足的经费是有效开展活动的保障。给社团分配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地点,在社团活动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大礼堂、实训中心、实验室等时,提供便利。特别是专业性社团,对经费和场地的要求更高。
第一,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的、足够的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明确社团的主旨;组建合适的社团领导团队;指导社团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并督促执行;帮助社团做好总结回顾工作,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水平;指导社团把主旨和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结合起来量身打造有特色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作为顾问参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职业核心能力。
第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团指导工作,特别是专业性强的社团,更有利于把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事实证明,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尊敬度和信赖度高,有利于指导工作的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社团配备专门的核心能力教师。学校方面应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参与社团指导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教师在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从高职院校的特点来看,职业技能教育是“主体”,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是“两翼”,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应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教师必须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认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八大模块及其训练方法。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
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会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作为高职院校,各类社团的比例上应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应更倾向于以专业社团为主,即结合专业组建与专业相关的社团,能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此类社团的目的和宗旨比较明确,也有利于专业教师对社团的针对性指导,开展活动重质不重量,提倡少而精,同时,在活动中把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有机结合,构建二者的“双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高职院校也将逐渐把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大学生社团以其独有的特点为此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高职院校应克服各种难题,对社团给予实际的支持,调整社团定位,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功能,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1]秦培林.试论高职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4):162-163.
[2]杨彦明.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新型社团组织[J].教育园地,2011(12):56-58.
[3]贺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98-100.
[4]岳少华.江苏省青年社团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6(3):28-34.
[5]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究,2004(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