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学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措施研究

2013-08-15 00:54孙海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农学辅导员农业

孙海燕

(潍坊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农业学科专业是我国农业院校中建立最早、布点最多的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主体专业。几十年来,涉农专业为我国农业战线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1]可以说,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发展,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把农业人才的培养提到了更高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农业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农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农业人才总量不足,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协调。对于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农业、农村的发展,学农并爱农,是农学专业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涉农专业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原因及分析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学校自身实力、知名度、社会地位和声誉的提高,社会对农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涉农专业的招生呈现出蓬勃上升之势,毕业生就业面也越来越广。虽然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在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上有所提高,但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较,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在自身条件、思想认识、学习发展和职业规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1.涉农学科专业生源质量相对较低。

农学专业大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主要还是源于考生对涉农专业的不了解。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倾向经济、金融等专业;高分考生向往名牌院校理工科、经贸类等热门专业;低分考生因怕不能被热门本科院校录取,不得已才转而投向相对冷门的农业院校或农学专业;有些农业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满时,为满员录取采取适当降分的方式也导致生源质量相对较低。

2.农学专业大学生学农不爱农。

有些在校涉农专业大学生虽然选择了农学专业,但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涉农专业的学习中。一是对本专业了解不够,或是对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信心不够,觉得学农没面子,部分学生和家长还存在着学农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观念。农村的孩子想通过大学考出来,他们认为学农就要回到农村,而没有很好地延伸农学的深层意义。二是大部分人向往就业门路较广的专业,学习涉农专业只是为了拿到本科文凭,毕业后还会从事其他行业,浪费了国家对其的培养。三是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录取时进行了专业调剂,中意专业和录取专业不符,入校后考生没有调整好学习心态,从而在心里始终存在一种抵触情绪。

3.较多的农村籍大学生存在适应性方面的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70%左右。[2]农村籍大学生群体在我国高校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较好的农业知识基础和优秀品质,但是在全新的大学校园环境下,面对纷繁复杂、自由开放的城市生活,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基础培养方面相对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来讲,城市社会化是他们继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过程。[3]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比如自卑、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周期较长,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下容易形成成绩上的差距;他们交往面窄,表现出呆板和群体性的内向性格。[2]这些会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和心理矛盾,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4.就业压力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就业危机也影响到农业发展,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尤为严峻,毕业就等于失业。涉农专业大学生在校内学习农业基础知识,但是他们不关心国家政策、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他们不主动了解农业发展现状,更不关心农业发展趋势,狭隘的思想导致学习被动,自身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5.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到位。

高校针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投入不足。尤其是对综合性院校的农学专业来说,由于涉农专业的学生生源量少,高校虽然配备了专任辅导员,但是大部分学生工作管理者或政治思想辅导员是非农专业出身,他们没有很好地了解农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学习规律及未来就业的趋势和方向,对涉农专业和非农学专业学生同样管理,势必会造成对涉农专业大学生学习和认识上的误导。

6.部分院校农学专业教学设施缺乏。

良好完善的教学设施配备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硬件,这需要高等院校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但是对综合性院校中的涉农专业,尤其是地方院校新上的农学专业来说,学校需要从头摸索农学专业的建设,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配备、投入不够,不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辟更广的实习、实践基地,教学力量薄弱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更好地开展。

二、促进涉农专业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发展的措施

1.立足农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大学生农学专业知识培养。

实践教学是巩固并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涉农专业具有技术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中,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学习和探索更多的实践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势必会对农学专业的发展有全新的认识。

2.依托校企合作,做好涉农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农学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实施系统教育的环节,其内容应更加贴进企业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要求,以便使学生针对社会需求做好人生规划,更好地完成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身份转变和思想转变。[4]校企合作教育既能培养技能型人才,又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形势下,国家对农业发展比较重视,农业相关企业逐渐壮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学校培养与企业要求充分接轨,正是为企业培养优秀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最有效途径。[5]

3.充分利用假期社会实践,督导学生深层次了解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只有把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我们当代大学教育的优势,才能培养出符合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要求的优秀大学生。针对涉农专业学生,组织他们深入农村、农业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既提高了涉农专业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走向社会、迈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4.援引当地农业人才,搭建学生与社会的思想交流平台。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农民企业家、农业拔尖人才和知名学者,这些成功的农业人才都是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充分利用当地的各项优势,根据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需求邀请合适的农业人才,搭建思想交流平台,把这些优秀农业人才请到学校、请到课堂为学生进行讲座,或是把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带到工厂企业、田间地头、实验室与之进行实地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或讲座中了解农业的发展、了解他们成功成才的道路。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学农的信心,对农学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定会受益匪浅。

5.针对学生专业普及相关知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全能化建设。

农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由于接触到的人、事等环境相对固定和狭隘,导致学习发展、人生定位等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正确及时地引导,需要有了解农学专业知识、掌握农业发展趋势的教师和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指导。高校辅导员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多方面教育、指导和服务。[6]然而,现实是存在涉农专业的辅导员不了解农学专业,或农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没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情况。辅导员和大学生专业内容差异大必然会导致教育和管理上存在隔阂。为了更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学习或了解相关知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全能化建设,有针对性地指导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发展。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和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是两条重要的途径。农学专业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自身的优点,也有发展教育上的不足。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借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科技突出位置的东风,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把涉农专业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发展好,加强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帮助涉农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农业人才做出贡献。

[1]费英勤.农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构成要素和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1999,6 (96):34-36.

[2]秦希军.农村籍大学生在校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5,(1):93-95.

[3]童玉英.农村籍大学生城市社会化问题初探[J].青年研究,2000,(10):35-38.

[4]刘京凯.从企业文化角度看高校思想教育的着眼点[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5):45-47.

[5]赵国亮.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09,(15):563.

[6]赵玉苏.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本位回归[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6.

猜你喜欢
农学辅导员农业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农学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