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相对其他社会群体闲暇时间更多,如何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去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尤为的重要,户外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1、户外运动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增强体质,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体育锻炼使人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最终的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大学生的锻炼能力、增强其身体素质
通过参加户外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耐力、速度、柔韧、协调性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也能够使得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去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1.3、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消极情绪
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一方面,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真正的使大学生的内心得到平静,能够平静的思考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一个方面,通过进行户外运动,大学生可以通过锻炼而大量出汗,在一定的程度上释放出悲观的和消极的情绪。
1.4、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户外运动从产生之初便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结合自身参加户外运动的经验,很多大学生都从最初的自我完成带来的失败到最终团队协作的生理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很多大学生通过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正的形成了团队意识。
1.5、丰富大学生知识的构建
户外运动从表现看是一项体育项目,实质上更是一项集地理、生物、天文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运动方式,参与者在大自然中,需要清楚的知道身边的环境、了解地理构造和植被的特点,因此,户外运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带动大学生去学习与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以此来为自己的户外运动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2.1、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因素分析
余暇时间较多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近几年,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已经有以前的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不断地增多,这就为大学生去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各个学校的普遍开展给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氛围。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户外运动引入到自己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在开展形式还是所开展的具体内容方面,都为其他院校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上提供了参考。
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给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几年,户外运动在社会上的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电视网络,对户外运动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因此,社会上不同形式的户外运动项目和户外俱乐部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展。
2.2、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制约因素分析
较高的经济投入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较高的经济投入成为了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因素,而通过对具体的经济投入因素进行分析看出,大学生很少会把钱投入到参加户外俱乐部和培训学习两个方面,而正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从而限制了户外运动的开展。
潜在的安全隐患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需要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和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大多高校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而且相应的保护器材和设备也较少。这就给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也影响了整个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有限的场地器材因素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需要有足够宽阔的空间就来开展,目前情况下,各大高校都没有专门的户外运动场地来开设课程,场地的匮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师资力量不足制约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是保证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和科学开展的关键所在,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的教师,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户外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急救经验,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
[1]周云.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2007,(5).
[2]亓美健.论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必要性[J].大学时代,2006,(7).
[3]辛伟伟.浅谈山西省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搏击,武术科学,2006,(8).
[4]张建伟.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成人教育,2009,(4).
[5]亓美健.不同运动负荷对于定向越野运动员大脑识图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