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提高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 00:55:12刘洁卢中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源硕士研究生

刘洁,卢中秋

(温州医学院 研究生部,浙江 温州 325035)

硕士研究生招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环节,其招生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1]。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由国家主导,自上而下,有着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进度。我国进行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高校分为中央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全国2 600多所高校中,中央部属仅111所。中央部属院校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尤其是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享受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在硕士招生中拥有充足的生源,具有自划线的权限,有较多自主权[2]。而地方院校,在硕士招生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国家划定的分数线进行复试录取,生源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劣势。因此,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要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从而在高校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关乎地方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1 地方院校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实践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生源,招生就在于吸引和挑选出高素质的学生。声誉较高的中央部属院校一志愿生源充足,招生重点主要放在如何通过复试甄选出优秀的一志愿考生。作为地方院校,在名气上和综合实力上明显处于劣势,在地域上也常常处于非省会等大城市,如何争取优质生源成为招生工作的工作难点和重点。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省属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但地处非中心城市,近年来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机制,通过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较好地把握招生工作的主动权。

1.1 以学科特色与优势吸引优秀生源 地方院校必须依靠鲜明的特色求发展,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优秀生源。我校树立特色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学科集聚发展、扶植学科重点发展的战略,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9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4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4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近3届教学成果奖评定中,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我校现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学科20个,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5个,省医学支撑学科8个,省医学创新学科5个,省中医药重点和扶植重点学科5个, 省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0个(包括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形成了一批诸如眼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药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内科学、遗传学等独具特色的学科,从而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考生慕名而来[3]。

1.2 以名师地位人脉吸引优秀生源 目前我校有研究生导师8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2人。拥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一批优秀教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特级专家、省“千人计划”、省高校特聘教授、省“151人才工程”、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通过名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吸引不少优秀考生报考。

1.3 以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吸引优秀生源 为吸引优秀生源,同时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保证研究生在学期间基本学习、科研、临床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校不断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待遇,2008年1月起将在学待遇发放标准提高到600元/(月·生);三年后,于2011年7月起又将在学待遇发放标准由原来的600元/(月·生),提高到平均800元/(月·生),2008年来我校硕士研究生在学待遇一直列于浙江省属院校首位。

1.4 以规范管理制度吸引优秀生源

1.4.1 拓宽宣传途径,提高生源质量和数量:作为地方院校,需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被动应考生的要求寄招生简章的传统宣传方式,采取主动进行多形式立体式地宣传,吸引优秀考生。一方面借助各类信息平台进行招生宣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在商业网站和本校网站等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在招生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招生宣传,通过专家和学者借各类会议进行学术讲座时的宣传或向生源质量较好的兄弟院校以招生专题讲座等方式定点宣传,效果良好能吸引部分优秀考生慕名而来。1.4.2 充分利用网络,畅通沟通途径,提高招生工作效率: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以时间紧任务重而著称,声誉较高的综合性大学一志愿生源充足,能从容地安排复试录取,而作为地方院校,除了一志愿考生的录取外,关键是出色地完成调剂任务,调剂工作又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因此需要我们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展示自身,并通过高效工作来吸引考生。温州医学院分别在2003年建立和2009年完善招生网站建设,通过电子平台及时向广大考生公布招生进程、招生规章制度、招生复试工作规定等等,实现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初试成绩、复试结果、录取情况、档案到达情况等考生密切关注信息的网上查询,得到考生的好评。

1.4.3 强化保密建设,杜绝泄密:做好招生保密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建设,狠抓责任落实,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研究生部负责具体实施,保卫处密切协助,以确保硕士招生试题保密安全。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发布一系列本校的研究生招生、复试、推荐免试等文件,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大力加强保密硬件建设,保密室按照国家统一考试试卷保密室的标准建设,还配有专用保密柜、保密电脑、保密U盘。第四在试卷传递和整理环节进行了全程监控,进出保密室要求保卫处1人和研究生部2人(分别保管内外防盗门和保密柜钥匙),共3人同时到场。第五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对命题人进行保密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落实保密责任,提高保密安全意识。

1.4.4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招生程序:招生录取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公开程序、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我校坚持公正选拔的原则,详细制定招生工作程序,由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按学科组成面试小组,集中面试,再由各面试小组成员独立评分,取平均值作为考生的面试成绩,面试过程全程录音或录像,由面试成绩和复试笔试成绩加权为复试成绩,再以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各50%加权折算成综合总成绩,然后根据考生综合总成绩在本学科中排名的方式确定拟录取名单和公费名单,最后在拟录取考生中再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另外我校还实行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网上公示制度,纪委全程监督。

1.4.5 人性化管理,提高招生服务质量:地方院校招生工作一方面需要坚持公正选拔的原则,另一方面需要尽量人性化和细致化,对考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从而吸引优秀的考生。复试时间尽早安排,努力争取一部分尚处犹豫状态的优秀考生;设置专人接听电话,耐心细致地回答考生的问题;复试报到流程明晰流畅;整个复试录取工作时间紧凑有序,原则上在一周以内告知录取结果,尽量减少录取考生的请假时间,同时保障未录取考生能尽早再次调剂。

2 地方院校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成效

温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多年来得到跨越式的发展,硕士招生规模快速扩大,招生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1 硕士研究生考生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 我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宽招生宣传途径,通过本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等网站进行招生宣传。报考我校硕士考生数由2001年271人增长到2011年2 282人,平均增长率达33%,2008年全国报名人数出现了扩招后的第一次负增长,而我校仍有10%的增长率。同时生源质量也逐年提高,其中考生中本科生比率逐年上升,从2001年45%到2011年98%。应届生比例从2001年的26%,逐年上升到2011年的70%,生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2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我校加强学位点建设,从2001年的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发展至2011年的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从2001年的51人,到2011年的84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9%。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促进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不断的提升。

2.3 硕士研究生录取质量不断提高 我校录取研究生的质量不断提高,2009-2011三年录取初试成绩高出国家分数线50分以上(含)的研究生平均占12%,高于国家分数线30~49分的研究生平均占25%,高于国家分数线10~29分的研究生平均占42%。同时我校录取的考生中来自“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多,由2009年的48人,到2011年的63人。

2.4 提高招生效率和师生满意度 通过招生网站,增加了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与考生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招生工作效率,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面试一票否决制,保障导师招生自主权。严格复试工作程序,由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面试小组,根据综合成绩筛选出拟录取考生,再双向选择导师,将争议降至最低,提高师生的满意度。严格到位的保密措施有效杜绝了泄密事件的发生,得到省考试院的认可。

3 地方院校研究生提高招生质量和效率的思考

3.1 国家层面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历时一年,程序严格而繁琐,一环扣一环,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国家招生政策每年均有不同的变化,又常常滞后于招生进程,尽管地方院校不断改进工作,新的问题仍不断涌现。

3.1.1 建议改革硕士招生程序和缩短招生时间: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硕士招生全过程历时一年一直保持不变,从7-8月制作简章到第二年6月发入学通知书,程序过于繁琐,历时过久。程序多也导致漏洞多,如自命题试卷命题人未进行隔离、寄送和接收试卷量大面广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简化硕士招生程序,借鉴在职专业学位招生,实行资格考试和专业复试,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且成绩具有有效期的方式,从而使高校能从容安排复试工作,缩短硕士招生时间,保障招生质量[4]。

3.1.2 建议改变国家硕士招生政策文件下达方式:目前国家教育部硕士招生文件实行一年一发,常常又滞后于招生进程,不利于安排招生工作。因此建议硕士招生政策文件更宏观和更稳定,改变一年发一次文的方式为三年一次,避免地方院校一直处于被动期望中,不利于招生效率的提高。

3.1.3 建议硕士招生计划下达时间提前:近年来国家硕士招生计划下达时间严重滞后招生进程,如2011年招生计划于4月才下达,各校为争取优质生源被迫于计划未下达前安排复试,给复试工作带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型。建议招生计划至少应在国家分数线下达前,最好能在制作招生简章前下达,最理想的是能采取弹性招生计划:教育部和地方机构实行3~5年预期总量控制,允许一个自我调整幅度,不再每年制定和公布计划[5]。保证了招生简章中招生人数准确,对考生更具参考性。各校尽早安排招生工作,更具主动性。

3.2 地方高校层面

3.2.1 切实加强地方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高校之间招生的竞争最终都是各校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实力上地方院校无法与综合性部属院校比拟,因此地方院校需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不断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以特色立身,在高校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3.2.2 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招生复试制度: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招生复试制度是地方院校提高招生质量的核心内容,既要保障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避免徇私和招生腐败,又要能充分尊重导师的招生自主权,避免僵化和教条主义,筛选出真正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生源。

总之,地方院校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硕士招生政策,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招生工作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招生效率,提高师生的满意度,探索创新,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正公平公开,最终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蓬勃地发展。

[1] 陈睿. 关于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 理论与实践, 2011(2):26-32.

[2] 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EB/OL].[2012-08-10].http://baike.baidu.com/view/3231123.htm.

[3] 刘洁, 卢中秋, 吕建新. 地方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5):30-34.

[4] 汤苗苗, 王琴, 王良秋.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10-13.

[5] 王志兵. 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2):56-60.

[6] 邓松. 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6):41-44.

[7] 宋振东, 晏丕振, 李伟.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十年改革历程[J]. 农业教育研究, 2009(2):12-14.

[8] 何静静, 朱大丽, 瞿伟, 等. 硕士生入学考试和硕士生招生制度改革[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65-68.

[9] 董世平, 徐国英. 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 学术纵横, 2010(4):112-113.

[10] 于鹰宇, 高伟涛.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0):102-104.

猜你喜欢
生源硕士研究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2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