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庆丽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是由3方面要素组成,即语文课堂、综合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一种“鲜活”的实践化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语文素养[1]。这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在很多高中得以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具有突出学生主体、直面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些特点能够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定位,学生类型、特征很好结合,能够比高中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大学的理念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并服务社会[2]。这同样适用于中职学校。中职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教学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摆脱中学那种普教模式,注重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突出文化课为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服务,突出文化基础知识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引领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
此外,中职学生的现状也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目前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一般是初中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到中职学校后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文化基础课听不懂、不愿听,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相对重视专业课,对语文学习兴趣也普遍不足。针对现状我们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3]。它能够在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功能,把语文学习和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他们的职业素质基础,并提高学生的就业力,从而缓解就业难问题。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很好的“先天”环境。相对于高中语文来说,中职语文教学升学率的压力较小,不必对教学大纲和知识点亦步亦趋,课程学业的压力也相对不大,这就给了教师和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对大的自由。一方面,教师能够根据课本内容灵活选择,而不必拘泥于知识的灌输。比如对课文的选择、重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另一方面,学生摆脱了升学的压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展开学习,乐意参与这种实用、有趣、有效的学习活动。这种新的互动式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相结合,必然产生极佳的学习效果。
目前,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各职业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此次课改明确了职业学校文化课的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功能,与此相适应,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基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被引进教学体系之中[3]。它是本次职业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因此中职学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有可为。
中职学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从两个阵地展开:课堂和课外。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4]”教师在授课文时,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帮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入境学习。比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护理专业,在教授文言文《〈论语〉五则》时,针对这五则语录都和处理人际关系,提升个人能力有关,把当前社会中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用多个案例告诉学生,并让学生分析原因。最后将这类话题引向社会生活、医院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引导学生深度挖掘,结合实际,积极思索。因此,在课堂上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给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想,大胆质疑,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由课堂走向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人文素质。这些生活化的情景,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中职生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有更充裕的课余活动时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在课外进行实践,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中职学校施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优势平台。依托校园有限的资源发掘整合出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内容,可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建立在与学生实际贴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校园文化形式,施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2.1 课外阅读指导 适当地进行文学专题活动,开展文学讲座,师生共同赏析文学经典,面对面交流,讲解知识,传授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高雅的趣味。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推荐适合中职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和中外名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要求能熟记、背诵一些名篇名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以致用。周末开放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中外经典电影,以写作“观影感”、“影评”等形式交流观影体验。可将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它能使学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是语文能力的转换和延伸;它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既培养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以演促学的作用。
3.2.2 创建文学社团和自办校刊 在中职学校建立文学社团和自办校刊,能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创造舞台。校园文学社团在提高中职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校刊的创办配合了文学社团的各种创作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同时编辑刊物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设计版面、选择稿件、修改稿件、斟酌文字,都对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很有价值。充分利用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的一系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举办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书画比赛、黑板报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更能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
3.2.3 设计专业情景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要和学校的特点、定位、专业优势等结合。如笔者所在的卫校,每年九月新学期伊始,针对部分学生方言较浓,普通话不够标准的现象,以每年九月“全国推普周”为契机,开展“说好普通话,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说好普通话在今后医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心态。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不定期组织卫生宣讲比赛,要求学生讲一则卫生保健知识或卫生常识;在见习中尝试护理用语,让学生分为小组并互扮角色,创设互助合作的情景;书写护理交班报告等。在“模拟应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医院护理部应聘护士的情境,教师担任护理部主任,学生为应聘对象,让学生施展各自的才干。在活动展示课上,求职信的书写,口头自我介绍,模拟应聘现场问答,个人特长展示等环节都能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运用和掌握应聘技巧,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实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符合时代要求,也是中职语文教学得以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经之路。利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抓住机会发掘并整合校园文化的有效资源,开展活动,可以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建立在与学生实际贴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同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还促进了学校资源,特别是学校文化的建设,真正实现“互促”。所以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曾建辉.编辑出版专业就业导向型教学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2011(3):57.
[3]董爱萍.职业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79-80.
[4]孟宪玲.学案导学,自主探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