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雪 指导:郭瑞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00级硕士研究生 济南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50355)
《中华本草》收载的具有利水功效的禾本科药物共计40味,分别是芨芨草花、小獐毛、芦竹根、川谷根、光头稗子、大画眉草、小画眉草、画眉草、拐棍竹、大麦、大麦秸、白茅根、油草、淡竹叶、猫毛草、芒根、慈竹叶、米油、黍茎、黍根、铺地黍、芦根、芦笋、水芦荻根、竹叶、竹卷心、苦竹叶、苦竹笋、硬质早熟禾、斑茅、甜根子草、青粱米、高粱根、鼠尾粟、菅茅根、玉蜀黍、玉米须、玉蜀黍叶、玉蜀黍根、薏苡仁。根据数据集统计结果,对禾本科利水药物进行性、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相关性统计,结果如下。
从药味分析可知,40味豆科利水药物均有明确的性味记载,出现了寒、微寒、凉、热、温、平等6类描述,为了便于统计,将寒、微寒、凉统一归纳为“寒性”;将热、温统一归纳为“温性”;平性则按照原文记述,不作改动,依此将禾本科利水药物的药性分为寒性、温性和平性3大类。其中药性属寒性者最多,为23味,占 57.5%;其次为平性,为 13味,占32.5%;温性者最少,为4味,占10%。
从药味分析可知,40味禾本科利水药物味甘者最多,为 30味,占 75%;苦味次之,为 5味,占12.5%;辛味为 4味,占 10%;淡味为 1味,占2.5%;无酸味和咸味。可以看出禾本科利水药物中甘味占绝对优势。
从归经分析可知,明确有归经记载的禾本科利水药物仅为14味,占35%,且归经均不唯一,除归主经外,兼入他经。因描述药物归经时,首列归经为其主要归经,故将各药物的首列归经作为统计对象。禾本科利水药物归脾经和心经的最多,均为5味。其次为归肺经、胃经、肾经。
从毒性分析可知,40味禾本科利水药物有毒者仅为2味,占禾本科利水药物总数的5%,分别是黍根和黍茎。绝大多数安全无毒,用药安全性大。
从高频功效、主治分析可知,禾本科利水药物的第一高频功效是利水,药力和缓,主要治疗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第二高频功效是通淋,主要针对淋证,代表药物包括白茅根、米油、玉蜀黍叶等。清热生津止渴功效居于第三位,主要针对的是热病烦渴,代表药物有芦竹根、芦笋、竹叶等。泻火解毒功效居于第四位,主要针对的是口疮、目赤肿痛、肺痈、烫火伤、食物中毒等,代表药物有苦竹叶、竹卷心、芦笋等。止血功效居于第五位,主要针对的是尿血、崩漏、吐血等各种内出血证,代表药物有芨芨草花、光头稗子、高粱根、白茅根等。
《中华本草》所收载的来源为禾本科的利水药物共计40味,其中2味有小毒(占5%),分别为黍茎和黍根。禾本科利水药物的性味均有明确的记载。药性多偏于寒凉,药味以甘味居多。归经有明确记载的是14味,归胃经的最多。功效多为利水消肿、通淋、清热生津止渴、泻火解毒、止血等,治疗水肿、淋证、热病烦渴、疮痈肿毒及尿血、崩漏等出血证为主。
结合性味进行分析,禾本科利水药物甘寒者最多,为18味;甘平者次之,为11味;苦寒者4味;辛温者3味;苦平者1味;辛平者1味;淡寒者1味;甘温者1味。
禾本科利水药物以性味甘寒者最多,代表药物有大麦、白茅根、淡竹叶、竹叶、竹卷心、芦根、芦笋、青粱米、薏苡仁等,主要功效是利水、通淋、清热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不仅可以用来治疗水肿、热淋,还可以治疗热病烦渴;性味甘平的禾本科利水药物共11味,代表药物有高粱根、玉米须、米油、玉蜀黍等,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肿、通淋,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等。这两类药物的共性是无毒性,口感好,利水作用平稳安全,可以做食品,如粥类、茶饮类、药膳类等,均可以用来利水通淋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淋浊等病症,是两类可供开发的药材。
禾本科利水药物中有4味苦寒药物,分别是苦竹叶、苦竹笋、芦竹根、水芦荻根。这4味药物的共性是无毒性,味苦口感略差,利水作用缓和,以清热泻火解毒、生津除烦见长,多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及小便不利等病症。
禾本科利水药物中辛温药物仅3味,分别是黍茎、黍根、菅茅根。前两味药物有小毒,善于利水消肿和止血,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水、脚气、妊娠尿血。
禾本科利水药物以谷类为主,许多为人们所常食,如青粱米、玉蜀黍、薏苡仁、米油等,不仅是临床治疗水液代谢病症的好药材,而且是一类善于利水的好食材。充分利用此类利水药物进行深入的药膳开发研究对于临床上食药结合治疗水液代谢病症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