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龙睿指导:刘春援(.江西中医学院0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4)
贺支支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省名中医.擅长治疗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白内障、神经受损、糖尿病肾病、心血管损害,甲亢、甲减及黄褐斑、青春痘、精神拟郁、更年期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白血球减少、不明原因发热等有独特经验。本人有幸随之侍诊抄方,得其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深感教授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同时亦对其治疗瘿病遣方用药有所领悟,故写此文,以飨读者。
“瘿”又称“瘿气”,其名首见《尔雅》,许慎《说文解字》也有“瘿者,颈瘿也”的记载[1]。主要是以颈前下方喉结两旁,呈弥漫性肿大或有结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现在包括甲状腺瘤、单纯性甲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中医内科将瘿病分为甲状腺瘤是发生在颈部的良性肿瘤和单纯性甲状腺肿两型。
主要由情志刺激,长期抑郁愤怒或思虑过度,使肝之气机郁滞,肝气失于调达,气滞津液成痰,痰气交阻,壅结颈前,形成瘿瘤,故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如《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病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行成疾焉[2]。”所以疏肝解郁,化痰除湿,是治疗瘿瘤的根本法则。
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碘的缺乏或代谢障碍所至,对于本病病因,中医学认为主要是饮食、水土失宜,或居住高山地区,影响脾胃健运功能,生湿成痰,痰壅气结致病,古代所称泥瘿,土瘿,即由水土因素所致。如《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谓:“西北方依山聚澗之民,饮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期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2]。”
《外科正宗》瘿瘤病篇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瘿者阳也,色红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瘤者阴也,色白而漫肿,亦无痒痛,人所不觉。薛立斋分别甚详。肝主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挛曰筋瘤。心主血,暴急太甚,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肿曰血瘤。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肺主气,劳伤元气,腠理不密,外寒搏而为肿曰气瘤。肾主骨,恣欲伤骨,肾火郁遏,骨无荣养而为肿曰骨瘤[3]。”
其筋瘤者用清肝芦荟丸、血瘤者用芩连二母丸、肉瘤者加味归脾丸、气瘤者通气散坚丸、骨瘤者肾气丸。此治瘤之五法。薛立斋云:“筋骨呈露曰筋瘿,赤脉交结曰血瘿,皮色不变曰肉瘿,随忧喜消长曰气瘿,坚硬不可移曰石瘿,此瘿之五也。[3]”薛氏又提出通治瘿瘤初起,元气实者用海藻玉壶汤、六军丸;久而元气虚者,琥珀黑龙丹、十全流气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瘿瘤病篇:“五瘿属阳六瘤阴,瘿别血气肉石筋,瘤气血肉脂筋骨,惟脂开溃不伤身。瘿蒂细小红不紧,瘤根漫大亮白新,证由内外岚水气,疗治须当戒怒嗔。”故用清肝芦荟丸、芩连二母丸、加味归脾丸、通气散坚丸、海藻玉壶汤、调元肾气丸治疗[4]。”
基于以上认识,气滞、痰凝、血瘀是瘿病的基本病机。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继而痰浊,火郁血瘀互交为患,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若肝郁化火又可引动心火,而致心肝火旺,肝木乘脾土,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则痰气互结为患。又,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经足背,内踝前上行出于大腿内侧,联系阴部,入体腔,联系于胃,肝,胆,膈,胁肋,经咽喉上联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会于颠顶部,阳经惟太阳最长,阴经惟厥阴最长,乃气血之疏泄之司,故瘿瘤与肝经失其疏泄有密切关系。长期抑郁恼怒或思虑过度,导致肝失条达,随之脾运津液不得输布全身,气、血、津液互结延肝经循行至喉部交阻,久而郁之化火灼津液成痰,则瘿瘤成以。贺教授指出消瘿必须:“肝气顺和,脾气健运,故能无病。”治疗主张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之法。
化肝煎组成:陈皮、青皮、白芍、丹皮、栀子、泽泻、川贝。此方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主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症[5]。”各家论述《谦斋医学讲稿》:“本方重在治肝,用白芍护肝阴,青皮,陈皮疏肝气,丹皮,栀子清肝火,宜于肝脏气火,内郁的胸胁满痛等证。”可见此方偏治肝经之疾患。
吴某,女,49岁。2009年8月20初诊,诉:喉结左侧肿大如鸡子黄大小2天余。自述经常与爱人发生轻微争辩,导致心中一直郁郁而寡欢,前天照镜子发现颈部肿大,于是到南昌大学二附医院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FT3,FT4,TSH,均正常,需手术治疗,患者不忍开刀之苦,到我院门诊来求中医治疗,来时除主诉外伴有口干,口粘,偶有口渴,口苦,偶有头痛,寐一般,小便微黄,大便常,月经正常,舌红苔黄稍腻,脉沉弦。
处方:青皮6 g,陈皮10 g,白芍10 g,丹皮10 g,栀子6 g,泽泻10 g,浙贝母10 g,荔枝核10 g。8月27日二诊;患者自述服上药后肿块消之一半,其症同前,教授于原方加橘核10 g。9月15日三诊:患者面带笑容述基本以消,触之有黄豆大小。又原方加猫抓草10 g。10月1日四诊:自述全部以消,随未吃药。
按:患者长期恚怒忧思,久郁不解,导致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水湿内停,肝气携痰循肝经上行,聚于颈部,留而不去,因此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但本病涉及其它脏腑,故而遣方用药不能顾此失彼,泻肝不能伤脾,因脾已被肝所伤,苦寒之品有害伤脾之意,所以泻肝不能量大直折,健脾不能伤阴,因为阴已被所伤,温燥之品有竭阴之弊,故取泻肝木,理气健脾,软坚散结,滋阴清热之法。泻肝药青皮、栀子,理气健脾陈皮,滋阴清热药丹皮、白芍。软坚散结药浙贝、荔枝核等。其重点治本,调整脏腑之间正常的制约关系,从而达到机体阴阳平衡。
[1]卢秀鸾.曲竹秋教授治疗瘿病的临床经验[J].天津中医药大学,2000,17(1):3.
[2]田德禄.中医内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49.
[3]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8.
[4]清•吴谦.御纂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9.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