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硬脑膜炎和硬脊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2013-08-15 00:47董险峰张振明张海燕张丽艳张玉玲高志刚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0637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15期
关键词:脊膜膜炎脑膜

朱 峰,董险峰,张振明,张海燕,张丽艳,张玉玲,高志刚(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063700)

硬膜炎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临床诊断较困难,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硬脑膜炎和硬脊膜炎都属于硬膜炎,各自都具有自己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为提高临床上对硬脑膜炎和硬脊膜炎的鉴别,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5例硬脑膜炎和15例硬脊膜炎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肥厚性硬脊膜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8.5±18.2)岁;12例病情缓慢进展,3例急性发作。15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2~59岁,平均(37.2±12.7)岁;13例病情缓慢进展,2例呈急性发作。

1.2 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MRI检查,MR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SSENZA1.57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机。头颅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行 MRI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DWI采用SE序列的回波平面成像,TR 3 400ms,TE 108ms。矢状位:SE,T1W1:TR 550ms,TE 8.7ms;在横断面扫描,层厚6.0mm,间距0.6mm,层数20,扫描矩阵为179×256,视野21cm×21cm。对进行快速矢状面自旋回波序列T2W1(TR 4000ms,TE 112ms)、横断面行T1W1、T2W1成像,矩阵为256×256,层距为0.5mm,层厚3.0mm。

2 结 果

2.1 硬脑膜炎MRI表现特点 硬脑膜炎可见沿颅顶或颅底之颅板下方以及小脑幕、大脑镰分布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散性增厚,本组弥散性9例,局限性6例。位于鞍旁海绵窦区7例,小脑幕6例,中颅窝底、大脑凸面各4例,累及大脑镰3例。形状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增强后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

2.2 硬脊膜炎MRI表现特点 硬脊膜炎MRI表现为硬脊膜增厚,位于椎管背侧,呈不规则新月形,密度较均匀,类似于黄韧带,二者界限不清,增厚硬脊膜位于椎管左侧(长箭),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增多;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横轴上呈不规则新月形。C2~T4水平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硬脊膜增厚(长箭)。T2~T4水平硬脊膜硬膜囊受压、变细,外脂肪组织增多(短箭);T10~S2,水平硬脊膜增厚,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硬膜囊略受压。

3 讨 论

肥厚性硬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少见的硬膜弥散性炎性反应致其组织肥厚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症状,该病病因不明,致瘫率高,病程缓慢,临床表现复杂,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临床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1]。尽管该病的诊断“金标准”应是肥厚的硬膜活检病理诊断,但随着MRI、CT技术的进步,其神经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均给该病的确诊提供了支持。MRI由于具有多轴位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颅底区骨伪影等优势[2],不仅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而且可进行多方位扫描,比CT能更好地显示颅底区结构。硬脊膜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硬脊膜炎好发部位为颈椎和胸椎,但也可见于脊柱的其他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见。有研究显示若MRI有脊神经根或多个水平的脊髓压迫,仅表现为硬脊膜增厚而在X线片上无骨质的改变,应高度怀疑[3]为脊膜炎。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脊膜炎MRI的表现为硬脊膜增厚,平扫可见受累硬脊膜不均匀增厚,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横轴上呈不规则新月形,蛛网膜下腔变窄。相邻脊髓受压变细,T2W1上可见片状高信号。

硬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尚未十分明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50~60岁好发,其临床表现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各异。硬脑膜炎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可见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升高[4-6]。有报道认为,硬脑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硬脑膜慢性进行性炎性反应。MRI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散性肥厚,病变在T1、T2加权像晕低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在T1像更明显,强化影与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炎性反应有关。若为局部硬脑膜肥厚,有时可出现硬膜嵴及病灶周围脑组织水肿[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脑膜炎可见沿颅顶或颅底之颅板下方以及小脑幕、大脑镰分布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散性增厚,形状多呈条带状或斑块状,T1W1及T2W1上均呈低信号。综上所述,硬脑膜炎和硬脊膜炎各自的MRI表现不同,各自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做出较明确诊断。

[1]上官景俊,苏衍峰,刘吉华.肥厚性硬脊膜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2):154-157.

[2]张忻宇,隋庆兰.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T、MRI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370-373.

[3]张忻宇.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CT,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7):769-770.

[4]曲红丽,林青,鲁丛霞,等.肥厚性硬膜炎诊断初探[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3(1):55-56.

[5]曹代荣,慕容慎行,倪希和,等.肥厚性硬脑膜炎12例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3):171-174.

[6]杨任民,石元洪,胡纪源.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23(1):57-59.

[7]王志红,郭力,齐铭润.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2(5):79-87.

[8]李书剑,赵国华,方佳,等.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3(1):53-56.

[9]陈冰,杨晓苏,张丽芳,等.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附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4(1):70-71.

[10]万慧,张玉生,洪道俊,等.肥厚性硬脑膜炎3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5,34(12):825-826.

猜你喜欢
脊膜膜炎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