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文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 00:51石继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孙 丽,石继成

(黑龙江科技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翻译是语言转化的重要手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们将源语转化为目的语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寻求两种语言在语义、词汇和表层结构上的对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起到关键的承接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忽略或者无视文化因素,就无法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地再现给目标读者,甚至会导致整个翻译的失败。

然而目前不论是翻译实践还是翻译教学往往不重视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源语与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翻译从业人员以及学习翻译人员翻译水平不高并难以更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观这一理论入手,强调文化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文化翻译教学。

一、功能主义翻译观

多年来,众多学者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例如,由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论就是比较源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及欣赏和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及欣赏,译者的译文应该使译语读者与原语读者反应相近或者类似,但不是绝对的一致。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决定了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只能成为译者无限追求、无限接近、但永远也无法达到的目标。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实践时,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原文单纯的语言结构上,而应领会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解决翻译中的语言差异所承载的文化差异问题,使译文达到不仅传“文”,而且传“神”的效果。1969年他与查尔斯·泰伯(Charles R.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将功能主义应用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中。

二、文化翻译的概念

从大的方面来讲,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活动。翻译自然也不例外,文化翻译是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转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说的文化翻译不是指简单的翻译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信仰和态度是各不相同的,从整体上来说,上述差异我们不能、也不需要“翻译”。翻译的研究对象只是文字类的文化产品,而文化翻译所研究的是现实的、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的,发生在两种具体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使翻译研究的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走向探讨文化层面的相互影响上。对于源语,怎样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转译到目标语中,转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更是文化翻译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因此,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如何克服文化差异、突破文化障碍,又保留文化特色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也是众多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功能主义文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目前在我国功能主义的文化翻译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我国的翻译大师刘宓庆先生在他著作中就尤其强调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的过程中,他也要求学生重视翻译理论,强调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提出了翻译应进行文化战略考量,将文化翻译引入了更深的研究领域。中国的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这些非语言专业学生就业后要更好为社会服务,如果能后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将占有很大优势的,这一点在台湾、香港及新加坡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可得到印证。

但限于各种因素,目前的功能主义文化翻译等翻译理论及对策论只能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对于占高校大部分的非语言专业学生则很难开展系统翻译教学。这些限制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几大方面:首先就是教育资源有限,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生师比较低,就黑龙江省内来讲仅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学校能达到每班1:30左右的授课比例,其它很多院校每班生师比为1:60甚至1:120,在这样的课堂规模下要开展翻译理论教学困难很大;其次,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有限,教育部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数为四个学期不少于280学时,平均到每个学期只有70学时,教师为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翻译教学;再次,教师对功能主义的文化翻译认识不统一,在教学内容上不同教师会对听说读写译等不同技能各有偏重,因此很难对学生整体翻译水平有所提高;最后,学生对翻译理论及实践不重视,目前有影响力的英语测试中翻译题所占比重较小,学生受应试心理的影响,忽视翻译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功能主义的文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推行呢?首先,各高校应尽量实行小班授课来提高生师比,这样教师就不需浪费很多时间查出勤、组织纪律,而且小班额也有利于教师找出大部分学生的不足及优势,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教学。其次,可以通过文化翻译选修课程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来补充大学英语课时少的不足,由教师对翻译理论进行概要性讲解,为学生布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体裁的翻译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在课后进行翻译练习及实践,再由小组间互查、教师抽查等方式进行评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翻译实践数量,也可以通过互查找出各自的不足及优势,大大补充了学生翻译学习时间。再次,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文化翻译的重视,教师最好能在集体备课时间根据不同学期确定不同的翻译教学内容,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技巧,由浅入深地为非语言专业学生讲解翻译知识,这样既可以避免翻译教学的随意性,又可以统一各班翻译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翻译水平的目的。最后,要通过增加翻译类竞赛,开展职场模拟翻译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而更应着眼于未来职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翻译在对外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翻译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可小觑,各个行业与文化翻译密不可分,如医学、经济、教育业,旅游业等等。但目前我国的翻译人才及翻译作品却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理论指导,功能主义翻译观的文化翻译无论对跨文化交流的推进还是对经济建设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翻译更将是双方进行有效交流,提高交流效率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前期培养的高校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课堂则是培养学生文化翻译能力的关键载体。因此不论是高校教师还是翻译研究人员都应注意到功能主义翻译观中文化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视文化翻译的重要意义。

[1]赵长林.教育与社会秩序——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3).

[2]曲贵卿,张海涛.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9).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丘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陶友兰.从接受理论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外语学刊,2001,(1).

[5]曾文雄.“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J].外语学刊,2001,(1).

[6]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

[7]曹明伦.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8]杨自俭.关于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J].上海翻译,2006,(3).

[9]劳陇.翻译教学的出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