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①

2013-08-15 00:51孙珠红白宏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活动

孙珠红,白宏亮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流大学应该成为继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文化的传承、发展、引领和创新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可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且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人文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在其中的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与相对统一,不仅可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对于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精神的凝练与传承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生成于大学校园空间里以体现校园精神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中的生活成员(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思想和方法为目标,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在特定的大学文化价值观指导下,为达到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开展的围绕校园文化四个层面的种种活动形式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和品位的重要体现形式,是校园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受到师生广泛欢迎的关键部分。它是凝和剂,将师生尤其是广大学生凝聚在同一种大学精神下;它是增色剂,将高校的办学活力与特色更加充分地展现;它是调味剂,为原本枯燥、单调的高校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与味道;它是催化剂,加速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增强师生归属感与自豪感、形成优良校风、展现精神风貌、实现育人功能与办学目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时期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

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即着眼于广大师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做到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爱护师生,实现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高校开展文化活动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开展活动更多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特长展示、情感体验以及心灵沟通的需要,引导学生敢提问、能动手、会思考、善展示、乐助人、爱集体、懂分享、讲奉献,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创于乐,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2.多样化

高校是一个文化大熔炉,要想尽可能地满足全校学生的各色需求,真正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与功能,就必须要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共同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氛围,使活动尽可能地辐射到更多学生。“多样化”活动是指内容多样化、形式多样化与范围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按照校园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活动、制度文化活动、行为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按照活动形式可分为:学术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与科技竞赛活动等;按照活动开展范围可分为:班级活动、支部活动、年级活动、各类学生组织的内部活动、学院活动、全校大型活动以及院校之间的活动等。

3.讲特色

伴随着大众化教育和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高校很容易产生相近或相似的校园文化活动,造成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然而,鉴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设置以及专业优势的不同,如:工科类院校、农林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师范类与医学类院校在校园文化氛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办学宗旨、专业特色、校风学风甚至是地域与环境,开展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还可使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与品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与凝聚力,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氛围,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4.重安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前提是校园文化活动是安全的。近年来,高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给学生、教师、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虽然开展活动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但是作为学校应该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安全预案,经过审批后,方可按照计划开展。开展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和保障,之前做好安全动员,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新时期开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主旋律不能变

当前文化领域的斗争更加微妙与复杂,高校校园文化平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极力占领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赞助文化交流项目、学术沙龙论坛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与文化思想,蛊惑人心。为此,高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保持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以唱响主旋律为中心,弘扬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努力营造高雅的、和谐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与时俱进不能忘

与时俱进是一个以时代特征为基础的动态概念。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在围绕主旋律不变的同时,要科学把握时代特征,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需要,站在实践前沿,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

3.“质”与“量”缺一不可

这里的“质”与“量”分别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品质”和“数量”。有部分专家、学者,始终坚持“质”比“量”重要的观点,但本人认为,二者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功能的发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缺一不可。没有一定“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还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意义,形成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学生从活动中得不到收获,参与积极性下降,校园文化活动失去了吸引力和色彩,校园文化建设陷入僵局;没有一定“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不能满足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各色需求,同时活动的覆盖面与受益面也得不到保证。但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品质”,因为资源短缺、经费有限,高校又不可能做到;而过“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势必牵扯太多老师和学生的经历,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进而又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因此,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质”与“量”的平衡。既要有精品意识,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品味,又要结合实际情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态,扩大受益面,最终保证校园文化活动各项功能的发挥。

[1]侯丹丹.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2]涂俊才,杨胜勇.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孙德永.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4]赵修渝,左媚柳.高品质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及功能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