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创新研究

2013-08-15 00:51:59吴继锋王安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点线面心理学政治

吴继锋,王安敏

(黑龙江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认为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就是在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消极思想政治教育或病理性思想政治教育。[1]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90后”大学生主要特点为个性化明显而经验不足,价值观各有不同,思维方式也多样化。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常常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常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灌输这些教条,很难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学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出新的理论基础,它与传统病理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它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发掘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以积极的组织系统为目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积极待人。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谢尔顿(Kennon 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的定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2]简言之,积极心理学就是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发挥自身潜能的一门科学,它主张不应该仅仅关注人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而应该关注对人自身积极品质的研究。

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对人自身的发展、积极发掘人类积极品质,很多心理学家们都指出心理学不应该仅仅着力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更应该研究人的正向品质。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面临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正能量”一词风靡于高校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还是仅仅依靠“说教式”将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更加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心理学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开辟一条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二、“医学”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病理性,确切的说就是,教师对待学生就像是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各种问题,如:不幸的童年经验、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良的人际交往等。而这种“医学式”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了矫治功能,使得学生许多正常的积极的功能受到了极大限制,如: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等。这样一种“医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忽视了积极的一面。

(一)教育方法:以灌输为主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消极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讲授、规劝、训诫、奖惩等,尽管形式变化多样,但仍然是一种以消极灌输为主导的权威主义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的主流价值是人性的积极方面,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往往会涉及战争、反腐倡廉等,这些都会不自觉地形成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认识世界的消极心理图式。

(二)教育内容:过于关注学生“问题”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影响,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过分地关注学生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品质的挖掘,在“医学式”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正常的积极功能受到了限制,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等品质得不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4]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同样应以心理学一样的模式进行发展,即由“消极”到“积极”。

(三)教育目标: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

同传统心理学重视问题人群的心理研究一样,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只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如对学生干部的过分偏爱和只对那些“问题学生”的关注,而忽略了大多数的“普通人群”,“普通人群”的不受关注则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毫无体会。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这些“普通人群”很有可能慢慢转换为“问题人群”,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偏离了其本身的宗旨,还慢慢走向更深的误区。

三、“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积极心理学视野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医学式”模式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较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其本身的宗旨。时代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以积极心理学为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由传统模式走向“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

(一)“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内涵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是在传统“医学式”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性积极力量发掘和拓展的一种情感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积极品质的实践活动,也是积极心理图式的建构过程。[8]“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即: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基本“点”、以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各种实践方式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最终形成积极的预防观为“面”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式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作为一个最基础的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持;由这个点为基础发出的主线就是运用增强学生积极体验的各种实践方式,形成最后的“面”,即培养出学生积极的品质,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预防观来避免问题的产生。它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目标,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内容,以积极预防为手段,针对全体大学生而构建的模式。

(二)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基本“点”

将积极心理学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去,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消极心理学理念为支撑的模式,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等为目标,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大学生。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基本“点”,可以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发掘内在的力量、培养善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5]这是“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以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各种实践方式为主“线”

1.培养自我意识。通过实践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知行得到统一,让他们在为人服务的实际行动中体验成功,获得幸福感,心理上得到积极的体验。

2.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积极校园文化,让积极心理学深入人心,这样更加有利于以积极心理学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融合。

3.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开展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等,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蕴涵“精、气、神”的物质依托,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最终形成积极的预防观为“面”

1.优化大学生性格与个性,积极向上的性格能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中体验乐趣;帮助大学生培养乐观的心境,教会大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别人,多与人沟通,与人和谐相处等。

2.深入挖掘积极品质并进行及时强化。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如对“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自己给出可能的答案,然后在答案中找出积极的元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这些积极的元素及时的进行强化,使其逐步将这些积极品质泛化到其他活动中。

总之,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必然的趋势,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著。利用“点线面”三维立体模式,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信念、激发积极情绪情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目标,培养出乐观、积极、向上、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敢于面对挫折的大学生。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3.

[2]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53.

[3]龚光军.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3).

[4]银小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30.

[5]刘伟伟,惠秀,王智永,陈勋.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6).

猜你喜欢
点线面心理学政治
吴冠中的点线面
幼儿100(2023年22期)2023-06-21 03:21:06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东郊记忆——点线面
少儿美术(2019年8期)2019-12-14 08:06:54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