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探析*

2013-08-15 00:42刘丽斌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保定071002
图书馆建设 2013年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资源

刘丽斌 (河北大学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71002)

1 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图书馆

2008年11月,IBM明确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是以物联网为主要运行载体的现代高新技术的总称。其技术内涵是对现有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是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大规模普适应用[1]。实质上“智慧地球”是“数字地球”的延续和发展,其具有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世界正在向仪器和工具化方向演变。 二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世界正在向互联化方向演变。 三是更深入的智能化——所有事物正在向智能化演变[2]。“智慧地球”向微观方向延伸,可以实现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智慧图书馆也呼之欲出。

2 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现状

2.1 智慧图书馆的起源及发展

在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就已经开始使用“智慧图书馆”这个概念,但当时的“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与“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 Library)同义。2008年之后,“智慧图书馆”(Smarter Library)这一概念才被人们赋予新的内涵,秉承着“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直译为“更加聪明的地球”)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早在2001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地区的12所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立了名为“Sm@rtLibrary”[3]的联盟,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其利用一个搜索界面便可检索查看所有成员馆的资源。2001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确立了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社区的未来发展政策,建立“智慧图书馆网络”,集成物理和虚拟社区空间[4]。2003年前后,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了一项名为“SmartLibrary”的服务。“Smart Library”是一项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在任何有互联网和浏览器的地方都可以使用[5]。2010年2月以来,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的《Smart Libraries Newsletter》杂志开辟了“Smarter Libraries Through Technology”专栏,由Marshall Breeding讲述影响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6]。截至2012年9月,该专栏共刊载了29篇文章。可见,国外从技术、服务、实践等多方面对“智慧图书馆”开展了研究,特别是在技术与理念上,一直保持着领先水平。

2010年以来,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严栋认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7]。2010年10月,在第六届全球数字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指出,当前数字图书馆正走向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跨媒体等技术而变为更易使用的知识,并构建起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从而使数字图书馆更加主动化、专业化和智能化[8]。2011年,董晓霞等人提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9]。阮孟禹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继承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的特性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10]。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的王世伟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作了题为《智慧图书馆初探》的演讲,并随后发表了《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11]一文。他认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人与物的互通相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方便读者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11]2011年11月,北京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创新与和谐”学术研讨会的会议内容涉及到智慧图书馆的多个技术领域[12]。2012年,韩丽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通过物联网等智能感知技术,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13]。此外,赖群等人对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组成及其核心支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智慧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功能上的革新及智慧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问题[14]。谢蓉和刘炜认为,SoLoMo(即社交(Socal)+本地化(Local)+移动(Mobile))正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使图书馆服务更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和社交化的特点[15]。在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作了题为《智慧图书馆憧憬》的报告。他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概念模型,把资源、服务、技术、馆员、读者作为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五大要素,并憧憬了一个完全自助、随时随地、有声有色、触手可及、灵活感知、泛在智能的图书馆[16]。2012年9月,王世伟论述了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即互联(全面感知、立体互联、共享协同)、高效(节能低碳、灵敏便捷、整合集群)和便利(无线泛在、就近一体、个性互动)[17]。

2.2 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

综观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可知,智慧图书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实践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在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前,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实践项目中所谓的“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等同于“智能图书馆”,主要是指一站式服务、移动服务、应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助服务等。2009年,“智慧地球”的理念经过IBM在全球的宣传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纷纷活跃起来,图书馆界也开始关注“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图书馆界最初的“智慧图书馆”研究较多地关注图书馆与物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RFID等技术的联系,主要是从信息技术的维度来定义智慧图书馆和归纳其特点;部分研究者还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功能和服务的革新及现阶段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关键问题。这些对智慧图书馆的初期研究成果尚局限在技术领域,缺乏对智慧图书馆核心理念的探索。图书馆学人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其现阶段的研究开始涉及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本质追求、核心要素等方面,认为智慧图书馆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更多地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服务”。

3 智慧图书馆的组成

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物联网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更加智慧。智慧图书馆由人、资源、空间三要素构成,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为灵魂。其中,人是三要素的核心,资源与空间都服务于人;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得以实现的基础;服务贯穿于智慧图书馆的要素与基础中,与人这个核心要素紧密关联。

在智慧图书馆理想模式中,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将计算与信息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资源之间、人与图书馆(包括实体和虚拟空间)之间、资源之间、图书馆之间互通互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们能用多种方式随心随意地利用图书馆,并获得智慧化服务。智慧图书馆以信息技术支撑起基础架构,使人、资源、空间3个要素可以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在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智慧服务使人们能够便捷地捕获到所需信息并敏锐地洞察到信息的变化。

4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智慧图书馆具有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智慧服务与管理4个主要特征。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技术基础;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智慧服务与管理是智慧图书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

4.1 全面感知

智慧图书馆通过连接到物联网的手机、电脑、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感知设备,可以对图书和期刊等实体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虚拟信息资源、图书馆运行状态以及用户需求等信息进行深度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并进行智能分析,以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4.2 互联互通

4.2.1 泛在

泛在是指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方式获得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全天候地开放,通过多种载体形态、多种动态渠道为用户提供服务。智慧图书馆让用户感到图书馆随时存在、随地存在、可即时便捷地利用,真正成为用户身边的图书馆,极大限度地体现用户信息和服务获取方式的泛在性。

4.2.2 聚合

各类信息资源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广泛联系[11],实现了信息资源极大范围的聚合。这种聚合使各图书馆几乎拥有同等量级的信息资源,趋于同质化。以投入最少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为目的,图书馆之间建立地区联盟、行业联盟或发展总分馆制,资金、人力、信息资源聚合,规模效应凸显。

4.2.3 协同

智慧图书馆提供了动态交互的合作与服务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可协同学习、研究或工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虚拟参考咨询,与馆员协同探讨,实时交互。信息资源也协同更新。本地数据库更新,其他镜像库随之更改;一馆信息资源变化,所有互联互通的智慧图书馆检索到的相关信息结果也发生变化。

4.3 绿色发展

智慧图书馆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倡低消耗、无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追求人文、自然、健康与和谐。智慧图书馆的绿色发展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指图书馆节能环保的建筑、和谐优美的内外环境建设及技术先进的低能耗、无污染的硬件设备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指图书馆倡导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谐发展观、人文精神等绿色理念,并在工作中树立以及贯彻落实[18]。

4.4 智慧服务与管理

4.4.1 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贯穿始终的主线。智慧服务包括无所不在、形式多样的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泛在化服务及人性化服务。智慧图书馆能够将用户在虚拟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和在图书馆实体环境下的信息行为相结合,将馆藏文献基本信息与用户档案信息相结合,构筑能全面、真实反映用户个性特征和需求特征的用户模型,并自动识别和感知用户的位置及其当前所从事的学习、研究、工作内容,主动地为其推送关联信息并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立体的、适合的个性化服务[13]。此外,智慧服务还包括如影随形的三维实景地图导航服务、语义智能搜索、嵌入式图书馆员服务、机器人服务等。

4.4.2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保证智慧图书馆智能运转的必要手段。智慧管理的对象不仅仅包括信息资源的管理、硬件设施环境管理、用户借阅服务过程管理,而且还涉及到对图书馆日常运行的维护以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辅助性管理,如图书馆营运过程中的节能管理、针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整个工作环境的安全防盗监控、对图书保存条件的自动监测等。所有这些管理工作将被接入到智慧图书馆的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各种专用的传感节点采集各类有针对性的监测信息,再经过智慧图书馆后端的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实现对图书馆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控制[14]。

5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理念

智慧图书馆虽然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前提的,但其超越了技术的层面,以人为核心要素,更多地从服务管理、绿色发展、智能惠民方面着眼,是图书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图书馆人文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智慧图书馆是人与人交流的空间,是聚集信息资源和人的资源的知识空间。人、资源、空间三要素在智慧图书馆里交互融合。人是智慧图书馆三要素的核心,资源只有被人利用,才能发挥其价值,空间的开辟也是为人而服务。因此,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主导。

传统的图书馆以自身及其资源为中心,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也是围绕着“馆藏”资源展开的,对无法与自己“馆藏”资源及自己能力所对应和满足的需要就心安理得地排斥于任务之外。而智慧图书馆以人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因此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是围绕着服务展开的,其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用户的需求[19]。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收藏型图书馆走向以人为本的智慧型图书馆。人是图书馆的动力之源,只有当人成为图书馆的第一要素的时候,图书馆才能显示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20]28。

“图书馆消亡论”的战火又重新燃起,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客观地认知环境的变化,直面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挑战。图书馆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有以人为本运行才能生存下去。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一个生生不息的图书馆应不断地回应和满足设置母体及其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根据这一需求自我调节,持续发展[20]10。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模式,也是应对图书馆消亡的有效方法,将使图书馆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向美好的未来。

[1]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10):23-29.

[3]Capital Sm@rtLibrary[EB/OL].[2012-06-23].http://smartlibbibliogen.biblioottawalibrary.ca/intro-en.

[4]Raunik A, Browning R. Smart Libraries Build Smart Communities in Queensland[EB/OL].(2003-10-14)[2012-06-23].http://conferences.alia.org.au/online2003/papers/raunik.html.

[5]The Oulu University Library.SmartLibrary[EB/OL].[2012-06-23].http://virtuaalikampus.oulu.fi/English/smartlibrary.html.

[6]Breeding M. Smarter Libraries Through Technology[EB /OL].(2010-11-19)[2012-10-27]. http://www.librarytechnology.org/ltgdisplaytext.pl?RC=14599.

[7]严 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8]中国教育网.第六届全球数字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EB/OL].(2010-11-01)[2012-06-23]. http://www.edu.cn/tsg_6497/20101101/t20101101_534441.shtml.

[9]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10]阮孟禹“.智慧”语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刍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12):111-114.

[1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12]“智慧图书馆,创新与和谐”学术研讨会[EB/OL].(2011-12-05)[2012-06-23]. http://uzone.univs.cn/blog_2705043_ 7xuletucx 0syivd8ucx1.html.

[13]韩 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 (5):48-50,54.

[14]赖 群,黄 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5):46-49,34.

[15]谢 蓉,刘 炜.SoLoMo与智慧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5-10,79.

[16]陈 进.智慧图书馆憧憬[EB/OL].(2012-06-11)[2012-06-23].http://www.sal.edu.cn/2012/Rc_check.asp?detail_id=103&id=.

[17]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EB /OL].[2012-10-2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120928.1135.002.html.

[18]金文新.绿色图书馆及其硬件设施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70-73.

[19]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20]吴建中.转型与超越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