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韶平
(太原理工大学 阳泉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所指的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以及卫星技术等渠道,以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交流方式,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当前最新最广泛的信息载体,成为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所有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的广泛应用正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态度以及审美理想。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高校审美教育过程中已显示出绝对的优势,给高校审美素质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需要并依赖于一定的手段和措施。高校审美教育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学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使学生增强审美鉴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践高校审美教育的目的。
新媒体是一个强大的网络体系,具有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一些高校已在尝试利用新媒体开展审美教育,但由于刚刚起步,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在思想认识、工作体制、条件保障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新媒体传播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对其海量信息选择和传播的管理和监管的难度都很大。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加大了学生对海量信息选择的难度,在瞬息万变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海洋中令其不辨美丑。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很难在大学生进行审美信息的选择上给予指导。这种状况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对大学生已有的审美价值观念形成了强烈地冲击;另一方面也可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新的观念可能正确,也可能有悖于现实的审美观念。
虽然新媒体有诸多的优势,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和信息选择的矛盾性,能否达到既定的审美教育目标,能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教育者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信息选择的能力,这都是高校审美教育及管理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高校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根据审美教育的目标,选择审美教育的内容从而实施大学生教育的过程。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连续过程。新媒体的发展,使审美教育的内容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迫使审美教育的内容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审美教育的目标。一些不良的新媒体的传播者,为了商业利益,别有用心地向高校学生传播不良信息,如所谓的恶搞艺术、色情图片、视频等。大学生则主动或被动地通过智能手机、博客、微博等获取这些信息,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判断标准,甚至形成不健康的审美观。
目前,新媒体是高校大学生崭新的学习、生活空间。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知识,还需要解决审美判断标准这一难题。没有合乎时代要求的审美规范,处在新媒体生存状态的个体的审美行为就会陷入无序之中。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新媒体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审美失范,甚至由此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增多。新媒体带来的社会审美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促进了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新媒体所产生的审美失范也显而易见。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对新媒体存在语境的曲解,把虚拟性等同于虚幻性,现实世界的一系列审美规范到了新媒体世界中似乎也被“虚化了”,而当大学生一旦滥用了这种权力,就会导致新媒体审美失范。二是新媒体文化的特殊性对大学生审美环境构成挑战。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加之大学生极强的好奇心,故开放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大学生审美失范的环境因素。
规范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标准,净化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在现行的审美教育内容中应该有所体现,高校审美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调整和优化,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契合时代需要的内容要不断充实进来。确定有效的新媒体审美规范,引导大学生进行审美自律,减少审美失范的发生,这是今后高校审美教育面临的有一个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利用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自由、灵活、及时,传统的学校审美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限制,对于审美价值观正处于定型之中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影响。新媒体技术是一种强调个体的媒介,其传播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现在其传播逐步脱离了学校、教师、家长等权威的控制,其传播的内容与学校所宣传灌输的信息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审美教育受到的诸多冲击,如何在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具有本民族自身特色的审美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这是高校审美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为现代人审美主体性的张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审美主体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使主体的自由、自主等审美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的审美主体性也有逐渐丧失和被消解的危险,突出表现是一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了依赖性。自从手机和互联网结合以后,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的用途更加广泛。由于大学生的意志力、控制力还未发育成熟,过多地使用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很容易形成“新媒体依赖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惊人的速度和力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以至于审美理想的形成与构建。面对新媒体审美主体性与依赖性的变更,处理好新媒体技术和审美目的、手段和标准的关系,治疗新媒体依赖者,这是高校审美教育面临的又一挑战。
新时期高校的审美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发展,发挥大学生的潜能。新媒体为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效的途径,在带来困难与问题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快捷性,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终端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而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传统高校审美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往往要受到时空的诸多限制。而如今时间上的限制被逐渐打破,随时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吸取、发布各种审美资源,这不仅使得高校审美教育工作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而且更加广阔地拓展了时间的范围。另一方面,新媒体对审美知识的传播已经没有了空间的限制,高校 “围墙”的传统功能已经被新传媒的功能解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新传媒共享审美教育的资源。
利用新媒体把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等艺术作品以及以往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各种审美要素融合起来,使大学生以更快捷的速度、更方便的途径,更全面地获取信息、交流彼此的审美感受,从而完成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拓展了高校审美教育开展的时间与空间领域。
在高校审美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主导作用,但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时,也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而是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媒体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代之以“双向互动”甚至“多项互动”,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接受审美知识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工作往往采用“灌输式”教育,教育对象被迫接受,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有一种逆反心理,其效果无法令人满意。而新媒体综合了多种信息传播媒体的特点,可以检索出丰富的美育资料,这些资料能够以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可见,新媒体比以往任何教育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这必将大大增强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使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方法创新是高校审美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邓小平曾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高校审美教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在新媒体环境下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高校审美教育方法。
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以课堂为主,其他诸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为辅助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博客、智能手机平台、论坛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具有良好作用和独特优势的审美教育载体。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接收更具个性化的审美信息,并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审美教育更直接、更深入。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欣赏美、审视美、感悟美,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素质,从而极大提高了审美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审美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也为高校审美教育丰富了新手段,它对大学生群体的审美素质养成影响巨大,主动介入,把握和主导这一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总之,高校审美教育过程中,对新媒体的认识、内容的选择以及评判,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拓展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新其工作手段;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优势,克服其负面效应等,必将成为今后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新任务。
:
[1]杨继红.谁是新媒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柳.智能手机3G时代的前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12).
[3]陈海洋.论当代学生的审美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3).
[4]曾繁仁.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J].山东大学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