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赵淑忠
(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作为久负盛誉的“北方瓷都”,曾创造了中国现代陶瓷史上卫生陶瓷和骨质瓷发明投产最早、产品质量最好、器型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形象最佳的辉煌篇章。2012年,国际贸易增速明显放缓,陶瓷终端消费持续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的不断加大和原材料价格的一路攀升,加速了行业洗牌过程。但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唐山出口陶瓷企业的数量及产品销量却逐年递增。2012年1~10月出口卫生陶瓷产品11836批次、出口货值为2.78亿美元,同比出口批次和货值分别增长18.03%和27.85%;出口日用陶瓷产品1 607批次、出口货值为6267.12万美元,同比出口批次上升14.62%、货值增幅高达34.00%。销售额的大幅逆势上扬主要得益于企业有步骤地强化技术创新,聚焦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确保新产品开发的常规化和市场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日用陶瓷单价平均上浮33.89%,卫生陶瓷产品单价平均涨幅高达77.06%。
唐山陶瓷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产品创新的软肋亟待强健,企业管理仍要继续完善,发展理念的尚须更新等诸多瓶颈问题随之暴漏无遗。目前,唐山陶瓷产业虽已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基础,50多家企业陆续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惠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设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唐山海格雷骨质瓷有限公司与中央美术学院陶艺系联合创立了“艺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无不彰显出一定的区域技术创新实力。但产能落后、创新乏力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有限,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模仿较多,自主创新少。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推进,政企各界应不断探索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践行在发展中实施产品优化,在创新中促进技术进步。
当前经济学领域备受推崇的施振荣先生提出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经大量印证性应用表明,加工制造业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峰谷,利润率约占整个产品利润的5%~10%,且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微笑曲线的弧度将变得更为陡峭,即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利润率更低,企业欲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利润率高达90%~95%的曲线两端倾斜——上游的科技研发或下游市场营销及品牌传播区块移动与定位。因此,唐山陶瓷行业须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方可实现持续发展。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针对陶瓷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的薄弱环节,企业应强化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创新的原始驱动,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产品创新能力,构建“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创新格局;聚焦国际先进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创建技术研发机构,健全科技创新机制,追加资金投入、更新设备。通过有针对性地定期召开专题会,分析工艺技术瓶颈,发挥专家团队的统筹指导作用,引导工作重心由质量攻关向技术创新转变,助推企业升级。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宜设立陶瓷产业改造升级基金及其他鼓励措施,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通过资本合作、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网络互通等多种形式,加深与境外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唐山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鼓励外资参与当地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不断扩大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定期派遣本地陶瓷专家赴国外考察学习,以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适用性技术,彻底改造传统工艺技术。
为了有效避免学术与行业设计与生产的断链,应全面发挥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唐山陶瓷研究所、河北联合大学等检学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业内各类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可广泛参与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的“中国华检陶瓷检测联盟”的开放式运行,携手构建跨区域陶瓷产品研发及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技术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应对国外壁垒。同时以技术平台为中心整合各方科研力量,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创新研讨会,组织陶瓷专家研究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探讨行业技术问题,力争在新原料研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设计、新性能检测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未来陶瓷技术潮流的核心技术,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此外,可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协会通过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平台牵头组织系统创意、技术研发、合作交流、咨询培训、中介服务、会展招商、高峰论坛等活动,以深入挖掘陶瓷文化遗产、创新陶瓷文化理念、促进陶瓷产业发展为主题展开研讨、互动交流,探索唐山作为“北方瓷都”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沿革、现代陶瓷文化的发展趋势及陶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为促进唐山陶瓷文化发展建言献计,不断地提升唐山陶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队伍是科学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现阶段唐山陶瓷行业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工人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且由于人才培养滞后,人力资源的匮乏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此为制约产业技术进步的深层次原因。应进一步优化陶瓷专业高等教育,逐步搭建学科齐全、梯度合理的教育结构;大力引进、培养现代陶瓷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利用毗邻京津的区域优势,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师研修基地,加强企业与京、津等地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科技人员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同时,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产业工人为目标,促进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加大基础人才培养力度,改革职业教育模式,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另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亟待提高,用人单位须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以探索分类服务的方式,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社会要以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为重点,加快相关服务业发展,有选择地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大型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优化人才服务功能。
陶瓷生产是一种流程式生产,连续性较低,工艺技术相对稳定,因此从产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强化技术创新、加速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进程尤为重要。为尽快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企业应在现有日用陶瓷低温快烧工艺、骨质瓷无铅技术、手绘和雕金等装饰技术以及纳米自洁抑菌釉料设计、节水环保型卫浴陶瓷研发的基础上,缩短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生产化和市场化周期。
首先,企业应深入了解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使产品结构的调整既立足于市场需求又高度关注潜在的市场趋势。
以“惠达”、“意中陶”、“隆达”、“红玫瑰”名牌产品为龙头,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最优配置,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充分发挥高档节水型卫生洁具、骨质瓷、窑变釉等名优产品的区域优势,促进产品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其次,为有效避免产品设计的同质化,加大设计创新力度,亟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对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进行简单整合的产品设计观念束缚,开展多元化、系统化、动态综合的集成创新活动。同时加快创意产业与陶瓷产业的融合,将文化要素融入陶瓷产品,以提高产品的人文特性和艺术价值;秉承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人文化、精神化等独特设计理念,在品种器型、花面构思、人文特性、市场定位以及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等等多个视角对陶瓷产品的设计趋势作出清晰阐述;并逐步培育出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化形态,通过整合书画名家资源,借助其优秀作品为唐山陶瓷产品增光添彩,实现陶瓷文化的地域聚集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