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泰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近日,由泰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伟军教授主编的《泰山文化概论》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既是一部汇聚泰山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面向大学生进行泰山文化教学和普及的特色校本教材。泰山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对于该书的意义有很高的评价:“以泰山文化为依托,由点及面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不仅符合通识教育的要求,而且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书的出版,将为泰山文化更好地走进课堂、更好地得到普及提供坚实的支撑。”泰山学院院长王庆功教授在百忙之中亲自主审了全部的书稿,并对该书的编撰思路和体例安排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对泰山学院校本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显著优长足以嘉惠学林。
首先,《泰山文化概论》一书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编撰的典型范例。校本课程是基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而我国这种统一管理又往往不能关照各地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一项课程政策。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规划中,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弘扬地方性文化和传播地方性知识的重任。泰山学院是立足于泰山脚下的本科院校,泰山文化研究长期以来是泰山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特色品牌,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学术平台和文化名片,2011年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已经成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泰山文化概论》就是泰山研究院近年来积极开发泰山文化校本课程和编撰校本教材的重要举措。泰山研究院以面向全校学生讲授泰山文化作为“让泰山文化进课堂”的重要工作,多年来泰山研究院开设过诸如《泰山文化研究专题》和《泰山历史文化与旅游》等文理皆宜的通识性综合素质课,但一直没有开发系统普及的学习教材,本书的出版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今后利用课堂教学普及泰山文化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立足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性文化知识资源,又要放眼世界胸怀全局吸纳新知,以便让地方性知识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统形成互补互渗互动。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和精神山,在众多的名山大岳中以“五岳独尊”的崇高地位堪称中华民族的国山,这座山既是泰安市的自然、生态、人文、民俗、旅游资源,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自然、人文财富,在推广和普及泰山文化的尝试中,本书克服了“在山言山、夜郎自大”的地方性狭隘视域,贯通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把泰山的历史、文学、宗教、封禅、民俗等文化质素放置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清晰地勾勒了以历代帝王封禅仪式为经线的泰山历史,这一历史脉络与国家兴亡、政权更迭、文治武功、政治教化形影不离,把“帝王封禅”作为观察泰山文化的风向标,凝练了泰山文化的最富特色的动态和走向。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的泰山文化研究,必将在世界文化多元并存的未来格局中大展光彩。作为校本教材,《泰山文化概论》既有开放性视野,又具备地方性知识辐射全局的学术弹性,对于地方高校校本教材编撰具有启发意义和示范作用。
其次,本书实现了系统完备的泰山文化研究与泰山文化普及推广的有机结合。泰山承载了中华文化的诸多形态,诸如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书法、篆刻、旅游、地理、文献、民俗、建筑等等学科门类,内涵丰富,外延广博,以此为学术原点凝聚了不同学科的人文学者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入手进行泰山文化研究,形成了卷帙浩繁的丰硕成果,从不同侧面增强了泰山文化研究的深广度,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山打上了光彩夺目的文化烙印。《泰山文化概论》是历年来泰山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该书的作者阵容强大,他们都是泰山研究界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其主编陈伟军教授专治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理论,近年来又涉足教育哲学领域,对全书的文稿统筹规划调整并做了润色增删,使之纲张目举。陈伟军教授本人承担了泰山文学、泰山刻石、泰山景观、岱庙等章节的编撰,显示了厚积薄发的学术积淀和丰赡充沛的文化底蕴,尤其对古代诗文的富有激情和睿智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汤贵仁先生对泰山封禅的起因和历代封禅的典章仪式进行了翔实的爬梳和总结,可谓旁征博引蔚为大观。刘兴顺先生对泰山文化的概要式阐发画龙点睛,准确到位,开宗明义地论述了泰山文化在中国乃至华人文化圈内的深远影响。周郢先生对泰山历史的勾勒清晰明了,结合泰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功能侧重分别以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加以点化,甚得要领,史识独具只眼。陈建华博士对花样繁多的泰山民俗进行了文化解读,尤其对泰山庙会、泰山石敢当、泰山香社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脉动深入分析,见解独特。王元臣先生对囊括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宗教的泰山宗教文化进行了一一论说,从泰山神信仰展开论证,尤其对泰山道教、佛教的发展历史追本溯源,资料详尽,引证有力。夏忠梅女士的泰山石刻研究和王伟先生的泰山文学书写也都各具风采,学养丰厚。本书系统广博的编写体例和清晰严整的逻辑框架,呈现了泰山研究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深度。文化分析、个案研究、理论溯源相互结合与渗透,是本书编写思想的外化与表征。本书不仅是学理的凝聚,更是一本普及型和推广性极强的泰山文化文化读本。透过泰山文化概览、泰山历史分期、泰山封禅起因和祭祀场景、泰山民俗绍介、泰山宗教信仰、泰山文学史梳理、泰山石刻特征,读者可以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住泰山人文、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的内涵,更好地理解庄严神圣的泰山文化,激发起对国泰民安的爱国热情。泰山文化是泰山乃至中华名山的形象,决定着泰安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泰安区域的品牌和魅力。泰山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区域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泰安区域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区域的魅力和风采。泰山文化研究,通过对泰山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泰山文化也是生产力,泰山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泰山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必将增强泰山旅游市场的文化软实力,泰山文化不仅能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域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泰安区域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泰安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泰安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泰山文化本身也可以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泰山文化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通过卓有成效的泰山文化研究,使泰安区域内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名胜、地方风物、重大事件的相关遗址、重大人物的生平与活动场所成为观光名胜。
再次,提纲挈领、纲张目举的编写体例,高屋建瓴、合纵连横的历时性泰山文化梳理也是本书的显著优点。《泰山文化概论》全书结构严谨,总分结合,体统完备,要言不烦。作为一部总括性、梗概性的学术著作,本书的体例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点、线、面的统筹安排。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本书试图勾勒一幅今日泰山文化研究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完整画面。本书把对泰山文化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中国历史的初始阶段,然后依次讲述泰山与国家政权之间的联系,佛教、道教进驻泰山并与原有信仰和新兴宗教的融合,唐宋时期文人学士泼墨抒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元明清时期碧霞元君信仰在全国的广泛传播,近代泰山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影响。本书目标如此宏大,涵盖的范围极为广大,观点以及细节方面的可靠性一一落实到字里行间,论述过程自始至终旁征博引,文笔生动,即使非专业读者读来也会兴味盎然,引发很多思考。从内容结构上看,《泰山文化概论》构思巧妙,逻辑顺序合理、整饬,涉及到了泰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关系研究最主要的方面,先探讨了泰山在国人心中的文化地位,为下文进一步的展开作铺垫;接着分析了泰山地理沿革与物质文化、社群文化的关系,从古代文人的信仰世界、文人生活与山岳信仰、文人诗歌散文与艺术指涉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然后探讨了泰山宗教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创造新变的影响,从泰山封禅的历史演进开拓政教合一的意义、泰山民俗与文化意境的神韵两个方面入手,并顺带说明了泰山石刻的分布与艺术境界的升华;进而阐述了泰山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与泰山文化相关的主要诗文论著述进行了细致而又简明扼要的研究;最后谈到研究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问题,重点突出了文化产业狂飙突进的历史转折点上对泰山文化研究提出的崭新课题。全书是在宏观历史文化背景上对关键的微观问题进行阐发,点与面紧密结合,而又收放自如,颇具匠心。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泰山文化研究》的编者陈伟军教授具有文化比较的眼光,是在全局性的眼光和背景下来审视泰山文化。对泰山文化研究具有一种属于现代人的智慧的表达方式。我觉得这是研究21 世纪中国的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鲁迅所讲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这种学术精神是我们对待文化遗产很重要的胸怀。
最后,鉴于泰山历史与文化、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文史结合”是《泰山文化概论》编撰的一大特色,“文史互证”是本书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泰山是一个露天的文化博物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史迹迭出,文脉渊深。“文史互证”对于泰山文化研究可谓左右逢源,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今古,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泰山文化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泰山诗文的史料价值,大致有二:一,在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习、个人生活等方面,可补正史之阙。二,大量个人情感心态成分本身即构成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用泰山诗文证史,在解读时应做到:一,能感之。“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二,对作者其人其文,“深具了解之同情”。其三,对诗文典故,要按文史互证的原则,仔细而审慎地考辩其中之古典今典,分析论证解释其真正意义所在。以历史为背景,作为凸现文学家或是凸现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是文史互证,文史相结合的、相融通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通读《泰山文化概论》可以清楚地领略到泰山文化的辉煌及其精华,同时,还能够注意到从总体上对泰山文化的历史源头及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泰山文化的主要特色及其内涵的人文精神、泰山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走向等等这样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为此书比较集中、权威地讲述了泰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一本实用的教科书、工具书,为人们了解、学习泰山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