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实例

2013-08-15 00:51
职教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邮政产学研专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教学做一体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合作、沟通等能力,符合职业院校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然而,对于高职层面的学生而言,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否切合实际?再有,很多人认为“教、学、做一体化”只有工科课程的教学才做得到,文科教学没有用武之地。国际邮政专业是明显偏向文科的专业,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又该从何入手?我院外语系国际商务专业(国际邮政方向)自成立以来一直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探索如何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指导课程建设。

一、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实施思路

(一)企业决定核心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搞好本专业的建设,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企业,把企业的需求带回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并且根据行业企业核心岗位对本专业技能知识的需求、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决定课程授课内容、时数及课程在整个专业建设中的定位。国际邮政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设置都是在经过多次的邮政企业一线调研基础上确定的,直接反映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现有课程设置方面,企业生产环节与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二)学院发挥校企深度融合的桥梁作用

笔者所在学院本身就是双重角色,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又是中国邮政集团的全国培训中心。学院的双重定位决定了教学与培训密不可分的融合关系。日校教学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后继力量,企业一线员工和领导回到学院作培训讲师或者接受培训,形成了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学院的领导层既是日校教学的引领者,又是邮政集团培训中心的主管人,在促进“校企一家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方面工作,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日常工作的指挥棒。学院不仅是企业后备力量的源泉,还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推进器。

因此,学院从师资准备、政策支持等环节入手,确保行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学院、师资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到5个学期的日常教学及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工作中,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明确、毕业生综合素质、专业素质与企业需求高度吻合。

(三)研究中心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还不够,还要发挥研究部门的科研引领作用。设在外语系的国际邮政研究中心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国际邮政最新发展动态,不仅为邮政集团提供国际同行可供借鉴的范例,还同时把最前沿的信息纳入授课内容,使学生站在较高的平台了解行业企业现状,为日后个人发展提供空间。科研环节与教学环节的结合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石。

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国际邮政专业实施的可行性

(一)行业企业环境

如前所述,学院与中国邮政企业已经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为培养上手能力强、企业归属感明确的人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际邮政专业学生自入学起就确定了未来的就业方向,他们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邮政企业的订单生,要定期向企业汇报学习情况。此外,该专业的学生每个假期都要到企业观摩学习。外语系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要求第一个暑假安排认知实习,由邮政企业的内训师主持。第二个暑假安排生产实习,学生要部分上岗。第六个学期全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行业企业的广阔平台,密切配合的态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指导是本专业产学研结合最有力的保障。

(二)学院支持

学院对国际邮政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包括在外语系设立研究部门—国际邮政研究中心并划拨经费扶持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保证师生有参与研究的平台;创造条件将教师派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邮政业务量大的邮政局顶岗实习、调研考察,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不脱轨;改革毕业设计方案,要求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计入毕业成绩,促使学生提高对岗位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实施“实践项目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与邮政相关的研究工作,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与行业发展同步;为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主讲教师大开绿灯,并制定配套的保障机制。

(三)师资力量保障

为国际邮政专业配备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不仅英语语言授课水平高,还精通国际邮政业务。部分主讲教师具有企业认可的培训师资格;有的教师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主讲教师全部具备双师素质。他们一边任课,一边从事国家邮政集团及国际邮政研究中心的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编译了大量的国际邮政信息,使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担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织的出国培训的翻译工作,将国际邮政最新资讯带回课堂,鲜明地体现了服务产业、提高教学、研究实践环环相扣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四)研究平台

2009年11月,国家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国际邮政研究中心正式在外语系挂牌成立。科研对教学与企业的推进作用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国际邮政研究中心的建立很多程度上加强了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时效性。如何根据行业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调整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做到与企业同步发展的同时又要具有前瞻性、发挥引领作用。因此,研究中心既要保持与企业的不间断联系,深入企业、研究企业,又要研究国际同行的发展动态、趋势,为本行业保持竞争性提供支持。

参与研究中心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具有双重角色:首先,领导同时也是国际邮政专业的专业建设负责人;再有,主要研究人员也是该专业的主讲教师;三是行业企业一线人员兼任协助研究人员,参与完成横向课题,还有,该专业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助完成部分研究中心的工作。

行业企业一线基础管理者从企业实际存在问题出发,带着明确的任务参与科研,保证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双师素质的教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了解企业需求,结合自身语言、科研优势,最大限度地提供高水平的支撑服务;本专业优秀学生参与少量研究为他们提供了提前接触企业及国际同行发展动态的机会,为提升专业素质更好服务企业奠定基础。

企业下达的研究课题是研究中心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成果直接回到企业中去,为企业所用。自2009年以来中心协助邮政集团研究国际邮政可持续发展态势,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邮政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材料,受到相关领导的好评。还有部分信息发布到培训网站上,供全国邮政员工学习。

研究中心成为了国际邮政专业师生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实践的平台,一头连接着企业,一头直通课堂,发挥了联系产业、教学与研究的纽带作用。

三、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

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是提高办学实力,促进本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08年,国际专业转入外语系以来,将教学与行业相结合,教学与研究中心相结合,研究中心与服务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尝试就从未间断过。具体实施了多种措施,力求提高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论证专业建设,企业需求变教学内容

为搞好本专业的建设,我系多次聘请行业专家论证各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广泛听取行业意见。下企业征求建议,根据行业岗位设置体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召开研讨会,探讨如何将企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素质与实践能力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行业专家还参与了本专业使用的多本教材的审校和内容的把握,切实保障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吻合。

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论证的基础上,本专业共设10门核心课程,既要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因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国际邮政业务)又要丰富他们的邮政业务知识,打造邮政业务实务的实践动手能力。

最能体现这些能力的课程有《邮政英语》、《邮政实用英语写作》、《国际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实训》、《邮政窗口英语》、《英语听说B》等等,其中《邮政英语》一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5个学期,课时总数达到250,列所有课程之首。该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均与邮政企业目前各大业务板块对接,学生课堂所学术语、业务与一线实践高度一致;《邮政实用英语写作》重点练习邮政行业所涉及的各种函件、单式的写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写作要领;《国际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实训》更是与邮政系统内当前使用的邮件查询系统对接;《邮政窗口英语》侧重窗口营业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对话内容都是来自邮政前台的实例;《英语听说B》训练内容全部是国内外邮政行业介绍业务、技术、设备与服务的视听材料。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行业企业核心岗位技能展开,具有高度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企业专家进课堂

近年来,由企业专家为大学生讲专业课逐渐成为大学的一种教育培养方式。但多数情况下,企业专家进课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如行业骨干在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长时间地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因此,企业专家进课堂的主要是非延续性的讲座形式。

但由于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企业对学院教学给予了大力支持。本专业直接聘请企业一线骨干人才进课堂,不是偶尔的讲座,而是作为主讲教师承担具体一门课程的全程讲授。以本专业的《邮政实用英语写作》课程为例,主讲教师来自北京邮政局,具有多年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他将企业运行中积累的大量一手资料用作教学实例,学生在教师里看到的就是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案例。有了来自一线的丰富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对国际邮政业务操作过程中常常会使用的验单的阐发运用自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中国邮政劳模班的培训在学院展开,他们中有多个是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学院在保障学员的学习提升的同时,请他们担任在校生的兼职辅导员。本专业建设负责人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机会,增加学生与他们的接触频率,让学生更多了解企业,更早融入企业,并从这些企业精英的身上感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接收企业文化的熏陶。

(三)校企双重管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学院、系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督导教学之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制定系列政策,与学校齐抓共管,携手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根据企业规定,学生成绩综合排名在班内后15%的在招聘时不予考虑,订单生的要求更是严格,不允许他们出现挂科现象,平均成绩不能低于75分,否则取消订单关系。另外,企业利用每年招聘会的时机与尚未毕业的订单生举行见面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向,指导其专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还经常给在校生做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

由于行业特性,本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因此,本专业多门核心课程的教材都是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是国际邮政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直接作为教学内容写进教材、融入课堂教学。截至目前,主讲教师团队共同编写了8本校内教材,其中《邮政英语》作为全国职业技能英语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教材不仅被应用于日常教学,还成为企业培训一线员工的培训教材。因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强,呈现形式多样而受到培训学员的广泛好评。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既服务在校生的课堂教学又服务企业生产岗位的培训,这就形成了产学研三方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整体动态运行模式。

(五)科研成果进课堂,提高教学前瞻性

科研环节与教学环节的结合,使得教师能够将科研活动中的经验和接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到课堂中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本专业主讲教师全员参加研究科研中心工作,从未间断过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国内邮政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提炼工作。每个环节的收获都直接反应到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国内外邮政企业的最新变化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这支师资队伍完成了多项与教学和企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其中多个项目由集团公司下达。这支教学团队在本行业内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超过百篇。这些科研成果直接带动了本专业教学的发展。

研究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把最前沿的信息纳入授课内容范围,使学生站在较高的平台了解行业企业现状,为其日后个人发展提供空间。

(六)教师密切联系企业,提高教学实用性

就本专业的主讲教师而言,参与企业实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企业一线,集中一段时间参加顶岗实习,把学到的知识迅速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实用性。二是教师通过承担企业培训任务、担任集团出国培训的翻译等方式迅速成长,他们在行业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的锻炼与提高也都无一不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本专业主讲教师于2010年10月以及2011年11月份担任集团公司组织的一门营销认证课程的全程翻译为例,为做好为期20天的现场授课口译工作,这些教师首先深入地学习了国际前沿性的营销相关术语、营销趋势,又通过每次10天的美国专家的集中讲授,他们迅速掌握了与本行业相关的营销学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在没有任何时延的情况下被传输给了学生。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与来自企业的营销骨干们一样获得了知识的更新,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得以保障。

(七)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尽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可能有限,但是让他们结合课堂所学,在一定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参加研究活动的好处却是毋庸置疑的。例如,本专业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国际邮政研究中心的工作,收集、筛选、翻译国际邮政信息,协助教师完成相关课题的校对、排版等工作。为了找到合适的信息,学生们需要登录各国邮政的官方网站,查找符合规定主题的内容,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相当的邮政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学生知道经过自己加工整理的资料如果通过教师的审核就可能直接上传到本行业的网络培训学院的网站上,或者出现在企业内参上,他们的责任心得到加强,此外,如果他们的劳动成果一旦呈现在行业的培训网站上,他们还可以在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使他们认识到课堂学习的价值,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动力。当然,被采纳的劳动成果还会带来小小的物质补偿。

四、结束语

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研究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实际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可以将实践经验带进课堂,最大限度的缩短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之间的差距。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参与一定程度的与教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客观上建立起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学习与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又直接用于未来极有可能就业的企业的教学途径是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学习与研究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基石。

通过三年多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感受到了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带来的变化。连续三届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有的学生在第二个学期的生产实习期间就已经能够脱离师傅的指导而独挡一面了。2012届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顺利地与北京速递物流公司、邮政集团大客户服务部等部门签订了工作协议。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像国际邮政一样的很多专业都是能够产生显著效果的。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教学环节如何与实际工作过程更好地有机结合,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如何更加有的放矢,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讨论。

[1]周静珍,等.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71.

[2]王念秦,王永锋.“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5):398.

猜你喜欢
邮政产学研专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邮政农品
顺溜的怪招(一)
蒋玉美 海岛邮政的24年坚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