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院德育对江西高职生态道德教育的启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

2013-08-15 00:51黄建华
职教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鄱阳湖经济区书院

□黄建华 倪 嘉

生态道德是一种新型道德范式,也称环境道德。它认为人不仅对人负有道德责任,还应对生态环境负有道德责任。生态道德是传统道德的一种扩充与升华,是人类由于环境恶化而反思以往对待自然态度的结果,是人类要求道德进步、建立新伦理的表现。作为一门教育界的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其内涵与意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从道德活动的视角来看,所谓生态道德教育是指“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其实质是要求人们以道德理念去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1]生态道德教育担负着引导人们科学地走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道德素质是克服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 “生态”,相应地,其建设人才需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言,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了解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减少污染,与它们和谐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江西高职院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已经占到了江西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江西经济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的高职人才是江西高职院校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一。从目前来看,江西高职院校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还不是很理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江西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江西高职院校必须从人与自然持续生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世界观,强化生态意识,培养生态情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机构,由唐末五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多年,在政治上、教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江西书院的产生与发展在全国具有代表性。遍布境内的书院在江西古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江西文化的重要构成。书院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举足轻 重的影响,是与它卓有成效的品德教育分不开的。当然,书院的德育主要是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书院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这些德育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对现代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关于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研究。本文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背景,探析书院德育对江西高职院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些有益启示。

一、德教为先

书院教育的突出特色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书院教育家在以德育人、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坚持把品德教育作为书院教育的核心,把伦理道德的完善当作学生终身的追求。比如朱熹所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把德育作为书院办学的终极目标,构建了培养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秩序的德育模式,并以此展开一系列的教学程序。和白鹿洞书院齐名的白鹭洲书院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张贴于道心堂内,作为白鹭洲书院办学的指导思想,学生德育被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育德为先、义理为重”成为白鹭洲书院德育内容之核心构成。由于品德教育是古代书院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因此德育课程也就成为书院课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书院以儒家学说为教材,以《四书》、《五经》、诗赋、制艺为主要研习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研读,修身养性,完善自身人格。

当然,传统德育中的许多概念和观点属于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范畴,已不适宜现代社会。但书院对于德育的注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反映了德育在人的发展中总是居于主导地位这一客观规律。生态道德素质是人类面对当代及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行为选择的新要求,是现代社会人才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生态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地位尤为重要。“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是和谐社会下高等教育所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它将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原有的人际道德教育为生态道德教育。”[2江西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面向企业、直接服务于经济生产的,他们是否具有生态道德素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从长远来看,企业与生态保护关系非常密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生态道德的人。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江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应主动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接,应深刻认识到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发挥好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首先,江西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忽视生态道德教育的状况,必须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和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目标中树立生态道德教育的分目标,科学设计与规划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其次,应把生态德育纳入课堂教学,开设与生态道德相关的专业课、选修课及讲座,向学生讲授、宣传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环境污染、资源缺失现状以及生态保护的措施等等,并有针对性地凸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生态世界观,强化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感,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更深刻地理解生态发展观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二、道德践履

书院德育的重要传统之一是特别强调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既要“致知”又要“力行”的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法,即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注重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的同时,严格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知识与行为训练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促进。书院教育家认为,知与行是统一的,知行合一的道德践履既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又是德育的根本目的,道德知识需要通过道德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从而真正地提高道德境界。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其中“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求学生学有所得,努力践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书院道德践履的途径丰富多样、卓有成效。比较重要的途径有课外游历、优游山林。陆九渊、朱熹等书院教育家经常带学生游览名胜,寻古探幽,寓教于乐。这种方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见识,而且磨练了学生的意志,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另外,书院还特别 注重在对待师长、朋友、宾客之礼以及上课、饮食等进退之礼等日常生活中实施道德教化,在细微之处进行道德践履,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成为一种发自本心的行为。

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需要受教育者通过道德实践去体认,使道德戒条内化为内心的道德素养。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德理念的新型的德育活动,它的最终目的也不应只是停留在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还要使学生养成生态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江西高职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包括课堂的知识学习,更需要课外广泛的实践活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江西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良好的生态物质保障和文化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渠道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集体参观、学习、旅游的方式走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亲身实践一下自己所学的生态保护知识,近距离领悟生态道德的真谛;还可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科普行动、生态城乡行、建设各类公益林、生态文明记者行、绿色天使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真实地体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加深对生态环境发展的认识,提高生态道德觉悟,从内心深处形成生态道德,养成生态道德素质。当然,就处于学业阶段学生而言,校园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学生自我道德的养成首先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不去干扰或伤害校园内的鱼鸟动物、保持校园及教室的卫生、节约用水与用电、爱惜饭菜等。学生自觉培养这些行为既是德实践性的体现,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同时,参与这些行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总之,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实践性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丰富的、深刻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启迪他们思考人类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激发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促进生态保护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的养成。

三、道德环境熏陶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操守,是书院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首先,建筑风格、装饰育人。书院建筑布局多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反映。以书院三大主体建筑讲堂、祠堂和藏书楼为例,三者都排列于中轴线上,并且把先贤祠堂安排在讲堂之后,这种布局一方面突出了书院以讲学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宣扬了书院尊师重道的传统精神。同样,许多书院装饰都有“文以载道”的作用。书院大量的楹联、箴碑、匾额等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形成了一种浓厚的道德气氛,对生徒有强烈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其次,榜样引导。一是祭祀活动。祭祀是书院的三大功能之一,定期在先贤祠举行。书院的祭祀活动实际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受教育的环境。在祭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达到学礼展礼的目的,而且能够感受到先贤的谆谆告诫,受到鼓舞、激励,从而以先贤的道德人品为楷模,塑造自身的品德,张扬自己的道德个性。比如白鹭洲书院就建有一个“正气廊”,展示文天祥等人的画像和生平故事,是对生徒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二是讲会制度。讲会是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的一种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应邀参加“讲会”者大都是堪称当世之楷模的名儒巨硕,他们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德高望重。“讲会”多是围绕明理正心、修身进德等问题展开,通过讨论能够使人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相当有效。例如,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陆九渊在朱熹力邀之下到白鹿洞讲学,中心议题是《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旁征博引,声情并茂,“听者至有泣下”。朱熹也甚为所动,不仅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而且亲自题写跋语。据载,每当这些名满天下的硕儒亲临书院讲学时,书院生徒立即“闻风向附,学舍至不能容”。即便大师讲学离开书院后,生徒仍争相仿效其言行,蔚然成风。第三,自然环境净化。书院大师既认识到了环境育人之理,又受佛、道寺观选址的启示,所以选址上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朱熹说∶“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 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岳麓,若白鹿洞之类。”[3]书院大多依山傍水而建,藏在绿水青山之间,如陆九渊在应天山修建的象山书院、朱熹在庐山修复的白鹿洞书院等,都建立在风景优美的名山胜迹之间。这些书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潜心读书、涵情养性的环境和气氛,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体悟道德的真谛。

学校是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是影响学生品德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代书院教育家们对这一点认识非常清楚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重视环境的熏陶感染也成为当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主要生活空间,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与学校环境有密切关系。从学校德育教育的角度看,学校环境就是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赖以形成的心理场。”[4]但在教育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江西高职院校大都特别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却轻视了人文精神道德修养的提高,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道德教育更是受到冷落与忽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对从业者的生态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校园道德环境的浸染。作为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重要基地的江西高职院校,应提高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生态道德环境。首先,构建校园生态人文环境。构建校园生态人文环境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精心设计开展以生态道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文娱表演、演讲赛、辩论会、知识竞赛、课题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图片展等,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真切的感受、体验与思考,第二,围绕生态道德教育主题,聘请校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系列讲座。第三,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如在校园广播、网络中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栏节目,进行有关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宣传与交流,促进学生对生态道德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第四,以环保社团为载体,开辟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第二课堂。各类环保社团是推动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运动、实践生态道德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环保社团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介绍环境科学与生态保护知识、相关法规以及政策,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局部影响整体,从而提高全校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ta数施的重要环节此外,学校还可利用特殊纪念日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戒烟日”等,在校园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和普及生态道德,加深学生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其次,强化校园自然环境的生态道德意蕴,如可以注重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创造,突出校园建筑的生态主题,有条件的话,可把校区建设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有效辅助生态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迫切要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德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在江西高职院校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需要,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建设者素质的需要。生态道德教育成效的提高,需要借鉴历史和借助于其它学科所取得的成就,而批判地吸取古代书院教育中的德育经验,古为今用,也是其中一个有意义的思考的视角。

[1]刘振亚.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7(2).

[2]刘琼.关于和谐社会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9)[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7.

猜你喜欢
鄱阳湖经济区书院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