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机构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2013-08-15 00:43:31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2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医疗机构考核

刘 静

民营医疗机构是一种区别于公立医院的允许个人投资的盈利性医疗组织。他与公立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我国庞大的医疗服务系统。长期以来,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而由于各种原因,民营医疗机构在这种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民营医疗机构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预算管理包括医院日常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同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也能够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能够有效降低民营医疗机构的运行风险,更好地推动其发展。因此,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预算管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一、民营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薄弱

我国的民营医疗机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盈利性质决定了它对经济效益的重视。而长期受到公立医院的压制,也使得民营医疗机构在其发展上比较激进,对机构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则是长期不重视,不能按照相关预算法律法规来规范地执行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在相关的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也非常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营医疗机构都采取连锁门诊部或医院的组织形式,连锁门诊部必须把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制度,确保企业运营围绕预算的轴心运作,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在预算编制、预算规划、预算目标、预算执行等方面的体系更加完善。现在许多连锁医疗机构没有根据财务预算进行安排,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及时科学地进行反馈,也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措施等,这就造成很多部门并不重视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很多财务支出甚至不受预算控制,致使预算管理缺乏严肃性,流于形式。

2.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在进行预算编制前,要先了解各个项目的基本数字,如门诊预算、住院部预算、医疗器械预算、后勤预算等,统筹各个项目的预算经费的收支数额,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机构的年度预算计划。

但是,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往往存在前期分析不清、权责不明、收支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在机构的年度业务计划完成之后,对其完成情况的分析不透彻,对医疗机构未来的业务发展趋势和走向的预测不准确或者不作预测,预算编制完全按照固有的预算计划来进行。不能准确、及时地找到影响民营医疗机构各项资金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此外,民营医疗机构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其运行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比较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准备时,预算编制人员对医疗机构的外部环境和其内部运行机制的判断缺乏足够的准确度。

例如,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在医疗服务项目数量预测、医疗服务的价格收费政策、医疗器械和耗材的价格变化等资料收集活动缺乏足够的精细度。民营医疗机构对这些前期的资料分析不够,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也就不能实施合理的预算编制活动。

3.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问题

医疗机构的预算重点是资本性支出编制,它需要根据未来的开展项目去采购相应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这就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对未来市场流行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同时也会增加医疗机构预算编制的难度,特别是资本性支出预算不属于医疗机构的常规性的收益支出预算,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就导致在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方面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

4.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

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比较重视在医疗服务等方面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而对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估工作则不是非常重视,没有下达正常的年度、季度预算指标,相关的预算管理考核评估机制也不完善。对实际完成预算情况与预算情况作比较,对内部控制管理成果及预算符合率是否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等未进行考核。此外,民营医疗机构的收入预算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各诊疗项目预算收入的预估难度尤其困难,医院的预算管理部门很难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预算评估。

二、提高民营医疗机构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监理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首先要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制度,要根据《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监理规范化的预算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内部各个项目的职权予以明确,并使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在机构的预算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与此同时,还要对医疗机构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目标、预算考核评估、预算执行等做出细分和进一步明确的规定。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民营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工作在制度框架内的正常运行。

此外,建立健全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机构,是保证其预算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得到充分落实的重要步骤。要在医疗机构内设监理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在人员组织上保证医疗机构预算工作的执行,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能够更好地与机构内部的各职能部门进行联系,协调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平衡预算指标,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搞好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工作。财会部门还应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通过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跟踪、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并为预算的编制、调整、分析和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

2.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系统化工作,要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就必须做好预算编制前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要对医疗机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准确、详实的了解,要掌握预算的基本数字,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预算、会计报表、统计报表、诊疗器械预算等项目的相关标准定额、比例等数据都要了解清楚。此外,还要认真分析医疗机构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上年度医疗机构预算完成情况,分析出现预算差额的原因,分析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变化以及医疗行业的外部发展形势,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预测,全方位掌握影响医疗机构预算编制的各个因素,从中找到一定的发展规律,为本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民营医疗机构除了要在医疗服务水平上有所提升之外,还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活动的重视。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采取与本医疗机构的发展情况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有关领导要抛弃过去那种采用单一、固定式的预算编制方法的陈旧思想,转而要选取与本机构内部各个项目相适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有差异的,要选取最佳的预算编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的效益。零基预算法比较适合一些预算编制基础比较大的项目,如劳务费用、维修费用、会议费用等;标准预算法则比较适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预算标准的项目,如医疗服务费用、诊疗项目、医务人员的薪资费用和加班费等;比率预算法则比较适合医疗器械费用、药品费用、医护人员的绩效工资等方面。在医院基本预算的基础上,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还应采用预算弹性法相辅。

4.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执行控制,针对连锁医疗机构实行各门诊或医院负责,分级管理的政策。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指标划分到各个单体门诊或医院,由各单位实行自我管理,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标,并将预算管理结果作为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财务部门对各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指导,要随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督促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管理,保持其预算收支的平衡,保证在各个阶段预算资金的充足。同时,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自身的支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财经政策,不得随意擅自提高或扩大其预算支出。如果在其预算期内遇到发生变动的情况需要追加预算投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申请追加预算,在申请获得批准之后获得追加预算。

三、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要在医疗市场中站稳脚步,就必须从完善自身的预算管理开始。只有不断完善民营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执行控制等,才能使民营医疗机构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黄少瑜.应对新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医院预算管理新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2).

[2]操礼庆.预算控制功能在医院管理中的实现途径[J].卫生经济研究,2009(08).

[3]许颖.医院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和应用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1(09).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医疗机构考核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