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旻 水晶石股权投资公司合伙人
其实历史上最豪的豪宅应该是故宫。严格的说是专门为皇帝开发的“建筑综合体”,满足了皇上的工作、学习、居住、休闲的全面物业需要。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光备料就花了11年,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
香妃的浴室则更能体现其豪华。香妃的浴室是个大套间,外面的空间很大,十几平米,估计用作更衣、休息。角落处开一小门,进去豁然开朗,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圆形空间,四五米高,屋顶是半球形,顶端开了玻璃窗,春日的阳光飘洒下来,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树叶飞舞。浴室侧壁由白瓷砖铺就,百余年过去了仍旧就雪白如玉,细如凝脂。这整个这间屋子就是香妃娘娘的浴缸。娘娘做一次SPA,就要用掉十几吨的水。
故宫里也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西华门进来,第一历史档案馆对面有一座欧式三层小楼。这是故宫里唯一一座欧式建筑,是袁世凯当政后建的。这座小楼看起来就很“拧把”,窗户很窄小,还都用铁网蒙上,外面还有一扇不透光的铁窗,防行刺用的。风水大师说,不伦不类会坏了风水。袁世凯在故宫里当了83天的“皇上”,在一片骂声中死了。
北京话里有个词叫“妖蛾子”,近似于“不靠谱”的意思。现在的豪宅里越来越多的“妖蛾子”,就像袁世凯在故宫里给自己弄个坟墓似的“欧陆风情”。北京鸟巢边的一个豪宅,现代风格立面,还在卖着的时候在楼顶建了个四合院,还是个违章建筑被罚款;上海有一处房子,打着豪宅的名义索价十几万每平米。每两户5部电梯,两户的佣人都有一部专属电梯,是为了主人绝对不会在电梯里遇见别人。按照这个思路,下一代豪宅要为狗设计一部专用电梯了。
中国虽没有豪宅,但是有豪宅的价格,其买主大多有展示其财富水平的急切心态。在早期的豪宅开发历史上,大都模仿香港和台湾模式:环境务必有高尔夫,室内装修务必像KTV,项目宣传册必然印刷的都是外国风光。
并不是说建一故宫才叫豪宅,我总觉得所谓高品质的住宅应该有太多深邃的伦理价值、文化范畴和人文精神,置身其中总得有一些非铜臭味的感觉。好比这故宫,一墙之隔两重天,一面红尘万丈,功名利禄;转过身,沧桑依旧,“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998年美国学者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在中国出版,这让国人大开了眼界,人们这才发现可以通过消费细节的对号入座,来界定和划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社会学的地位标志派学者认为,人们通过格调、服装、财产等物质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达到“求同于社会上层,求异于社会下层,以此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他们的这种奢华和虚荣,被豪宅提供者一再开发。
中国人对待奢侈品和豪宅的态度都很拧把。比如时尚杂志大肆宣扬拜金主义和奢侈消费,却以送化妆品“小样”为主要促销手段的媒体,能够对那些拿着LV包挤公交下菜场的妇女们有什么指望呢?
奢侈不是用八万块买一个限量版的包,20万买个纪念款的表,而是一个小时你能赚100万,而你不去赚,去逛逛公园陪陪孩子,晒晒太阳发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