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伟 焦 娇
微博产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程序与自媒体平台。随着微博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其官方微博,进入微博问政时代。政务微博就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①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是中国最早的政务微博。此后,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开通。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共有政务微博客账号17671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账号113382个、党政干部微博客账号63332个。②
自2011年起,河南政务微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开启了河南微博问政的新时代。
2010年9月9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微博(@龙门石窟景区)在新浪微博通过官方认证,标志着河南省第一家政务微博开始运营。2010年12月24日,河南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官方微博(@河南高速公安)通过认证,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厅局级单位政务微博。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河南省只有6家政务微博在新浪上线运营。③而截至2011年10月底,新浪网有河南政务微博数近1000个,居全国第七位。④截至2012年10月31日,新浪网有河南政务微博4071个,其中包括1786家党政机构微博和2285个公职人员微博,公职人员微博数居全国第二位,党政机构微博数居全国第五位,总数居全国第二位。⑤河南省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发展迅猛,在2012年更有巨大进展。
政务微博的影响力现在正在迅速增长,已有超越传统媒体的大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政府执政方式,网络问政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新浪微博山东负责人丛松认为,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应从活跃度、传播度以及覆盖度三个方面来评价。⑥影响力是组成政务微博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政务微博价值的重要指标。其中,政务微博的活跃度是指该微博发布、评论、转发的条数,即微博博主主动发布的信息数;政务微博的传播度是指该微博被评论、转发的数量,这更取决于互动、解答网上疑问;政务微博的覆盖度则取决于该微博的活跃粉丝数多少。影响力=a×活跃度+b×传播度+c×覆盖度(abc为系数)。2012年12月,新浪政务微博“政府影响力榜”前100名中,河南省有4家,分别是@平安中原(第3名)、@平安洛阳(第49名)、@豫法阳光(第65名)、@郑州铁路局(第79名)。⑦
《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⑧中认为,政务微博的服务力就是微博全天候的服务能力以及在评估时期内建立起的话题数,也就是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程度,以及能否为广大网友提供“微服务”。这也是衡量政务微博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新浪微博“政府人气榜”的数据分析,进入全国前100名的河南政务微博有3个,分别是@平安中原、@豫法阳光和@平安郑州。
河南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平安中原)是河南省首个破百万粉丝的政务微博,也跻身全国政务微博十强。⑨目前,@平安中原的粉丝量已突破200万,发表微博数也超过15000条。@平安中原发布的微博有多个主题,如“防范提示”、“微警示”、“警方提醒”等主题提醒人们注意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举案说法”的主题则让广大网友参与到讨论中来,普及法律知识;“天气预报”、“微语”、“正能量”等主题则是给网友提供一些“微服务”,深受网民的欢迎。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豫法阳光)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出色,其“豫法阳光发布厅”上线就开始帮助外地务工人员讨薪的活动,引起普遍反响。后河南两名网友涉贪获刑,通过“豫法阳光”微博喊冤,法院再审判其无罪,@豫法阳光的行为让众多网友拍手叫好。⑩
河南政务微博已覆盖所辖的18个地市,除郑州、洛阳外,各地市微博数量差距不大,位居前三甲的分别是郑州(844个)、洛阳(464个)和三门峡(285个)。从行业分布来看,河南公安微博位列第一,总数为2060个,占全省政务微博的50.82%,紧随其后的是工商税务微博(699个)和团委微博(313个),分别占17.17%和7.68%。从行政级别分布来看,县处级以下的微博数最多,总数为3385,占全省比重83.2%,县处级占14.2%,厅局级占 2.6%,省部级仅占 0.02% 。
政务微博是网络问政新时代的产物,不仅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执政方式,还让公众找到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并向政府寻求帮助的平台。但是政务微博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在思想观念、运营维护、语言文风、机制建设、开博认证等五大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当前河南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的政务微博运行处于自发状态、无法可依状态,没有法律、纪律对其运行加以约束和限制。”这将会导致政务微博出现应付式管理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微博更新不及时和不能及时回复两个方面。
(1)微博更新不及时。有些河南政务微博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两条微博前后能相隔几个月,这种情况导致其发帖不足,信息量不足,粉丝流失,关注度下降,微博也就形同虚设。@河南省政府法制办2011年最后一条微博是在11月30日,而2012年第一条微博却在7月25日,前后相隔8个多月。@河南省文化厅发布微博的时间大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2012年11月15日共发布了4条微博,前后大概15分钟;2012年5月2日其发布了6条微博,在2分钟内发布完成。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秘书长张志安认为如果连续两个工作日都不更新一条微博,就算是“僵尸官博”。@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僵尸官博”。
(2)微博不能及时回复群众问题。政务微博不只是政府倾听民意的新平台,最终还是要帮“粉丝”和网友解决问题。能为群众办实事才是政务微博发展的关键。但是有些政务微博却没有对网民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如@河南省政府法制办2012年7月27日的提问“请问,现在农村宅基地不能再建房子吗?南阳市淅川县厚坡镇”和2012年10月15日的质疑“请你们先关注一下郑州五龙口吧!违规拆迁!不签字不安置老人!还有法律存在吗”,至今仍无回复。这样的提问和质疑声在其微博中有很多,但没有任何回复,这将会直接影响其微博的存在价值。对群众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甚至置之不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会直线下降,政府的形象也势必受到影响。
目前,一些河南政务微博,通篇都是公文似的信息发布,内容形式单一,发布信息程序刻板,很难引起网民的注意。这些政务微博往往自说自话,只发布一些信息,根本不与网民互动,完全是其门户网站的缩写版。有些政务微博发布的很多信息都是一句话加一个网址,毫无创新可言,这种信息形式刻板,也无人评论,丝毫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还有一些部门的政务微博虽然形式上开通了,但很少发布信息,或根据要求转发一些政府公告、本地新闻等,或只发布一些当地的天气,没有任何影响力。久而久之,网民对这些部门的信任度也会下降。
河南政务微博总数很多,目前居全国第二位,但是省级政务微博开设的数量却极少。目前,河南共有54个省级行政司法部门,其中包括1个省政府办公厅、24个省政府组成部门、1个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16个省政府直属机构、8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其他部门和2个司法部门。截至2012年11月底,这些部门中开通腾讯政务微博的党政机构只有9家,开通比例仅为16.7%;开通新浪政务微博的党政机构只有6家,开通比例仅为11.1%。有相当数量的省级党政机构并未开通政务微博,如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
国家对微博的注册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和限制,许多微博网站都是开放式的申请,只要输入的名称还没有其他人注册就可以申请注册开通微博,这就导致以政府机构名称命名的微博数量众多,影响政务微博的权威性。如新浪有@河南省财政厅和@河南省财政厅机关文明办两个微博账户,但河南省财政厅并未开通官方微博,这两个微博只是网民个人注册的。再如有人以商丘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的名义开通新浪认证的微博@商丘房屋征收,在这个微博中大量发布裸照。这种被冒用微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引发负面传播效果。
政务微博不仅包括党政机构的微博,还包括一些公职人员的微博,但有些政府官员在发布微博时过于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完全把其微博当成抒发个人情绪的平台,忽略了其微博也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过分自由的话语也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同时也会使官员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受到约束,出现障碍。
河南政务微博存在着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大削弱了河南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价值。因此,为了建设并使用好政务微博,使其更好地成为党和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工具和手段,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目前河南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微博。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既懂专业又懂网络的工作人员不多,这就导致了很多机构虽然开了官方微博,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网民所诟病:有的开了微博却很少发言,成了“僵尸官博”;有的毫无原创性可言,只会转发;有的只会发布一些天气信息,附带几句“心灵鸡汤”;有的发布微博所用语言随意性很强,自说自话。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就曾推出《海曙区党务政务微博管理实施办法》,其中要求要有专门的微博管理员,并且管理员一天至少浏览4次微博,还要定期考察粉丝数。“一流的微博账号需要一流的微博管理人员。”政务微博经营得好不好,关键还要看管理员,开通微博很简单,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对微博进行维护,保证不了所发布微博的质量,政务微博还是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由于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容易在发布微博过程中“打官腔”,这样会引发网民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政务微博的长久发展。因此,在语言上既要维护政府权威的形象,又要让网民听得懂、喜欢听,话语要符合网络环境。不打官腔、使用亲民话语,更利于增加网民的接受度。如@平安中原经常会适当使用一些类似“内轮差,童鞋们应掌握”、“亲,吃海鲜要节制”、“有图有真相”等网络用语,这样会拉近政府部门与公众心理上的距离,对双方的交流有益。但是,这种网络化的语言也不宜滥用,滥用会让群众产生不严肃的感觉,反而不利于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务微博应慎用表情符号,表情符号过于网络化,容易给人不庄重、轻佻的感觉。
加大省级政务微博的开通力度,就是要让那些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本来应该开通但实际上并未开通政务微博的党政机构,尽量开通政务微博,给公众提供一个平台,这样公众获得信息才能更方便快捷,有利于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但是,也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开通政务微博,即不能为开通而开通,必须要时常更新微博内容,加大其政务微博的活跃度,要对网民提出的评论、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有效地回复和解决,避免成为名存实亡、毫无存在价值的“僵尸官博”。
在新浪微博上,通过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都是在名称后面加一个蓝色的“V”字,以便网友辨认,但是如果政务微博的名称混乱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其信任度,也不利于网友搜索并关注,不能及时为公众提供服务。因此,政务微博最好能使用统一的命名方法,并且在申请实名认证时,相关网站要进行严格审核,不能出现冒用或者盗用政府部门微博的情况。另外,最好把公职人员的微博和政府部门的微博区分开来,党政机构的微博属于政务微博,而公职人员微博则属于个人微博,其目的是努力成为联系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其言论不能完全代表政府的意见。总之,必须要规范政务微博的命名,强化政务微博的认证机制。
对网友的及时回应是政务微博赢得尊重的起点和立足之本。对网民的评论、私信以及“@”这三种形式的提问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回应,要避免出现提问长时间无人回答的情况。政务微博也可以主动设置话题,用不同的主题引发网民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还可以采用“微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网民零距离沟通,以此来增强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及服务力。不过,如果只有口头承诺,没有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政务微博还是形式上的空壳子。要线上、线下相互配合解决问题,真正为群众做好服务,解决好实事。
另外,政务微博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他政务平台的支持,因此,政务微博应注重与政府网站的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政府网站权威、严谨,政务微博短小且迅捷,通过140字对信息进行认真整合,转变政府的执政方式。以政府网站为中心枢纽,以政务微博为“麦克风”和“顺风耳”,构建一种创新型的公开、透明和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政务微博作为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形式,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并且受到多数部门和公众的支持。因此,要积极发展政务微博,利用政务微博在“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之间搭起桥梁,把政务微博的作用努力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执政为民的能力。
注释
①百度百科:《政务微博》,http://baike.baidu.com/view/5725316.htm#4.②参见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2013年3月。③⑤参见新浪微博:《2012新浪河南政务微博白皮书》,2012年12月。④参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1年12月。⑥张焜:《政务微博影响力看三点》,《齐鲁晚报》2012年3月5日。⑦参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2012年12月。⑧参见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2012年2月。⑨齐亚琼:《@平安中原成中西部政务微博“一哥”》,《河南商报》2012年7月14日。⑩鲁燕:《在“豫法阳光”发微博“喊冤” 省高院再审,俩网友被宣告无罪》,《郑州晚报》2012年9月20日。陈荞:《我国政务微博存在五大方面不足》,《京华时报》2011年12月13日。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1期。温中豪:《半年只发一条,政务微博如僵尸》,《大河报》2012年11月28日。周丽:《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微访谈”就是建立在新浪微博基础上的访谈类产品。与传统访谈不同的是,“微访谈”的所有问题均来自普通网友,并且由访谈嘉宾直接进行回答,真正做到了嘉宾与网友间的零距离交流。刘锐、谢云耕:《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编辑之友》2012年第7期。刘鹏飞:《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1203/c1008-19771068.html,2012年12 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