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

2013-08-15 00:51:35万玉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管理人员

◆江 颉 万玉文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生公寓是学生每日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能够反映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态度,有助于学校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管理。学生公寓的安全保障是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公寓的安全与高职院校的校园安全紧密相连,深刻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被称为培育技术人才的摇篮,对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生产力后备军。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则是高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其安全是必须得以保障的。如果不能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住所安全问题,那又怎么能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呢?

学生公寓是学生群体聚集甚密的场所,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创新能力又很强,最容易在生活中引发意外事故。如有些学生在夜间偷接电线导致漏电触电等。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学生将电脑、吹风筒甚至电磁炉、煲水器等带进学生公寓,这给学生公寓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给公寓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其自我意识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安全意识缺乏。而学生公寓的安全状况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对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带来极大影响。如果对于发现的状况不予以严加管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公寓失火诸类事件的发生。

二、对学生公寓安全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安全性能做探讨之前,本文引入一份安全调查问卷,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该调查问卷是在十所高职院校中进行的。调查问卷的对象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在教师中共发放了205份调查问卷,收回了200份。在学生中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如数收回。按照教师性质进行分类,有175名教师来自公办院校,占87.5%,另外25名是来自民办院校,占12.5%。按照学生性别进行分类,接受调查中有56.5%为男生,43.5%为女生。按照年级分类,48.7%为一年级学生,35.4%为二年级学生,15.9%为三年级学生。

三、针对学生公寓安全的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实例分析

1.安全隐患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公寓中都存在安全设备不足或老化的情况。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缺乏安全逃生出口,一旦发生事故,学生就无法及时脱身。有的学生公寓不具备有应当配备的消防灭火器等工具,在事故发生之时,学生找不到求生方法。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其中有半数的高职院校未进行过“组织学生公寓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另外,在有进行逃生演练的院校中,大部分较为形式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只有少部分院校做到实时演练,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安全逃生路线和方法引导。

虽然在大部分院校有进行明文规定,但由于个别学生的个人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私自将大功率电器带入学生公寓,违反了院校规定。在调查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会将大功率带进公寓,且使用频繁,在少数院校还出现过安全隐患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往往在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公寓进行突击检查时,总会发现有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和擅自外接电线的现象,这使得学校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难度提升。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禁用大功率电器这一规定的意见中显示,有为数过半的学生认为院校学生公寓应当禁止使用大功率,以保证公寓安全,因为一旦有学生因使用不当发生事故,会殃及全公寓楼的学生;有26.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让学生自带大功率电器,因为方便学生使用,是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一项有效措施;余下15.6%的学生认为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可有可无,使用了就会增加电费支出。该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在公寓进行大功率电器使用所隐存的危害认识不到位,这与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实力度有关。

“对学生公寓内的安全设备摆放位置的了解”这一项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有55%的学生对其略知一二,只有20%的学生对其比较了解。这个数据隐含的问题就是院校对学生公寓的设备安放未进行宣传,学生自身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了解,或者院校的学生公寓本身安全设备缺乏。

2.治安隐患

在问卷调查中,有9.8%的学生并没有形成“每晚睡觉之前检查门窗关闭情况”的良好习惯,56.2%的学生表示时而记得时而忘却,只有33%的学生能够做到每晚做到对公寓门窗的安全进行情况检查。另一项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公寓环境不够安全,所有贵重物品都要加以紧锁或随身携带,以保证财物安全;有50%的学生会将财物放在较为隐蔽的位置但时有疏忽;有3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放置财物。这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个别学生甚至感觉无所谓,就算丢失也只需重新购置即可。

现今的社会构成复杂,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组成也相对比较繁杂,所以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和素质教育层次参差不齐。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一旦公寓内同学之间有发生不愉快事件,很容易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而对于“公寓内发生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这一项的选择上,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当场离开,忽视他人的斗殴事件,不参与也不劝架,占到总数的85.6%;再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劝架或报告到院校教导处、公寓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辅导员那里去。这个调查选项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了综合考察。这项调查也显示,在高职院校中,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从挑事者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由于情绪容易失控、脾气暴躁等缘故造成的,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选择离开或教给教导老师来处理,对斗殴事件的态度消极,这有可能导致斗殴事件恶化升级,甚至致人伤亡,触犯到法律条例。

当下社会的发展变化快,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等都与以前大有不同,而且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大部分学生青年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条件促使学生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父母也疏于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另外,青年生长时期正是学生好奇心扩散、精力最旺盛、创造力强的时期,学生的思想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这时更需要有人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习上,有课堂教学教师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学生长时间居住在校园内,家长管制不够,而公寓管理工作人员也由于专业意识匮乏或责任心不够而对学生关心少,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想教育,导致有些学生安全意识弱,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3.公寓卫生安全隐患

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是一个人群密集的区域,其卫生安全建设也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公寓的卫生安全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没有良好的卫生安全环境,学生身心健康生长就必然受到影响。有46.2%的学生认为公寓内全卫生状况差,有23.4%的学生认为公寓里安全卫生状况一般,另外只有30.4%的学生认为公寓卫生情况保持良好。这是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

在院校的卫生安全突击检查中,有45.3%的学生公寓有被登记过两次以上,23.5%的学生公寓被登记了一次,只有余下31.2%的学生公寓卫生状况良好,违纪现象为零。学生公寓的卫生环境检查效果不尽人意,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卫生安全意识,自觉性较差,另一方面需要公寓管理人员和学校辅导员等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对学生灌输良好的安全思想教育。“辅导员和公寓管理人员的定期检查频率”此项调查显示有5%的院校从未进行过卫生安全检查,有65%的院校进行过一次卫生安全检查,有30%的院校进行过一次以上的卫生安全检查。

4.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都制定了相关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但是却存在很大的漏洞,有如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规范过于死板僵化、无法在管理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5.5%的院校管理机制趋向完善,有67.3%的院校有公寓管理机制但稍有不完善,有7.2%的院校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机制建立但十分不完善。在调查还发现,有65%的院校辅导员和公寓管理人员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不到位,有80%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没有或只是偶尔到宿舍对学生进行关心和交流。

另外,在调查中还显示,有60.2%的人认为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不善,有22%的人认为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一般,仅能做本职管理工作,对学生关心不够,仅有17.8%的人认为公寓管理人员对工作积极性高,富有责任心,对学生十分关心,且管理得当。对于高职院校所聘用的学生公寓管理人员来说,其整体素质是关键。如果没有个人素质,专业管理素质都是空谈;空有个人素质,对专业管理束手无策,也是不可取的,两者都会影响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但目前的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无法胜任管理人员的工作,导致管理不完善。

五、基于和谐校园观念,对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提出若干有效建议

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作为管理的标尺,制度更是教育的保障。学生公寓管理中,应当建立一个规章制度,并不断加强其建设,规章制度的准确实施和切实落实到位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予以高度关注。从一开始建立规章制度,到逐渐走向具体化、规范化的管理,这个过程中要具备相当的权威性,要注意坚持原则,即对学生进行全面、正确的指导,这就要求制度在制定中要有可操作性。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分为“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规定”“对学生公寓的常规检查及评比奖罚规定”“公寓内一切设施的使用管理及维修规定”“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管理规定”“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工作准则”“对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方式”“公寓内外安全应急预案”。对这些细项进行详细阐述,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将这些规章制度编制成标语在公寓的墙壁和学生公寓房间内进行粘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潜移默化,以达到人人通晓,人人遵守的目标。

2.增强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管理中,往往会采用常规检查来进行公寓评比活动,但却往往由于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公寓评比结果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人为决定的,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公寓内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管理规章上明确规定评比的项目,例如,“安全”“纪律”“内务卫生”“设施管理”等,将评比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对于达到标准的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于严重不达标的要加以公示批评。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刻存在于生活各个方面,高职院校具有专业技能优势,应将此优势广泛运用于学生公寓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在校网上建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其内容包括“公寓管理规章”“公寓检查评比结果”“公寓管理最新消息”“违规违纪记录”“设施报修”等,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公示于众,加强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是出于人生的青春中后期,心理上正在逐渐成熟,但由于意识形态认识不到位,往往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够,如果加上一些家庭和以往的学校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更容易导致学生的行为举止不够文明,生活较为松散。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针对学生这些特点进行严格管理和教育。当下学生往往具备鲜明的个性,难以被顽固的规章制度所规范,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私下沟通谈心、集体教育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达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加强对学生公寓管理队伍的建设

有些公寓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对如何关心学生和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毫无理念。有些管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差,忽略对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因此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要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尽心尽责,不应疏于管理。要定时对学生公寓进行检查,以保证学生公寓安全工作的正常运作。

(2)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处理学生违规现象时,应当有方法,有原则,避免引发学生负面心理。

(3)要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由于聘请的有些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或者多为临时工,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这项工作,所以不知管理方法,校方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意识。

六、总结

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探索管理体制机制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学生公寓的安全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工作建议。学生公寓的安全与院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紧密相连,是校内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1]吴高峰.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02).

[2]陈超.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思想整治工作的开展[J].传承,2011,(29).

[3]郭文.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

[4]周玲.对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6 -79.

[5]乔忠魁.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之探究[J].科学之友,2010,(2):88-89.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管理人员
前滩禧悦公寓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4:00
共享公寓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12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6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