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 何啟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重要保证。语言是互通有无和信息传播的媒介,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培养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及科技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能进行国际间交流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而语言应用能力的获得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操练的语言习得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基于网络、计算机与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和语言实践平台。然而,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同时,以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信仰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计算机为认知工具,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外语语言知识的建构和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虽然于半个世纪前就由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认知心理学家的思想所奠定,但是,建构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具有深远影响,还是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教育与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持,成为支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何克抗,200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者和科学家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发展做了详尽的阐述和论证,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马洛和佩奇(2005)总结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基础,他们认为知识是建构的,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教学要激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分析,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而不是促使学习者被动的积累、记忆和重复所学过的知识(Marlowe & Page,2005)。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而成,即使想要,教师也不能将思想置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要学会而且必须是自己建构意义”(Wheatley,1991)。
坎宁安早在1991年指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由于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自己对世界的表征的,其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就是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会话、协商,创建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学习和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努力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成为学习者知识构建的意义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动和改变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动态,重新定义了知识的概念,重设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而且重点强调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促使人们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语言学习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学习者以经验为基础的知识建构,目前,建构主义是最支持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行动研究。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2人组、多人组或者任何其它的交流学习形式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并且通过准备各种作业共同学习,或者通过学生讲授学习(即学生代替教师的角色)。
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二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风格不同,在进行个性化学习前要向学习者讲授学习中需要采纳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重要的是学习者要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应承担的责任、学习意识以及语言意识和知识意识。
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三就是整体语言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以内容为中心的双语课堂教学,强调外语的有效学习发生在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和情境中。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张学习发生于一定的情境中”(Duffy and Jonassen,1991)。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解释当信息接触到已被经验验证的现有知识时,知识是如何构建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主张知识是不能够被传授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强调提供学习经验以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和意义的创建。
乔纳森(1999)描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模式即是促进学习,让学习者学习学科知识以解决教师给学习者所创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与学习内容相关、学习者能够参与、答案尚不明确并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需要整合的问题情境。需要整合的问题情境包括3个主要内容,即问题情境、问题表征和问题操控空间。问题情境包括环境、主要参与者和资源;问题的表征应该是真实的和有趣的;问题的操控空间包括目标和学习者所使用的符号和工具。这里的工具是指认知工具(Mindtool)即是知识建构工具,可以概括为能够促进特定认知过程的计算机工具。“应用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工具,而不是将计算机作为教育的媒介。应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学习环境促进批判性思维和更高级的学习”(Jonassen,1995)。
“建构主义与技术的发展是科学革命的产物”(Jonassen,1991)。“建构主义是一种学说,它阐述学习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而技术是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的设计和情境中”(Duffy & Jonassen,1992)。
建构主义将认知行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层次,初级层次属于良好结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范畴,高级层次属于不良结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范畴(Jonassen,1997)。因为高级层次的学习主要针对有社会文化背景经验并且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成年学习者。因此,建构主义为高层次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途径。
我国学者陈坚林论述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陈坚林,2010)。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指导学习者解决问题,更新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创建新知识。建构主义的教育目的是要学习者通过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分析、概念化和综合原有的经验来创建新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师角色能否成功的转换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乔纳森(1995)提出要努力创建一个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情境,以此来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而绝非是教师向学生讲解世界并确保学生理解了教师所传授给他们的这个世界。因此,学习者需将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用计算机学习,而不是从计算机上学习。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教学模式上摒弃了传统地将计算机作为教师或教学的媒介,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交际活动和互动活动用计算机技术约束限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生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分析世界、处理信息、解释和建构个人知识,并将获取的知识展示给他人(Jonassen,1995)。“当学生用计算机技术学习而不是被计算所所控制时,学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计算机也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Jonassen,199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解释现实的,即使想要将特定的现实传授给学生,学生最终还是以自己的经验、知识为背景解读呈现给他们的信息,并且以他们自己的需求建构意义。因此,与其努力向学习者传授外部现实,不如帮助学习者构建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有意义、有影响的概念表征”(Jonassen,1991)。
基于网络、计算机与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数字语言实验室利用其所配备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和真实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架构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特别是听、说技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建构的平台。学生以网络、计算机为认知工具,通过网络、计算机所提供的真实的影音英语语言资料,学习地道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目前,各高校广泛应用的英语在线学习软件除具备教学与学习资源外,还提供了测试、评价与管理功能。其中教学管理模块中的“发布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和学习进程控制”部分,可以分别让学生明确本学期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容;“测试问卷中心”可以通过单元或者阶段测试了解、掌握学生阶段性的课内学习与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的情况和效果;“教学交互模块”可以自动或手动将班级成员分组,让班级成员之间进行班级讨论或者分组学习,学生还可以向老师或者班级任何一个成员进行在线提问、发电子邮件等功能;“教学评估模块”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意向和需求;“学习评价系统”可以记录和监控学生课上学习与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的进程,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学习资源和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网络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语言基本技能。
由信息技术而被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给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以网络、计算机为认知工具、创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语言学习情境是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的确为汉语环境下的外语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学习氛围。
[1]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 Driscoll,P.M.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M].Allyn&Bacon:Massachusetts,2000.
[3] Duffy,T.M.&Jonassen,D.H.Constructivism:New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1,31(5).
[4] Duffy,T.M.&Jonassen,D.H.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 Conversation[M].Lawrence Erlbaum Assoc.Inc:New Jersey,1992.
[5] Jonassen,D.H.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J].1991,Volume 39,Issue 3.
[6] Jonassen,D.H.Computers as Cognitive Tools:Learning with Technology,Not from Technology[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pring,1995,6(2).
[7] Jonassen,D.H.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 for Well-Structured and Ill-Structured Problem-Solving Learning Outcom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7,45(1).
[8] Jonassen,D.H.Carr,C&Yueh,HP.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Engaging Learners in Critical Thinking TechTrends[J].TechTrends,1998,Vol.43,No.2.
[9] Jonassen,D.H.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h.10 in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J].C.M.Reigeluth(ed.)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vol. II.
[10] Marlowe,B.A & Page,M.L.Creating and sustaining the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M].2nd ed.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05.
[11] von Glasersfeld,E.The reluctance to change a way of thinking[J].The Ir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8,9(1).
[12] Wheatley,G.H.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J].Science Education,1991,Vol.75.
[13]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14]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教育技术通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