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①

2013-08-15 00:49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邦凡詹国辉
中国商论 2013年30期
关键词:秦皇岛港秦皇岛市秦皇岛

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邦凡 詹国辉

1 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秦皇岛市是改革开放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但比较于第一批开放城市,如大连、青岛、上海、宁波、深圳等,不仅经济发展差距很大,而且城市发展也十分落伍,还没有达到一个沿海强市的基准线。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和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秦皇岛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有所加速。目前,秦皇岛的经济发展现状大致如下。

1.1 经济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依然弱小

根据秦皇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秦皇岛市经济取得一定发展,2012年全市的GDP为1139.2亿元,相较于2007年的GDP同比增长70%左右;而全部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都通通突破百亿大关,分别为194.9亿元、108.7亿元,这两项数据是五年前的2.3倍和2.6倍。而其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3∶39.3∶47.7,可见秦皇岛市产业结构较之前有所合理。但秦皇岛市与河北省内其他地级别城市相比,GDP和人均GDP排序不升反降,在2012年度内却排在了第十位、第五位,这种经济地位与省内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身份不相吻合[1]。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与另外的开放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还在扩大。

1.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但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全市总体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据统计,从产业上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19亿元,增长5.1%,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9.47亿元,增长16.2%,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3.38亿元,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之比为13.3∶39.4∶47.3,可见秦皇岛市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始终是“三二一”型,即在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例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比例大于第一产业,而且第一产业比例很低,依然还是在15%以内[2]。

1.3 科技创新滞后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市内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总计7.8 亿元,其占秦皇岛市GDP的比重仅仅为0.84%,只接近与河北省当年度的平均水平,而这个数据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76%)的一半左右,秦皇岛市在科技创新层面明显落后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这足以证明,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皇岛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层面,秦皇岛市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较少。仅从2012年数据来看,市内有高科技企业不足70家,省级或者以上企业不足30家[4]。

城市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创新型城市要求城市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而秦皇岛市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缺乏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大力发展惠及全民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2 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2.1 优势条件分析

2.1.1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秦皇岛内临京津、外靠日韩,便捷的地理条件吸引了这些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为科技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方便。秦皇岛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秦皇岛地区是海蓝、绿水、日照极佳的生态有序组合而成。市内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都接近四成左右,远远高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市内北戴河风景区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一般地级市水平的10~20倍,市内的空气质量高于二级指数的天数居然达到全年的八成以上[5]。市内的环境噪声的均值仅为53.90分贝,属安静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秦皇岛成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旅游业较为发达。优美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居住,而这也为秦皇岛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以及高科技人才来秦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2.1.2 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引领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该开发区抓住了数据技术研究基地建设的契机,率先建立了具有独特性的数据技术科技园——“数谷”。现在,已有包括中科院计算所秦皇岛分部、IBM软件开发平台、淘数科技等20多家数据产业项目落户数谷,这将引领秦皇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秦皇岛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舟曲特大泥石流因其规模之巨、伤亡之大,已成为人类地质灾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如何预防泥石流灾害很值得反思。

2.1.3 沿海地区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撑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顺应世界潮流、迎接世界市场的挑战,提高我国竞争能力的要求,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秦皇岛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出港位置,地理位置优越,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更是迎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在中央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三个国家战略跟河北省有关,一个是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还有两个是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些都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因而,秦皇岛市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家优越的政策支持,迅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1.4 拥有优越的能源港——秦皇岛港

作为我国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在我国煤炭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在秦皇岛城市经济发展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秦皇岛港的吞吐量近年来有着较快增长,2007年的煤炭吞吐量为2.14亿吨,而2010年完成吞吐量达到2.57亿吨。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废气、粉尘以及噪声污染都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秦皇岛港共有11.7km海岸线,水域面积222km2,是我国北方的天然不冻良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是我国最大的亿吨级能源中转输出港。作为国家能源运输的主枢纽,2010年秦皇岛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57亿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4万箱,比上年增长2.7%[6]。

秦皇岛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它拥有高数量煤炭专业泊位、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最大的港口专用堆场、较大的设计通过能力,这些硬性指标都使得秦皇岛港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以及国家外贸煤炭出口的主要任务。同时,这也造就了秦皇岛港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地位。

2.2 劣势条件分析

2.2.1 市内聚集区发展不均衡

秦皇岛市内拥有14个产业聚集区,总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市内主要分布了国家级(1)、省级园区(9)和市级园区(4)。但在这14个产业聚集区内却只是存在着10个实质运作产业区。从实质运作层面来看,这10个产业区间发展又不均衡。具体表现如下:市内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各个工业聚集区(杜庄工业区、青龙工业区、西部工业区)等聚集区发展速度较大,走在各个聚集区前列;仅在2011年上两个季度来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内14个聚集区的八成、而主营业务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占其九成,可见其他聚集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微乎其微[7]。市内聚集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就在于:其一,各级聚集区(园区)相互包含交叉;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2.2.2 稀缺人才资源的制约

人才稀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协调;二是留不住人才。总体来说,秦皇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比较于秦皇岛周边城市生活消费成本反而居高,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寻求机遇和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就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人才资源稀缺的现状。人才稀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水平人才资源比较稀缺。秦皇岛市人才资源主要存在着“三多三少”特征,即低层次人才多而中高学历者较少;传统性人才较多而高新产业人才较少;本土化人才较多而海龟留学科技人才较少。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取高层次人才渠道主要来自于省属和外省高校的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秦皇岛市内研究生学历或者以上仅仅占专有技术人才的比例不到一成左右。其次,整体人力资源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竞争激励机制的缺乏,不能够有效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和效用;其二,创新性人才分配制度的缺乏,未能充分显现“科技创新”导向;其三,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过多重视使用而忽视培养人才,因而不利于长远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

2.2.3 临港经济制约发展

港口运输在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功效,而当前造成对临港经济滞后发展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未能有效促进港城互动,秦皇岛港与城区之间互动能力较弱。根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2012年秦皇岛港煤炭运量占了全年吞吐量的90%左右。尽管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有益,但是相较之于地方性经济而言,却远不如外贸杂货或者海外集装箱运输对地区发展的贡献大;反之,市内固有的城市规划、发展动力以及整体产业基础不能够很有效地带动港口发展。

(2)缺乏固定的物流场地来发展秦皇岛港的物流产业。当前,秦皇岛港的港区面积仅仅为10平方千米,这与秦皇岛港两亿的吞吐量是不相吻合的。正是因为秦皇岛港的煤炭堆场是按照全年设计通过能力的五成左右来完成配置工作,而这却不能很合理地满足外贸商家和煤炭用户对煤炭分堆的正常要求,同时也不能达到对处于增长的煤炭或者散装货物堆存期的恰当要求;而与之相对应的杂货堆场,其堆场面积仅仅是约0.76平方公里,可见秦皇岛港远不能达到其堆场能力要求,这从侧面反映了秦皇岛港还存在很大的集装箱发展空间。因此从整体角度来看,秦皇岛的港区土地资源是缺乏的,这就大大制约了秦皇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港口物流业和室内物流产业的和谐构建和长远发展。

(3)秦皇岛市的海滨旅游城市定位与能源输出港的发展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相较之于秦皇岛市的旅游城市定位而言,港口发展的长远规划目标是依托于最大能源输出港的优势,大力发展北方的煤炭运输产业,在保持主要是煤炭运输的枢纽港地位同时,要建成京津冀都市圈乃至环渤海地区的集装箱、杂货以及散货中心港。另一方面,秦皇岛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是海滨、生态型国际旅游修养胜地。因此,从秦皇岛港口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和海滨旅游城市定位二者中可以看出,这两者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和不和谐因素。例如,倘若要将秦皇岛市建设海滨、生态型国际旅游修养胜地,就需要极佳的生态环境和修养气息,但秦皇岛港的港口运输和发展壮大就需要对一些散货进行国内外运输,而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整体城市的环境污染。同时,需看的是散货运输发展,却不能很有效地拉动秦皇岛市的地区经济发展。

2.2.4 城市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差

一方面,秦皇岛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创新型城市要求城市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而秦皇岛市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缺乏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大力发展惠及全民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另一方面,秦皇岛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能力较弱。尽管秦皇岛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到2011年底,市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6%,全社会R&D经费占地区GDP的比重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但这与我国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明显[8]。尽管秦皇岛科技创新能力近些年有所提升,但与沿海强市的要求相比较,仍然是差距明显[9]。

3 推进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发展旅游业

秦皇岛市拥有极佳的地理资源优势和生态自然观,同时山海关、老龙头等地的历史优势,这些都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秦皇岛市内的各处景区都涵盖了其厚重的人文历史气息,例如历代名人的观海、赞海;其市内的各处长城都是完好的历史遗迹;同时北戴河景区又是历代中央领导的避暑胜地。这些先决条件都造就了秦皇岛市的旅游城市发展的城市定位。因而在2007年,秦皇岛市政府就提出了以“旅游带发展”长远的城市规划发展的长期目标。这些都足以证明,要大力加快发展秦皇岛旅游产业,就应该依靠秦皇岛各处的历史文化优势资源,以期来增加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和文化比重,而这应成为秦皇岛市在未来规划中其旅游和文化产业主导发展新方向。

另一方面,要加快开发文化、历史旅游业,就需要大力发展以历史、文化为新特色的旅游新区和户外活动内容,此项目既可以达到当前国内客户对文化、历史相匹配的高层次需求,又可以推动秦皇岛市向高级别的国际滨海、生态型旅游观光胜地目标发展。但须值得注意的一点的是,要大力开发当前的旅游文化资源,重点和难点在于开发和利用文化创意(核心)。因此,基于地方文脉来明确今后文化旅游的开发动向和主要格调,再依靠此前提来组织和配置,进一步地以旅游文化产品得以呈现,以此来扩宽历史和文化旅游的内涵,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升级改造[10]。例如,基于原先的旅游资源(山海关古城、北戴河、青龙、昌黎)来开发文化景区、寻梦孤竹文化园区(青龙、卢龙县区)以及葡萄酒文化景区(昌黎)等。

3.2 积极优化市内产业结构

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秦皇岛产业结构,就需要对高科技产业加大资金投入上的力度,进而来提高市内产业整体水平。发展主导产业,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发展周边产业,形成以数据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创造规模效益、品牌效益,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投资。树立产业错位发展的理念,秦皇岛市受到京津产业的挤压很强,只有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之路,才能避免与京津冀区域中的核心城市形成重叠、同构化的产业结构,通过互补互利的合作实现共赢[11]。

秦皇岛要树立产业立市的发展策略。就当前产业结构来说,一是要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产业立市就需建立一定产业园区引入境外、京津地区的高新技术项目,以期来发展高端技术,从而进一步地调整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的比例。正是因为秦皇岛的极佳生态环境使得城市较为宜人宜居,因此就应当来发展一些环保型产业,例如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同时要依托于秦皇岛优越的海洋资源,秦皇岛也应鼓励或引进企业,加大提高海洋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海洋经济。

二是要大力加强传统产业升级,需突出产业的特色。应做大做秦皇岛市的传统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建设一大批优质粮生产基地、高档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特色优势果品基地、京津优质(无公害)肉类等畜禽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同时要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保活,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远洋捕捞业。

3.3 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产业科技的创新不单单是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要深化科技机制的创新,就需要制定符合秦皇岛市产业未来规划要求的科技政策和产业规则,同时要加大力度来营造和谐而又有序的科技创新环境,以期来发展和创造一定的科技保护体系,从而维护相关研发人员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强化科技主体建设,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要构建以政府、产业、科研院三者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目的的科技产业化体系;其二要开发以企业和各个产业聚集区为载体的高科技创新中层服务项目;其三是加大对某些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以期来建立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政府同时给予这些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其四是以资源来吸收周边的京津地区高科技人才和其科研机构、研发中心,来加盟秦皇岛高科技产业,以此来构建相关战略联盟;其五是要构建产业界联盟研究机制,以期来构建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可以针对秦皇岛优势产业,创新构建出有秦皇岛产业特色职业技术学院(如海产学院,海洋教育学院)。

3.4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秦皇岛市政府要转变人力资源建设观念,就应当将提升市内所拥有人力资本作为根本来做决策,以全面建设“人才强市”为导向,进而建构起全力发展、引进高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化人才服务体系。其核心和要点在于要制定出有利于14个聚集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以此来建设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港口产业、物流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在京津冀地区、环首都都市圈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周围,是以京、津两市的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而秦皇岛是处于三个经济圈之内的城市,因而,要积极发挥其人才建设中战略要地的优势去挖掘和吸引外部城市的人才,来促进秦皇岛市在河北沿海隆起带快速崛起。市政府应当通过积极措施来落实对外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各项规章、协议、优惠政策,进而以良好而又优惠“协议和政策”为导向,来搭建一个能使得人才供需双方双向互动的平台。基于所搭建的人才平台,能有效地缓解当前秦皇岛市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高科技新兴产业人才稀缺的局面[12]。同时,要发展临港经济,就需要依托于港口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吸引、凝聚高层次人才群体问题,提出和落实加强临港经济重大项目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措施,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5 加大力度发展临港经济

要发展秦皇岛市的临港经济,首先加快调整和优化港口建设,进而发展和建设成合理分工、布局协调、效率俱佳的港群体系。秦皇岛市若在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中有所崛起,应当依托于秦皇岛港,“以港兴市,港城互动”协调发展,进而有效、有力地促进各大生产要素在港口运转过程中合理而又有序发展,从而促使港口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进一步地创造机遇和机会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快慢,与港口的发展规模、水平与结构直接相关。同时要坚持“城港互动”一体化、系统性发展,积极促进港城互动经济、市内各个城区间经济合理而又平稳地快速发展,为使秦皇岛市在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快速崛起作出更大作用[13]。

其次,要“以港带产,以产促进”为发展导向,积极地推动港口产业的循环而又可持续发展。尽最大可能来发挥港口资源和产业优势,明确当前和今后的秦皇岛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积极而又科学地利用秦皇岛在环渤海湾中的岸线资源,合理地选择临港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突破口,以此尽快地形成临港产业的大发展局面。

[1]秦皇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秦皇岛调查队.2012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秦皇岛日报,2013-04-13(003).

[2]秦皇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秦皇岛调查队.2012年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秦皇岛日报,2013-04-13(003).

[3]郭猛,宋柏松.秦皇岛:奋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增长极[N].河北日报,2013-05-17(001).

[4]代伟,张新禄,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5]孟晓娜.基于SWOT分析的秦皇岛市沟域经济发展研究[J].华章,2013(11).

[6]赵晓冬,吕爱国,等.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7]孟晓娜.基于SWOT分析的秦皇岛市沟域经济发展研究[J].华章,2013(11).

[8]逯野,杨春江,张华.秦皇岛市会展经济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

[9]刘邦凡.发展秦皇岛休闲经济 率先建成中国第一休闲城市[A].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梯队.东亚公共行政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梯队,2012(4).

[10]成长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9(06).

[11]程爱军,魏丽华.产业聚集与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0(06).

[12]毛毅.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3(05).

[13]胡书金,刘艳.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3(11).

猜你喜欢
秦皇岛港秦皇岛市秦皇岛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秦皇岛港起尘影响因素及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模式下融资策略分析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秦皇岛港航标管理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