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迪
(黑龙江省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几何题,本身就是平面几何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去作辅助线解题,尽管教师讲得淋漓尽致,但老师一放手,遇到新题型,有的学生又懵了,有的干脆乱画辅助线,像走迷宫一样绕不出来。那么,究竟怎样进行辅助线的教学?教学活动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首先要激发学生探究几何图形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主动去反复探究,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解题技巧。
当题目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太明朗、甚至“彼此孤立”时,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题没条件中隐含的有关性质充分显现出来,扩大了已知条件,从而有利于迅速找到题目的最近切入口,进而推导出题目的结论。
例1.D是ABC的边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ED的延长线交AB于点F,求ED∶EF
思路一:过C作AB的平行线变DE于G,由D是AC的中点可得FD=DG,由CE=BC可得FG=GE,从而得ED:EF=3∶4
思路二:过D作BE的平行线交AB于I,类似法一得ID∶BC=1∶2,ID∶BE=1∶4,从而得 ED∶EF=3∶4
思路三:过D作AB的平行线交BE于H,易得BH=HC=1/4BE,得ED∶EF=3∶4
平移、旋转、对称是平面几何中的三大变换,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利用平移、旋转、对称添加辅助线是基本思路和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图形特点的同时,掌握适当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证)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涉及梯形一类问题,往往将梯形的腰或对角线平移,构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例2.梯形ABCD中,DCAB,A和B互余,M、N分别是DC、AB的中点,求证:MN=(AB-CD).
分析:将DA平移至ME,CB平移至MF,则构成了□AEMD□BFMC和□EMF,易证EMF是直角三角形,且MN是斜边EF上的中线,则有MN=EF,而EF=AB-CD,当然,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辅助线完成,但这样添加比较快捷。
例3.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ED平分∠ADC,且AD+BC=CD,求证:ECDE,EC 平分∠BCD。
分析:将AED绕点E旋转,使A和B重合,点D落在CB的延长线上,则AED和BEF全等,可得DE=FE;由题条件易知么2=F,则CD=C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结论。
涉及正方形有关问题往往将某一三角形绕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随着图形的变换,问题就可解决。
例4.正方形ABCD中,M、N在边BC、CD上,MAN=45;求证:MN=MB+ND.分析:将∠AND绕点 A顺时针旋转90°,则和∠ABE重合,可得∠EAN=90°,AE=AN,BE=DN,由∠MAN=45°得∠EAM=MAN=45°,那么 AEMANM,MN=ME=MB+BE=MB+DN.
在三角形有关线段和、差问题,往往借助角平分线把一个三角形沿角平分线翻折,构造三角形全等,进行等量代换。
例5.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中,∠C=90°,AD平分CAD,求证:AB=AC+CD。分析:延长CD到E,使CE=CA=CB,则可证明CAMCEM、CBNCEN,可得:ME=MA,NE=NB,1=A,2=B;所以∠MEN=90°,利用勾股定理:MN=ME+NE=MA=NB。上述两例在添加辅助线问题中也称截长补短。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例6.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是AD边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点F,求证FC=2AF。
证法1:由已知D是BC边的中点,E是AD边的中点,容易想到用中位线来解决问题。过点D作DGAC交BF于G,则G为BF的中点,DG是BFC的中位线,可得FC=2DG;由E是AD边的中点:DGAC,易证DG=AF,所以FC=2DG。
证法2:过点D作DGBF交AC于G,由D是BC中点,则FG=GC;由E是AD中点,DGBF,则AF=FG,所以AF=FG=GC,即可得FC=2DG。
例7.ABC中,LB=2C,且A的平分线为AD,问AB与BD的和等于AC吗?
思路一:在长线段AC上截取AE=AB,由ABDAED推出BD=DE,从而只需证EC=DE.
思路二:延长短线段AB至点E,使AE=AC,因而只需证BE=BD,由AEDACD及B=2C,可证E=BDE,从而有BE=BD.
思路三:延长AB 至E,使BE=BD,连接ED,由ABD=2C,ABD=2E,可证 AEDACD,可得 AE=AC,即 AC=AB+BD.
相交两圆常通过连结公共弦来辅助解题;相切两圆常通过切点作公切线来辅助解题。当然,这几个例题只是两圆问题中的几个典型,还有许多其他题目,不一定都使用上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遇到实际问题还要结合题目条件分析,该添则添,切不可生搬硬套。
初中平面几何添加辅助线只是解决诸多数学问题的一个方面,通过解决这一类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考虑数学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效处理其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