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美霞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
【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精神”“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研究地理问题,尽可能地让地理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材教法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分别讲述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每种灾害内容相对独立,学习要求基本相同。通过课下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很感兴趣,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一步了解的渴望。
结合学情分析和本课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适合采用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信息媒体,自主收集、处理、筛选信息,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焦点,紧紧围绕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展开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主要分布地区、造成的灾害及防御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某种自然灾害,体会知识的自主建构;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提高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在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能够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确定减灾的措施
难点:因人而异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质疑、拓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联网的计算机、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其中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预习课1课时;学习成果展示2课时。
【教学过程】概要:
第一环节:分组(课前)
由于本节内容为相对独立的八种自然灾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充分融入问题的研究探讨中,非常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因此课前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研习能力相对均衡的8个小组,每组承担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中的一种灾害的研究,每组5~6人,推荐一名组长,小组内进行分工,确定每个成员的任务。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第一课时)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适当进行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教科书内容,由学生独立发散性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记录在小纸条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促使他们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意见,并在电脑上收集资料。
自主探究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教师适时指导,但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通过这个环节,每小组真正掌握了自研究的灾害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主要分布地区、造成的灾害及防御的措施。同时通过网络资源还可以获得自己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灾害的感性材料,加深印象,还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图片、视频、文字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第三环节:展示——质疑(第二、三课时)
为了激励学生挖掘内容的深度、广度,在展示课中设置了自由问答——质疑释疑环节和成绩评价规则。
先由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时候学生会送给你许多惊喜。如干旱研究小组仅从教材上一句“干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几个字,就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拓展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自然因素。分析的头头是道,层次分明。再如,寒潮研究小组的代表将他们绘制的三条寒潮路径图,放在投影仪上,边指图边讲解寒潮一路自西自北东行南下,娓娓道来,潇潇洒洒,流畅的语言、整洁的板书、泰然的神情,让你感觉他是久站讲台的老将。
展示完毕,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自由提问、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疑惑,每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给所在的小组加10分,优先由研究这个题目的小组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不上来,扣10分,然后其他小组抢答,每答对一题加10分。这样的设计目的有:(1)避免学生应付差事,学习皮毛;
(2)不同小组间展开竞赛,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3)让一部分学习能力强、基础深厚的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尽力去摘树梢上的桃子;(4)给还没弄明白的学生搞懂自己的疑惑的机会——能够吃上桃子,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与答中都能取得进步,得到提升。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先提示思考角度,要求小组进行讨论,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才去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系统讲解。
【课后反思】
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老师退到幕后,学生站在了台前,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学习内容更加开放,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其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充满友爱与协作。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迸发出来的兴趣与创造力远远超出预料,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同时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老师的组织能力、掌控能力及随机解难释疑的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助于老师的提高。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是自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以来的一种真正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