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培训,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13-08-15 00:51◆刘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刘 芳

(金川公司培训中心)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仅技工人才缺口1000万人。中国技术工人短缺情况严重,一些老工业基地和企业甚至出现了“技工荒”。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技术工人的技术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形。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而实际每年毕业的技工学生数量非常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强大的高技能型人才队伍,而目前我国现有的1.12亿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13%;高技能人才2863万人中的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5%。据预测,到2015或202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比2009年分别要增加540万人或990万人,其中还不包含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需求与缺口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能力的差距,也意味着我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弱势。

二、职业培训面临新的挑战

1.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当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和社会氛围有待改善等几个方面。中国经济的世界性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的侵凌,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跨入制造业强国,这一过渡期的提升和迈进必然使得中国重视高技能人队伍的强力建设。近期,中央提出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建设发展。

2.知识经济对职业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将加速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化、更新;信息高速公路引起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也将对21世纪的企业提出挑战,这对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个人素质都会有更高的要求。高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甚为急迫。目前,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这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到2020年都是急需而紧缺高技能人才,当前还要特别重视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我国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有43%的比重,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国家50%左右的水平。可以说,服务业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这一“短板”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质量上不足的内在根本原因。在结构方面,高技能人才分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民企和中小企业少;传统加工类工种多,新型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少;有40%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而现在我国青年人学技能、走技能成材的意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还过多将追求接受所谓“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作为目标,这必将进一步造成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隐形压力。受一定体制和机制的影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政府的相关公共资源建设和利用依然显得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减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发挥尚有欠缺,不能充分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自主性和责任性。当高技能人才现实的社会角色在人们观念中得以确认的时候,这就变窄了技能成材之路。我们不能不看到当今社会由此而产生的高技能人才依然缺乏社会动力的原因。而于政府投人方面,除部分省市相对逐步提高之外,大多数地区的高技能人才工作还缺乏长期、稳定和充足的社会支持,难以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职业培训的措施对策

1.推进培训主体的市场化改革

要推进培训主体的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培训机构、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培训机构适应市场需求的运作方式的调整,要敢于让培训机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和自负盈亏,政府部门主要职能是制定培训市场运行规则井监督执行,通过规划,用政策和资金手段推动职业培训整体发展。2011年5月,作为《纲要》的配套规划,中组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作为我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指导今后十年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的《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国家层面对于高技能人才建设的目标、举措、载体、投入等都已明确。《实施方案》中指明,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主要包括技师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等三个工作项目,并首次确立了中央财政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补贴机制。按照这一计划的要求,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我国将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从2011~2020年。全国将新培养350万名技师、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实施方案》中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重点培养要把握一个关键,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做人与做事结合的“三结合”,特别要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精湛技艺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2.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崇尚技术创新,广泛宣传“能工巧匠”也是人才的观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活动,展示才能,鼓励创新。把技术技能人才的绝招绝技制作成特别节目或文艺作品展示传播,建立起政府、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奖励制度,授予他们荣誉称号或让他们享受特种津贴等,使技术技能人才逐步成为社会推崇的对象。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的重要法宝。就目前的社会氛围来看,人们仍然没有很好接受技能成材之路的选择,惟高考是从的观念依然还浓,这是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紧要的瓶颈,也是我国重视高技能人才发展历史的一种迂回。在新中国成立后之时,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时借鉴苏联经验,我国将工人技术等级和工资等级实行全国统一的八级工制。技术精湛的“大工匠”曾经是那个年代的骄傲,“八级工”不仅工资高,而且受到社会尊敬,从而带动一大批年轻人钻研技术,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后继队伍。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受体制和机制种种方面的影响,技能人才在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没有保持好“大工匠”“八级工”时代的角色位置, 因而使得人们淡化了走技能成材道路的动力。因而,改革现有体制和机制,改善社会氛围,以调动和提高人们走技能成材的积极性,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该是当务之急。根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加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必须具体落实好的重要要求。我们应彻底改变企业重管理型、研究型人才、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错位现象,要像重视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关心他们的成长,将高技能人才开发纳入企业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建立与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机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较好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做法。当前,我们有必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贯通办法,使高技能人才可以继续向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者甚至党政领导干部等不同的方向发展,建立高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从而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使更多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已经出现了一线技术工人的身影。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竞赛活动也促使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从默默无闻的工矿厂房走向了社会前台,赢得了社会尊重,得到了较丰厚的物质奖励,这该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壮大的良好引导之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国家和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应该进一步给予崇高荣誉,实行重奖。比如,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应考虑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给予相关待遇,同时要重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加大其在评选劳模、选拔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重。

3.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各地应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和企业认可相结合的原则,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限制,加快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我国于200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明确其属于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高技能人才未来是年发展的“硬”目标,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2020年底前建成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规划纲要》,未来10年,我国将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目标,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改革培养模式,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类型多样、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制度;依托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其他有绝技绝活的技能大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以完善流动配置机制为重点,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为基础,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导高技能人才规范有序流动;以完善制度和落实政策为重点,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表彰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