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专题德育活动是围绕一定的主题,由集体成员主动参与,以德育践行为主要形式的自我教育,主题教育过程可以充分体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实践”。它是有明确主题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德育教育途径体系中活动途径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以往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和一些中学唯分数论的观念,致使专题德育活动未能显现出本应具有的教育效应。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践,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设计活动,才能提升专题德育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实效。
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德育教育中采取单纯的“说理”“讲解”等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纳,同时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逆反、对抗和虚伪心理。只有当教育因素触及到人的精神需要时,受教育者才能处于积极地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内化过程。而专题德育活动是德育践行行为,是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活动,把活动的主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会,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需求,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把道德教育的知识“活化”成主动的认识、感受、实践经验。故而,活动设计应充分突出其实践行为性质,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活动,这样学生获得的道德体验也会更为深刻和持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外德育基地、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爱心小分队”“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实践活动,或者是“今天我当家长”“我是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活动,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并开展调查研究,最后撰写研究报告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认识、体验、感悟、发展,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专题德育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气氛轻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活动参与面,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体验、感悟、践行,寓教于乐,最终达成德育教育目的。因而,作为德育工作者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注重以人为本,一切服从于学生的成长需要,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入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进而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健康成长。譬如,在活动设计时多多思考活动针对怎样的学生,参与率能达成多少,可以实现怎样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专题活动真正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内化学生道德行为。
以往有些学校忽视学生群体的需求,采取强迫式、命令式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进行道德认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不可能具有持久性。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要保障每一位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权力,还应充分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而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时不能简单地只以比赛形式来达成德育教育目的,而应该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体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实践”的过程,多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参与的活动,多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会走得更远。譬如,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教育主题,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可以组织书法类、绘画类、征文类、表演类、实践类等多种活动形式,这样可以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有的放矢,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品质。
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德育活动方式简单粗陋,活动形式每年也都相对固定,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激情的逐渐消失,尤其是当前的学生接受信息广、见识多、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等,更容易使得学生对这些教育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就拿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来说,有的学校以国旗下讲话算作是“雷锋教育”,有的学校以去敬老院服务算是“雷锋教育”,更有甚者以学校大扫除来践行所谓“雷锋精神”……这些活动形式年复一年继续着,德育工作者从没有问问自己达到了怎样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学生对于这种形式活动已经产生了逆反,甚至是对抗心理。那如何在原有活动主题基础上做新文章呢,这就需要我们德育工作者注重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和课程设置,学校德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变得丰富多彩,方式方法也应该多样化且富有实效性。同样的一个教育主题,在每次活动时都可以各有偏重,不必每年都千篇一律,如感恩教育,今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明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教师教育,再下一年可以重点开展感恩社会教育,等等,在不同的教育主题里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共鸣,进而获得不同的收获。当然,不同的教育主题也应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这样学生对活动充满新鲜感,认知感受会变得更加深切。
每个专题德育活动的教育性在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但是活动间也存在着片面性、杂乱性,活动安排不够有条理,不能循序渐进地推进德育教育的系统性。这些德育活动不应是独立存在的,之前的活动应与之后的活动保持必要的关联,甚至具有持续性,这样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稳步持续。在设计每个专题德育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主题间的衔接性、活动间的层次性、时间的延续性,讲究循序渐进,从而体现教育活动的持续性。譬如,要进行德育主题话剧展演比赛,那之前应该先组织文本比赛,有了好的展演文本,才会有学生精彩的表演,才会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展演活动结束还可以组织观后感展评活动,这样把一个个活动用线穿起来,一步步内化学生情感力量,逐步深化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最终让学生把德育认知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总之,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在专题德育活动设计中要突出以上“五性”,才能使学生在主题活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让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提高。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就会自然走出枯燥无味的说教误区,让德育践行得更自然。
[1]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张铁勇.对当代德育理论发展趋势的考察与反思[J].天津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