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洪泓
狱政管理专业所依托的行业是我国的监狱机关,狱政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监狱一线工作的人民警察。2008年中央政法委提出将罪犯刑释后的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工作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这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狱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目标。狱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确定为:培养政治素质高、人文素养厚,专业技能精、实战能力强,能够胜任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更好地培养狱政管理专业人才,实现狱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模式可采用学院和监狱联合基础上的“教、学、练、战”教学模式。
学院与省内各监狱联合为基础,以“教、学、练、战”警学结合教学模式为指南,通过与监狱行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毕业考核与职业认证相融合、校内专业学习校外基地警务实战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监狱人民警察。
狱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要通过完成“三个共建”、“三个融合”及经历“三个阶段”,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
“三个共建”即学院与监狱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师资共建是指学院和监狱行业在师资建设方面实现双向流动和互聘。一是聘请监狱行业专家来院担任兼职教师,从事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指导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二是聘请行业一线管教民警指导学生实战顶岗;三是学院专业教师到监狱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其熟悉监狱行业工作流程,积累监狱行业实践经验;为监狱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协同监狱行业开发产学研课题,解决监狱行业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师资共建,形成一支具有扎实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专兼结合、能教善战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课程共建是指学院专业教师与监狱行业专家针对一线管教民警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开发课程。一是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二是共同编写教材、实训手册、实践考核细则;三是共同讲授课程;四是共同指导学生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
基地共建是指学院与省内监狱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一是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基地运行的管理制度;二是共同建造校外(即在监狱内)实践教学基地;三是共同建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四是共同评估实践教学基地的功用。
“三个融合”即是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毕业考核与职业认证相融合、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基地警务实战相融合。
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融合。一是根据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工作岗位分解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二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行动领域;三是根据行动领域中的情景设计课程知识要点、技能、态度、教学实践与教学地点。
毕业考核与职业认证相融合即是“双证融合”,是指将学生毕业证书的授予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相互融合,作为学生毕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学院与省监狱管理局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拟制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二是共同拟订职业技能考核细则与考核试题库;三是确定考官标准,建立考官库。
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基地警务实战相融合即是“学战融合”,是在课程学习中融合实训实战,在实训实战演练中融合课程知识。一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全面贯穿“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从能力培养再到知识拓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情景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将实战顶岗与综合实训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注重知识的拓展;三是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设计特定实训场景、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四是教学时间的改革,实践教学时间多于理论教学时间;五是教学地点的改革,充分提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教学基地的利用率。
“三个阶段”包含职业认知阶段、模拟实训阶段和实战顶岗阶段。
职业认知阶段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见习考察,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知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工作岗位的性质及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行动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模拟实训阶段中的模拟实训是指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所对应的行动领域设计特定的实训情景,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模拟演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
实战顶岗阶段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战顶岗;实战顶岗是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顶替在职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全面培养学生的“三项能力”。“三项能力”是指职业认知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职业认知能力、职业专项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在时间安排上呈梯度递进关系;同时,三项能力的内在关系亦呈梯度递进。
职业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线监狱管教民警所应具备的对其职业的认知方面的能力。通过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与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经过专业认知阶段及相应的独立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对监狱人民警察这一职业的认知能力。
职业专项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从事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工作所应有的刑务处理能力、狱政管理能力、安全防范能力、教育矫正能力、犯罪原因分析能力、罪犯劳动管理能力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经过模拟实训阶段及相应的独立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高超的岗位能手。
职业综合能力是指一线监狱管教民警所应具备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狱内犯罪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职业认知能力与职业专项能力的基础上,经过实战顶岗阶段与其它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一名政治素质高、人文素养厚,专业技能精、实战能力强的一线监狱管教民警。
“教、学、练、战”狱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培养出胜任一线监狱管教民警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且,狱政管理专业对监狱行业也能起到引领、带动和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