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字读音辨析

2013-08-15 00:49郭国庆
中学语文 2013年33期
关键词:画工王昭君引申为

郭国庆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咏叹昭君出塞之作。在这首诗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字的读音向来说法不一。现分析如下:

一、从两种读音看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3中,省字的课本注释是 “曾经”,但是并没有注明读音,因此,读音无法确定。

而在学生手头拿的由朱成广主编的 《新课标高中文言文全解》一书中,注解为’省xǐng,约略,一说辨识”。

为此,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省”在这里应该读“xǐng”还是“shěng”?

二、从几种义项看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省,視也,从眉,省从屮,所景切。”由“所景切”可以看出,“省”的最初读音应为“shěng”,但这并不能说明在《咏怀古迹》应该读什么音。

而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字典》中,“省”有两个读音。 一个读音为“xǐng”,有两个义项:①视察,引申为自我反省,又可引申为省问,问候,特指天子使臣扶问邦国之礼;②明白。另一个读音为“shěng”,有三个义项:①节省,②瘦弱;③省中,宫禁之中,引申为官署名称,又可引申为区域名。从这里也看不出该怎么读。

在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中,“省,xing,记,记忆,许浑《听唱山鹧鸪》‘夜来省得曾问处,万里月明湘水秋’又,曾经,曾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歌华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从以上字典释义义项中可以看出,“省”字作为“曾经”的义项解释出现,少之又少,所以,“省”字在课本中注释为“曾经”是比较勉强的。

而在学生用的《新课标高中文言文全解》一书中注解为“约略”意思的,这完全和“节省,减少”义项吻合,也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省”字的“俭省,节约”义项一致。但是,这个义项中的读音应该为“shěng”,不能读“xǐng”。 当“省”做“辨识”解释时,才可以读“xǐng”。 可见,该读音的注解极为不妥。

三、从诗歌本身和史实看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怀抱。其中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中“画图省识春风面”是对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向昏”中的一个问题的解答。

无边的大漠,笼罩四野的黄昏,是何等空旷凄清!天地无情,但青冢有恨。这两句,写出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以及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由此看来,昭君的远嫁是一种不幸。造成这种悲剧和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在颈联中做了回答。该联巧用典故,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隐去了许多历史事实。

昭君出塞的历史事实在史书及古代典籍中记载颇多: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云:“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人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云:“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中皆赂画工,昭君独不与,乃恶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求美人为阏氏,上以昭君行。召见时,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乃穷按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宫人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而画工们又只认钱不认人,所以,画图中的昭君,又被“约去”春风面。汉元帝通过画图也只能“略识”春风面,他根本不认识王昭君的真实面目,所以就造成了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王昭君远嫁塞外,心念家园,却又无法回来,只好“环佩空归夜月魂”,在月夜中梦回故乡,从中可看出其强烈的怀念故土之心。心中的怨恨无法排出,只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将这种怨恨寄托在胡曲琵琶之中,最后只留得“青冢向黄昏”的悲剧。

如果“省”字在这里做“曾经”解释,其意为汉元帝通过画图知道了王昭君的春风美貌,那么,还能使“帝悔之”吗?还会发生“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吗?还会有“环佩空归夜月魂”的思乡之情吗?还可能有“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孤寂吗?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诗情,于史于情都无法说通。

所以,“省”字在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是“约去、略去”的意思,这是“省”字的“节省”义项的引申和发展,所以,该字读“xǐng”音极为不妥,读“shěng”音既合诗情,也合诗意,更合史实。

猜你喜欢
画工王昭君引申为
兔死狗烹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马皇后救人
神奇汉字
画鬼容易
金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