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变常新——民生新闻编辑的创优实践

2013-08-15 00:43王彦敏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2期
关键词:版块民生栏目

□王彦敏

(南阳电视台,河南 南阳 473000)

作为河南南阳电视台连续多年的收视冠军——《宛都播报》栏目,虽然不如省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名气大,但在业界口碑一直不差,多年来连续多次荣获河南省新闻奖栏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今年10月份,该栏目又再次荣获河南省城市台新闻编排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根植于栏目始终依据新闻发展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勇于探索,不断调整所做到的常变常新。目前,《宛都播报》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扩大为50分钟的大民生栏目,主持人由原来的播新闻变为说新闻,内容由原来的单条民生新闻组合变为常规固定的七八个板块,服务宗旨也逐渐提炼为:传播爱心担当责任。依据栏目的发展变化,节目编排也在出新出彩上卯足了劲儿,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

变思路 突破编排的格式化

50分钟的《宛都播报》栏目分为《今日头题》、《第一时间》、《百姓故事》、《宛都透视》和《李曼帮忙》、《社会声音》、《域外信息》这几个板块,板块相对固定。每期节目先是以最有分量和影响力的《今日头题》开场,随后《第一时间》记者带来最新最快的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报道。第三版块为《百姓故事》或《宛都透视》,用来讲述真情故事,或者深度解读一些重大新闻或民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帮忙类节目《李曼帮忙》紧随其后,中间穿插《域外信息》,了解南阳以外的新鲜事儿。《社会声音》板块,则是围绕老百姓打来的热线电话,简单解答政策法规。首先说,这样固定版块对于一个长达50分钟的民生新闻栏目来说是必要的,其最大的好处是样式明确、层次分明,便于操作。但在编辑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也正是由于格式化形态的明确限定,造成了板块间的割裂,使栏目编排缺乏整体感和灵活性,不利于栏目整体效力的发挥,甚至还会出现不伦不类硬凑强拼。比如说,喜欢看突发新闻的观众看完《第一时间》这个版块后,就很难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因为,后面的版块他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模式,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立即换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就编辑组稿来说,也会受很大制约。比如经常会为没有合适的头题稿件苦恼,被逼无奈情况下,为了满足栏目填档,填鸭般拼凑的情况也曾经发生过。这样做当然是既被动又影响节目效果,后来,我们索性模糊了《今日头题》和《第一时间》的界定。如果有抓人眼球的大新闻,就上大新闻,如果没有,那就抓成组排列、现场感强的小新闻,这样编排自由灵活多了,效果也不错。此外,我们还会根据收视率调查情况和冬季夏季市民的作息规律,对节目编排进行调整。因为《宛都播报》首播时间在 18:00,如在夏季,白天时间长,18:00很多观众还没有打开电视机,我们就把相对精彩好看的版块往后放,如在冬季,天早就黑了,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提前,那咱就把精彩的节目尽量调整在第一阶段,先抓住观众眼球。总之,各板块不受原来的位置框架所定,根据题材和与其他新闻的配比灵活调用,受到的约束少了,整个栏目也因此灵动起来。

重节奏 编辑线条流畅出彩

一档50分钟的民生新闻栏目,如果不是简洁流畅,亮点频出,就很容易显得迟滞而令人腻烦。业界对新闻编排节奏有一个说法:“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因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接受一个新的刺激时,由于新鲜感,一开始他们会保持兴奋和高度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新鲜的东西会越来越习惯。这时,心理的疲劳就会制约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就需要新的刺激出现,运用到新闻编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峰谷技巧”。“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通常情况下,编辑时我们会先将小民生新闻打包分类,然后再下意识地对分类后的多条新闻进行再划分,保障在每一段落设置一到两个兴奋点。这样,既避免了观众连续收看产生的收视疲劳,也不会落掉重要的消息。

“峰谷技巧”,锻炼编辑整体节目排兵布阵能力,而要让整档节目富有节奏,线条流畅,编辑还需要在细节上巧动心思。我们都知道,电视新闻编排的最大追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纳“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截止记者发稿时”,这类语言就是强调“最新”的技巧。为了突出时效性和彰显节奏型,我们又大胆尝试,将原来的固定板块《社会声音》分为几组简短口播,分插在栏目的多个部分,以“节目进行到这儿,我们来接几组热线”,“刚刚又收到一组互助信息”来对栏目进行有节奏的切割,现场感强,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编辑必须精打细敲,巧妙寻找到新闻间的共同点和关键词,包括主持人串联词起承转合流畅自然,新闻标题考究恰当,新闻内容简洁有力,新闻后期编辑风格统一等等。如在消防救援一组新闻中,编辑将标题改为连用4个感叹号,《幼童被卡墙缝 焦心!》、《小孩手卡玻璃门 危险!》、《漂亮戒指成“紧箍咒” 难受!》、《7人被困电梯 危急!》,抓住了新闻价值,吸引了大众眼球。

做扎实 编出新闻的延展价值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民生新闻应实现由“小民生”理念向“大民生”理念转变,也就是说,在报道百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小事的基础上,把百姓的声音放到更具典型意义的大环境中去审视、去解读,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在这方面,编辑可通过稿件的延伸组合和串联编排,表达栏目独到的视角及评论,以此来丰富题材来源,开拓观众视野,塑造栏目品格。比如说,有市民问南阳仲景大桥边的音乐喷泉为啥不开了?一条简短的答复之后,串联里可以对城市近年来还存在的只建不管,浪费闲置的市政设施做个点名和质疑。一条报道孩子下河洗澡被淹的突发新闻后,也应在节目中强烈呼吁孩子暑期安全监管的社会问题。一则普通的学校消防演练,我们可将它延伸到农村孩子的自救常识有没有相关单位去关注?等等。总之,就是在这些低视角、小切口的小新闻中,尽量将其特殊性和社会普遍性统一起来,加入编辑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扎扎实实将这些小事充分挖掘,实现其新闻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版块民生栏目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