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现
(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中心卫生院针灸科,禹州461687)
阳和汤治疗痛痹80例
姜水现
(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中心卫生院针灸科,禹州461687)
目的 观察阳和汤治疗痛痹之临床疗效。方法 给确认之痛痹患者口服阳和汤加减方,并根据临床症状给予不同加减。结果本组患者最短治疗5天,最长达40余天,治愈31例,好转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最快显效患者2例,时间为为5天。结论 阳和汤可有效治疗痛痹并具有标本兼治之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阳和汤;痛痹;中医药疗法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自古就是治疗寒凝阴痹之良方,本文作者从中医学理论出发,以中医阴阳、脏腑、标本、病机、病位学说为基础,在兼顾阴阳、脏腑、标本的内在联系,病机与病位结合的前提下,对阳和汤进行加减,取得较好之临床疗效,特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间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湿痹之痛痹诊断标准,确诊为痛痹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8~75岁,20~30岁15例,31~55岁52例,56岁以上13例,平均50.6岁;病程2个月至21年不等。
1.2 临床表现 参考临床资料及文献资料[1]①突出表现为疼痛,主要以四肢关节及肩背部疼痛为主,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好发于长夏及冬季,夜间尤甚。②关节肥大,肿胀;病程长者多伴有四肢关节肥大、肿胀。③功能障碍,表现为以关节屈伸不利为主,热敷后及气候炎热则活动障碍减轻。④压痛,肿胀部位的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压痛,非关节部位的压痛不明显。⑤X线片可见部分患者上肢小关节及膝关节骨质疏松、变形、膝关节间隙变窄,部分患者膝关节内有游离体。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阳和汤加减,基本方药组成:熟地黄15g,黄芪12g,鹿角胶10g(烊化),或鹿角霜30g(先煎),五指毛桃20g,蛰虫10g,露蜂房9g,桂枝8g,白芥子、甘草各6g,麻黄、炮姜各4g。并随证加减:若遇湿胜者则加防己9g,秦艽10g;若寒胜者则加制川乌8g,蜈蚣2条,全蝎5g;若见风胜者则加白花蛇舌草9g,防风9g;但见热胜者则去炮姜、鹿角胶、桂枝,加地龙10g,忍冬藤20g。以上方药,每日l剂,加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煎沸换文火煎30分钟后,取汁约200ml,水煎两次后合兑,分早晚2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视病情轻重可服用1~4个疗程,服药期间勿接触冷水、忌饮茶及生冷食物。
1.4 疗效标准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及文献[2]。
以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临床治愈;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但在工作及生活中会偶感不便为有效;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本组患者最短治疗5天,最长达40余天,治愈31例,好转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最快显效患者2例,时间为为5天。
痹证(Bi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病因多为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正如《诸病源候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临床发现痹证以风寒湿夹杂最为多见,痹证日久不愈,病邪易由浅入深,不但耗伤气血,而且寒湿凝滞,阻遏经络。寒凝则血瘀,湿聚则成痰,因此,临床见痹证多夹杂痰瘀,从而表现为虚实错杂之证。因此,治宜祛风通络,活血散瘀,兼以益气养血[3]。
阳和汤原本就是治疗寒凝痰滞之湿痹、痛痹之要方,是专为治疗痹阻肌肉血脉所致的阴疽而设,具有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效。中医认为,久痹气血不足,寒湿凝聚,痰瘀阻滞之证亦可仿此化裁,正是符合中医讲“异病同治”之理。阳和汤加减方中,以熟地黄、黄芪、鹿角胶、五指毛桃等养血益气,填精补髓;炮姜、桂枝温经通脉,消阴和阳;麻黄通阳散滞,配桂枝则散风寒,配伍白芥子豁痰散结,通经利气;乌梢蛇、露蜂房、蛰虫等虫类药物,发挥其走窜力强,内走脏渐外达皮毛之功用,可直达病所,祛风通络,搜剔脉道,以增强阳和汤的散寒通滞功能,并有祛瘀散结之作用。众药合参,用祛风通络、豁痰祛瘀而治其标,以益气养血之法而治其本,共达标本兼治之目的,因而临床疗效显著。
[1]邓发顺.自拟麻桂乌附汤治疗痛痹8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6):35.
[2]余洋,宁玲.炙川乌汤治疗痛痹42例临床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2):13.
[3]罗原福.阳和汤加减治疗痹证28例[J].广西中医药,1990,13(3):13-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5.011
1672-2779(2013)-15-0019-01
杨 杰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