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伟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顶山467000)
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病17例X线影像分析
岳伟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顶山467000)
儿童;原发性肺结核;X线影像;儿科学
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人群中大概一半人受结核杆菌感染,其中儿童约占五分之一,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肺结核病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儿童结核病症状、体征、X线影像显示多不典型,不易早期确诊容易延误诊断[1]。现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年来诊断的12例儿童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提高儿童肺结核早期确诊率。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儿童肺结核病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6~14岁。学龄前儿童3例,小学6例,初中8例。17例儿童中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13例,城市人口4例。有明确结核病接触史8例。接种过卡介苗16例,未接种或接种不明又无卡介苗瘢痕1例。17例儿童临床表现有咳嗽、咯血、发热、盗汗、胸痛、头痛、呕吐、腹痛、腹胀、颈淋巴结肿大、营养不良、消瘦、食欲减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儿童肺结核2例。
1.2 方法 17例肺结核儿童均接受了X线胸片检查,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复查片。采用成像系统是日本岛津800mAX线机,120k V条件下,4~6m AS,摄取靶-片间距离为2m的后前位及左侧位胸片。拍摄前进行精心调试确保检查的准确性,本组17例儿童所有摄片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其中17例儿童中5例X线表现比较典型,主要以明显的结核病临床症状、家庭成员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在15mm以上为诊断依据,其中1例查到抗酸杆菌经合理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4例肺门纹理紊乱甚至模糊不清,完成疗程或疗程结束1年,从X线片显示肺门出现条索状及钙化点形成。3例两侧纵隔增宽是由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所致,经6个月短程化疗后纵隔较以前明显缩小。3例右上肺大片状阴影类似不典型大叶肺炎改变,本儿童曾较长时间抗炎治疗无效,经6个月短程化疗病变阴影明显缩小,12个月时随访病变阴影清晰,并形成条索状阴影。2例右或左中下肺多个小斑片阴影类似肺部炎症,开始经抗炎治疗2周胸片复查时吸收不够明显,改为抗结核治疗,满疗程后1年内有钙化灶形成。
本组17例儿童诊断主要依据X线正侧位胸片、结核菌素PPD试验、痰涂片检查、患者密切接触史调查等方式。根据X线影像显示早期误诊12例,在结核菌素试验中发现呈中、强阳性反应7例,经厚涂片抗酸杆菌阳性2例,在实验性治疗观察中按时复查,保证全程规律治疗管理,所有儿童疗程结束后至少跟踪随访一年,本组17例最终均被确诊为儿童肺结核。
肺结核是目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有报道称0~14岁儿童肺结核感染率达9%[2]。儿童结核以原发性综合征和肺门淋巴结核最为常见,典型病例不难诊断,对于X线非典型的儿童结核病诊断较为困难,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结合临床症状、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痰菌检查,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以免误诊延误治疗,儿童结核病一旦确诊治疗周期较长,在没有可靠依据的情况下只好动态观察,在炎症、结核及其他疾病之间,需要合理把握诊断标准,尤其对系统抗炎治疗无效的患者更应考虑本病的可能[3]。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将提供有效的诊断。但是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小儿,由于其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比较敏感,多从空气中吸入带有结核杆菌的尘埃或飞沫而发病,原发综合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三部分构成,原发病灶为肺泡局限性实变形成的结核性的肉芽肿,感染后2~6周病灶周围肺泡有反应性渗出改变称为病灶周围炎,是机体初次接触结核杆菌的变态反应,可涉及整个肺段或肺叶很像肺炎,所以要与肺炎相鉴别,本组中就有5例肺结核儿童早期认为是大叶性肺炎3例和肺部炎症2例。
当前我国儿童结核疫情仍然相当严重不容乐观,X线片仍是诊断结核的主要方法,X线检查基本能早期发现病变,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儿童结核往往表现为变态反应异常升高,机体处于高敏状态出现各种变态表现,最主要的表现在肺部,原发病灶周围出现病灶周围炎,这种炎症属非特异性炎症,并不是结核杆菌直接引起的炎症,而是由结核菌体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间接引起的变态反应,这种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表现为大片模糊阴影,掩盖了原发综合征的典型影像,由于结核病灶以在肺内呈多形态为特征,往往会被误诊为肺内其他疾病[4]。因为支气管淋巴结、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病变是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的组成部分,其显示和照片技术、投照体位相关、儿童多数肿大的淋巴结位置偏向内侧,常受到纵膈、心脏、脊桩及胸骨的遮盖而不易显示,加上儿童肺门区正常结构复杂、呼吸自我控制差等情况往往影响照片质量导致误诊。拍摄正位胸片,尤其是仰卧位胸片造成纵隔增宽,而不能完全显示肺门病变,所以加照侧位片很重要,侧位可显示气管分叉隆突下组淋巴结肿大,对肺门肿大淋巴结及靠近肺门区的原发灶可显示,所以为了避免漏诊,本文肺结核儿童均拍摄正、侧位片,再结合临床其它检查以明确诊断。儿童肺结核的X线表现虽非特异性,但密切反映肺部的病理改变,通常体征与胸部的X线表现可不一致,即胸部X线改变多而体征少,少部分儿童临床体征可不明显或无异常而X线片征像异常,这时不能放弃肺结核的诊断[5]。本组17例中就有2例儿童无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肺结核病。
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了提高儿童肺结核的治愈率、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蔓延、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我们要积极开展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实施健康教育让儿童家长掌握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提高肺结核儿童治疗的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面对肺结核儿童及家长主要以口头语言宣传教育为主,并以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及宣传资料为辅,认真做好诊疗前十分钟宣教,在整个诊疗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采取阶段性且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过程健康教育。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6]。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包括:对来诊疗的儿童及家长要热情,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动态,运用医学心理学解除患者沮丧、不安、悲观、抑郁等心理,以稳定情绪,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出结核病对儿童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性,提高他(她)们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改变不良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明确交代治疗方案、药物的副反应、治疗时间、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着重宣传早期、规律、全程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律用药将会导致复治、难治、耐药甚至治疗失败的危害性。向儿童及家长说明痰菌检查及拍摄胸片复查的必要性,使整个治疗过程中能按规范要求及时取药、复查,引导儿童及家长不断提高对结核病规范治疗管理的认识,宣传国家对结核病相关的免费检查、治疗政策。
[1]江红,文立,熊志刚.儿童肺结核病72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2):918-918.
[2]马月萍,马学平.儿童原发性肺结核误诊为肺炎36例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23):3671-3672.
[3]王正辉,摇王雪.儿童结核病不典型载线特征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9.
[4]许瑶彬,洪宏洪.易误诊的肺结核病X线表现[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7):851-852.
[5]冯丽敏,宋敏娟.小儿原发型肺结核误诊6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274.
[6]屠德华,万利亚.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与实践[J].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26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74
1672-2779(2013)-05-0110-02
张文娟
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