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提效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1李茂旺
中小学电教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组长计算机知识点

☆ 李茂旺

(兴化市昌荣中心校,江苏兴化22573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初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它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只是“小科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也没有时间进行课后的巩固练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如何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谈一谈关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学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则是课前的备课。只有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学生,我们才能在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时准确无误,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富有针对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策略和教学环节,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在课前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明确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从不同角度准确解读教材。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根据学校教学设备、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用好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基础内容分成四块。第一块,学生只要看书就能掌握的陈述性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等知识点,这类知识靠记忆掌握。第二块,小实验探究的知识点,如信息的传递方式等知识点,在课本提示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可掌握。第三块,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点,这项知识几乎占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大半,包括各种软件的学习等,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小组的学生合作,互相传授学习的方法,遇到难点可以请教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请老师指导。第四块,基于第三块知识中的创新,这块的知识具有不可确定性,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向本学科的专家老师请教。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难看出如果我们按照教材的硬件要求、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许多学校将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因为,许多学校不具备课本要求的硬件(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一些学校),如摄影机等。这时教师备课时要考虑活用教材了,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的设计思路(既先了解和认识某个多媒体对象,然后获取这个多媒体对象,最后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适当地更换便于实施和操作的设备,改变一下教学思路,使学生较好地经历这样一个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是认真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客观分析班上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的哪些环节可能出现困难,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打开学习思路。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精心准备教学所需设备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动手创建自己的网站》一章第三节制作网站首页时,有一知识点是添加Flash动画的内容。单单就这一知识点而言,学生对操作并不是很难掌握,关键是学生如何获取Flash动画,是教师提供,还是学生自己找呢?教师提供的Flash动画,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不适合学生制作的网站;若是学生自己上网找,花费的时间过多,降低了学习的效率。那有没有更高效合理的方法呢?笔者在备这一节课时,考虑到这一教学内容实施的困难性,大胆设想: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呢?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会添加Flash动画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网站内容设计适合的Flash动画。于是,笔者尝试在网络上查找一个操作简单、快学易懂的Flash动画制作工具。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找到了SWFText这一软件。在教学中,笔者利用五分钟讲解演示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制作出精美的动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兴趣高涨,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

二、在准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实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障

在计算机普及的现代社会,农村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与城市家庭相差甚远。即使部分学生家中有计算机,但计算机的技术问题几乎没有家长能对学生进行指导,计算机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就是玩游戏的工具。按对计算机的熟悉度,笔者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家中有计算机,并且家长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第二层次家中有计算机,学生自己平时玩过游戏或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第三层次家中没有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使用特别少,学生几乎只在学校使用过计算机。

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才会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农村学生大部分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的这一实际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笔者尝试了以学生为主的分层教学。

首先,给学生分组。一般由第一层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且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的比例分为几小组。我们学校的机房是由五十台计算机组成的,每排十台计算机。因此,笔者把学生分成五小组,这样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五小组的数量安排座位,小组长坐在小组的中间。由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计算机技术,收到的效果肯定要比一个老师要好。

其次,小组成立以后,建立竞争和评价机制。良好的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学生在更短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知识,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就会主动地去探究。竞争机制有了,还需要对学生的竞争结果进行评价,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评价机制。第一,由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第二,教师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第三,由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学生间的评价。

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也应考虑进行合理的分层。让尖子生继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任务设置时应考虑让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让后进生感到有学习的乐趣,要求任务设置时考虑让他们能感觉到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关注其学习过程体验是否愉快,是否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体验是否愉快也是现代教育比较关心的话题。学生很多是在痛苦困惑中学习的,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教师能参与改变的就是课堂。那么,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愉快体验呢?

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实基础。比如:教学《图片和艺术字》这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文学刊物或者往年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讲解,给学生创设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事例情境,创设来自生活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挑战性。

二是在课堂上对知识学习进行分配。学生分组以后,因为小组长计算机素养的起点比组员要高,因此,很多知识小组长先学会,小组成员如果学得不够扎实,再由小组长指导小组成员,这样小组长有一种快乐的体验,小组组员也会有学习到新知识的体验。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计算机水平。

三是课堂上把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出来了,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作品哪里值得学习、哪里不足、如何去改,都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把小组作品里的亮点进行注脚说明是哪位学生的创想,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过程体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争取社会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与支持

现代教育理念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分层教学部分笔者已提到要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士等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比如:家长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情况了解,多是通过作业检查形式进行的。可让学生将信息技术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贯彻落实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才能使得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小组长计算机知识点
分餐小组长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