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艾滋病消化系疾病探析

2013-08-15 00:44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3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感染者

李 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3)

从肝脾论治艾滋病消化系疾病探析

李 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3)

目的探讨艾滋病消化系疾病从肝脾论治的机理。方法通过中医藏象理论、相关研究资料和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论证。结果笔者认为,肝郁脾虚,气机失调是艾滋病消化系疾病的基本病机。结论从肝脾论治艾滋病消化系疾病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值得进一步探讨。

艾滋病;消化道系疾病;肝脾

艾滋病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多同时感染嗜肝病毒,且长期使用高效抗病毒逆转录疗法(HAART),容易出现消化系疾病,如胁痛、黄疸、鼓胀、泄泻、胃痛等病证。笔者认为,这些疾病均属于肝脾失调所引起,从肝脾论治艾滋病消化系疾病疗效颇佳,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从肝脾论治的理论依据

脾居中焦,在五行属土,喜燥恶湿,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有脾为“中央土,以灌四旁”之说。《景岳全书·卷十七》说:“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有藏血,调节血量之功,正如王冰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肝又主疏泄,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和升发至关重要。《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带病延年的一个重要方面。部分患者在感染HIV后,往往不能接受现实,表现出焦虑恼怒、思虑过度的状态。焦虑恼怒易伤肝,思虑过度则伤脾。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之功,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肝血有赖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肝血得养;若脾失健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出现肝阴、肝血亏虚之证。若肝木侮土,或土壅木郁,则致肝脾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不能正常化生水谷精微,他脏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消化系疾病。

2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与肝脾的关系

艾滋病的病因病机是艾毒侵袭人体,伏于血络,日久则耗损正气,致脏腑功能衰竭。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已有研究证实这与脾虚证密切相关。如徐立然等[1]认为,脾气虚损是艾滋病发病的重要病机,脾为诸脏之枢,脾气健运,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均得以滋养,机体的生理机能发挥正常,正气充盈,抗病御邪的能力就强,即“四季脾旺不受邪”。张艳燕等[2]研究认为,无症状HIV感染者受HIV侵袭,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脾失健运,治疗上应从脾论治,以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为法,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无症状期时间。李洪娟[3]等通过对国内158例经卖血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研究发现,脾虚证最多,其次是肝虚证、湿热内蕴证和肝郁气滞证等。近年来,在HIV感染者中,合并HCV/HBV感染的人数明显增多,由此引起的肝损伤也相应增加。丁莉莎等[4]对湖南省HIV患者合并感染HBV/HCV现状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974例HIV感染者中,HBsAg阳性者占18.99%,抗-HCV阳性者占61.29%,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占11.81%。梁红霞等[5]对河南省某示范区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者的调查发现:在187例HIV-1感染者中,HBsAg阳性占4.81%,抗-HCV阳性占76.47%。研究表明,HIV/HCV/HBV病毒的复合感染、久服抗病毒药物以及酗酒等因素,均会增加肝脏的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也成为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PIloti等[6]认为HIV引起的免疫抑制加速了慢性丙型肝炎的进展,在低CD4细胞计数的患者中更易出现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近年来,艾滋病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肝病后影响其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和气机的升降,因此,肝郁脾虚,气机失调是消化系疾病产生的主要病机。

3 从肝脾论治的法则

笔者认为,在艾滋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肝脾两脏是最易受损伤的脏器。脾病多虚,其虚者有气虚、血虚、和阳虚之分;脾为阴土,易被湿困而失于健运,其湿者有寒湿、湿热之别。故治脾之法有补益气血、温阳化湿和清热利湿等;肝体阴而用阳,其病以实证多见,临床以肝郁气滞、肝胆湿热和肝火上炎为主。但在实的基础上又可形成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如肝阴亏虚和肝阳上亢证。故治肝之法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泻肝利胆、滋阴潜阳等法。

4 验案举例

杨某,男,48岁。以“间断性腹胀大、胁痛、腹水2年余,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01年5月19日初诊。患者有艾滋病和慢性丙型肝炎病史10余年,经常服用抗病毒和护肝药物,曾在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经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刻见:腹部膨隆,胀满不适,右胁隐痛,神疲乏力,纳呆,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质暗淡,舌体胖,苔白,脉弦细。查体:肝肋下约1.5cm,质稍硬,肝区轻度压痛,脾稍大,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叩呈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B22.4g/L,GLB38.2g/L,ALT68U,AST65U,GGT 127U,TBIL 18.5μmol/L,抗-HCV、抗-HIV均为阳性;B超示:肝实质弥漫性损伤,腹腔内大量液性暗区,胆囊壁厚、毛糙。证属肝郁脾虚,水瘀互结。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利水。处方:黄芪、茯苓皮、大腹皮、车前子、益母草、炒薏苡仁各30g,党参、炒白术、白芍各15g,炒枳壳、郁金各10g,三甲散(鳖甲、龟甲、穿山甲粉)各3g(冲服),柴胡、甘草各6g。以此为主方,间或方中以炒山药代炒白术,以茯苓替茯苓皮,以丹参代益母草,或加焦三仙、炒鸡内金等药,治疗3个多月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肝功基本正常。嘱其续服三甲散和参苓白术散以资巩固,随访1年病无复发。

按:本人认为邪毒侵入机体,久羁伤正,正虚邪恋,脏腑功能失调,是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丙肝病毒、AIDS病毒和药邪等易伤肝脏,肝病乘脾,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机不畅。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侮木,肝郁更甚,其结果既可及气、血而致气滞血瘀,又可使脾更虚,湿更盛。故治疗当肝脾同治,气、血、水兼顾。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利湿;茯苓皮、车前子、薏苡仁渗利水湿;三甲散逐瘀散结;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大腹皮、枳壳理气化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方药对证,故获佳效。

[1]徐立然,陈关征,李欢.艾滋病中医“脾为枢机”探讨[J].中医研究,2010,23(2):1-3.

[2]张艳燕,李星锐,杨小平,等.无症状HIV感染者从脾论治[J].中医研究,2010,23(3):4-5.

[3]李洪娟,李峰.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69-71.

[4]丁莉莎,张国强,江洋,等.湖南省HIV患者合并感染HBV及HCV现状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5:358-361.

[5]梁红霞,张倩,余祖江,等.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HIV/AIDS患者合并HBV/HCV感染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2):45-47.

[6]Puoti M,Bonacini M,Spinetti A,et al.Liver fibrosis progression is related to CD4 cell depletion in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hepatitis C virus and HIV[J].J Infect Dis,2001,183(1):134-13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2.095

:1672-2779(2013)-12-0140-02

张文娟

2013-05-10)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感染者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艾滋病感染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