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第二中学 廖桥英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文化的沉淀产生了语言,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只教语言而无视文化教学的思想,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以英文文化教学为基础,引入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大多数的初中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很容易因为汉语言的文化习惯而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大量的文化误读现象,这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人都具备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差异更加巨大。比如,在中国地址的注释顺序是先国名再省名等,从大到小,而美国人的写作顺序恰好相反。而初中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大多数都以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因此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说,文化取向,东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社会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常见的难题,东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文化碰撞,文化冲突,交际位移。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遵循着各自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因此,不同区域的文化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交际位移。不如说,中国人在交际时,注重的是含蓄,具有可塑性的交际风格,而在美国的文化中,则对中国的可塑性交际风格并不认可,他们认为这种交流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而美国文化中交际风格崇尚心直口快,他们推崇个人主义为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在东西方文化长期的沉淀中所产生的历史典故,审美观,禁忌语等各方面的历史沉淀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汉语中的歇后语,是汉语文化中独特的语言形式,但是其中的语句却很难用英语来准确表述,他们的用词,语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不能理解西方文化,就很难学习英语。再比如,中国的乘法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用英语形式展现出来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英语文化中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此有很多英语短语用dog组成,比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身居要职的人)和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但在汉语的词语中,狗是卑微的动物,大多带有贬义性质。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英语文化,就很难正确的理解英语诸如此类的语句的真实含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情况,而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讲解,因此,教师应当掌握从英语的词句中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个词汇的产生,消亡以及新陈代谢的过程,都记载了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师应从词汇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明白词汇的本质意义,词汇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人文的文化意识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变化,人们给各种现象,事物命名时,选取的符合是随机的,但是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里特征等各种因素存在差异,所以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就给这些符号在不同的组合中才产生了不同的含义。比如“Friday”,在西方文化中,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是苦难日,因此“Friday face”,就表示愁眉苦脸,“Black Friday”,则表示灾难日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文化内涵,了解英语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以英语的思维模式来学习英语。
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虽然语言表现形式结构相对简单,但也包含了大量的跨文化因素,简单的语言形式,不代表就可以无视文化因素,可以置身于文化因素以外来学习和掌握英语。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发音不准,拼写出错,而是如何在实际交流中正确的使用英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模拟实际的生活情景,并且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解英语文化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习惯等文化因素,将学生置身于浓烈的英语文化氛围中,不断的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英语的形式,才能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提高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沟通交际中的应用水平,避免出现语用错误。虽然在实际的交流沟通中,如果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出现的语用错误,会被认为很不礼包,从而影响对话质量。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英语作品,英语文章,培养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对英语跨文化因素的了解,减少学生产生的文化误读。其实,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文字为载体,与作者进行着思想的交流,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同时,也会逐渐产生不理解的疑惑,在探究疑惑中,慢慢的了解英语的国家风俗,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等文化因素。比如在讲解美国的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入与此相关的信息资源,比如美国乡村音乐发展的大致历程,辉煌时刻,风靡程度,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乐曲,分析乐曲的内涵以及受到广大听众爱好的原因,等等,使得学生对美国乡村音乐知识有足够的感性接触,从思维上走近英语,喜欢英语,热爱英语。
总之,教师应重视英语文化教学的作用,不失时机地将英语文化知识引入到英语语言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为基础,自主学习和理解英语的正确使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
[1]陈宇.“文化误读”与初中英语教学[J].成功(教育),2008(05).
[2]崔悦敏.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误读”与对策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