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县电视台提高主题性新闻报道质量的思考

2013-08-15 00:49文丨唐玉生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题性新闻宣传新闻报道

文丨唐玉生

(天津市东丽区新闻中心,天津 300000)

主题性报道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一般是对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在一段时期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战役性的系列性的深入报道,主题性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则是通过媒体传播所形成的主流效果来实现的。

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是广播电视机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大局工作的需要而适时推出的具有重大性、成就性、重要性、权威性等特点十分突出的宣传、教育、鼓舞、引导人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舆论引导特征和主旋律特点非常明显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专栏(专题)深度报道、特别报道等。

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已成为近年来遇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事件进行“强力”新闻宣传报道的“重头戏”,也是体现新闻机构组织报道能力、新闻宣传水平和报道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之所以成为“重头戏”是由其特征和影响力所决定的。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具有冲击力强、连续性、集中性、深刻性、思辨性、引导力强等特点,比一般的日常性新闻报道更具有强大的主旋律功能和影响力。例如央视的《走基层翀蹲点日记》《走基层我这十年》;系列专题片《科学发展铸辉煌》;《十八大代表风采录》等等。天津台开辟的《走基层看转变品评发展》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在主题性新闻报道中无论是上级布置的“命题作文”,还是媒体根据上级要求自选的题目,作为区县级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应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在创新内容形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报导群众,引导群众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才能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现在主题性新闻报道已成为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成就和群众关切的重要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主题性新闻报道也并不是都完美无缺,在成长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区县级电视台中显得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主题性报道认识不足

有一些区县级电视台在所开展的新闻宣传中,对主题性新闻报道这一“利器”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在宣传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成就时,只凭几条各自为题的报道,只有一般的新闻唱独角戏。而在区县电视台这个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中,一向唱主角打头阵的主题性新闻却因为没有很好的策划、缺乏科学有效地组织报道,致使主题性报道缺少抓眼球的稿件,缺少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产生不同凡响的报道,这不能不说是主题性新闻报道的缺位。这样就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产生不了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和宣传目的。

在一些区县级广播电视的同行中,一些人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对主题性新闻报道这种主旋律特征十分突出的选题,可视性、贴近性强不强不很重要,完成了上面下派的报道任务就行了。事实证明,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只有进一步把握好新闻规律,搞好组织策划,深入到基层实际中,不断在方法内容形式上创新,主题性电视新闻报道才会取得好的宣传效果。

2 在主题性新闻报道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报道的多,对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报道的少;对经济自身发展方面报道的多,对社会事业发展和文化建设报道的少;对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报道的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少。例如在主题性报道中对经济增速、规模总量,引进外资的成果、重大项目开工、投产等往往是连篇累牍,声势很大,而对就业、医保、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报道很少。偶然有几篇也是轻描淡写,这种现象不符合“三贴近”原则,也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精神。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又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指导思想。

3 缺少眼睛向下,将镜头对准基层的民生新闻做的还不够

近年来,许多区县电视台都热见民生新闻。有些新闻也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但有些民生新闻报道在报道内容和倾向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报道大多是乱停乱放、暖气不热、社区卫生差等生活琐事,这些琐事都是关系群众生活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问题应该报道。虽然这些报道有限的可以帮助群众解决眼前的一些实际问题,但往往是过眼烟云,缺乏关注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缺少思想深度,没能从小人物、小事情来反映大社会、大主题。

要解决民生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就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定位,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关注社会新鲜话题、新鲜事件和新鲜人物上下功夫,把反映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改进新闻宣传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群众观点,升华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专业化组织领导能力,提高策划水平和报道质量。

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显得意义更加的重要和突出。主题性新闻在民生新闻的选题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大民生”的视角。既要顾及当前更要着眼于群众最关心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把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如收入增长、住房改善、城市化建设、科技兴农、以创业带就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城乡低保等重大民生问题,作为主题性新闻报道宣传的首要选题,坚持做到群众需求拓展到哪里,工作成绩展现在哪里,新闻宣传就关注到哪里。四、说教多灌输多宣传腔调重,缺乏新闻的特质和内涵

主题性新闻一部分是新闻媒体自己策划组织的,还有一些是上级安排部署下来的宣传任务。上级领导和部门下达宣传任务时,往往是从宣传角度提出的一些要求,而对如何进行新闻报道那就要靠媒体和记者去策划部署了。我们不能要求上级部门样样精通。但问题在于有些同仁在接受宣传任务后,由于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等原因,很少认真研究如何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报道。很少研究怎样让使硬宣传任务实现软着陆,让群众爱听爱看。却往往是用口号式的套话和程式化模板化脸谱化的报道套路,例行公事一报了之。这样一来,主题性新闻就成了部门的工作总结,出现说教多,灌输多等弊病,使报道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实和群众,起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深入了解宣传和新闻的不同定义和规律,要遵循新闻规律,组织策划开展好主题性新闻报道工作。我国新闻界的许多前辈们都讲“搞新闻一定要按新闻规律来办,要努力把宣传做成新闻,而不能把新闻做成宣传”。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要善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也就不称其为新闻了。而宣传是主观讲道理、讲观点,重在以理服人,二者在内涵和规律上有明显的区别。记者在接受宣传任务时一定要讲究报道艺术和方法,从宣传材料中找出生动鲜活的新闻事实,创新内容方法。

最生动的事实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在深入基层实际中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亮点”“看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既要有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真话,说新话,回答群众关切,又要有权威部门的数据做铺垫,把讲怎么看与讲怎么办结合起来,既有贴近性,又有说服力,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更好发挥正面宣传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主题性新闻宣传新闻报道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