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听语言——以《I Love Harbin》为例

2013-08-15 00:49文丨黄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哈尔滨音乐

文丨黄 安 韩 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哈尔滨 150080)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力图展现出城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大众感知城市的重要手段,它起到了传播城市形象的作用,并通过独特的视听手段将城市形象塑造在公众的面前。

1 视听元素对城市形象的塑造

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塑造或构建城市形象的要素有很多,包括自然景色、文化古迹、风味美食、地方方言、稀有动物、甚至是天气等都可以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或符号。在这里笔者将城市形象的塑造方式分为两种,显性信息的塑造和隐性信息的塑造。

1.1 显性信息塑造

显性信息就是可直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来判断的客观信息,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城市形象的显性信息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方面,即文字中包含城市名称(包括影片片名、解说词的字幕、片尾字幕和鸣谢、拍摄的画面中包含的城市文字);二是听觉方面,即影片声音(配音、同期声、音乐)中出现的城市名称。

1.2 隐性信息塑造

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相比具有间接性、联想性的特点,隐性信息的塑造换个说法就是“软性推销”。在宣传片中城市形象的隐性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等(视觉);二是地方方言和地域性的民歌(听觉);三是当地的服饰美食、民俗文化、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四是市民的形象,包括生活、行为等;五是其他方面,如:天气、动物、明星等。

2 视觉元素分析

我们都知道视听心理学上的规律,人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比率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感觉(嗅觉和触觉)共占6%。所以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主要以视觉因素为主。

由于城市形象宣传片受到主题、时长、审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形象宣传片必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标识的素材来展现城市的风貌和内涵,塑造能够获得国家与民族认同的城市形象。在本片中视觉元素分为以下两类:

2.1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等。人文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建筑物、广场等[1]。在《I Love Harbin》中,选取了河流、绿草地、一片树林等自然景观和索道、建筑物、长廊等人文景观,从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角度展现哈尔滨外在的城市风貌。在观众收看的同时,将哈尔滨的信息不知不觉的灌输给观众,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在该宣传片中,没有出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桥梁,而是用别具风情的欧式建筑代替,展现出哈尔滨中西融合的文化。

在宣传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就是城市地标。地标常代指标志性建筑。地标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和第一记忆。现实中,第一视觉常被理解为高和大,第一印象常被理解为震撼和突兀,第一记忆常被理解为“之最”和唯一[2]。城市的地标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例如上海的地标就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台北的地标就是101大楼;伦敦的地标就是大本钟、伦敦眼等。哈尔滨的地标之一索菲亚教堂,作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它的风貌不只一次的出现本片中,既宣传了景点,又代表了哈尔滨的建筑特色。哈尔滨的另一个典型地标龙塔也出现在了本片中,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素材。

2.2 城市中的人物

在宣传片《I Love Harbin》中,出现了小到孩童,大到老人;少到一个人,多到一群人;中国人与外国人……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的面貌和行为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精神,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人物这个元素不可或缺。在片中,骑木马的小孩和老人、坐在台阶上的两对青年、马路中央拥抱接吻的情侣、商场中穿西装的男士、河边的芭蕾舞者、铁路旁的工作者、拉小提琴和拉二胡的人、身着俄式服装舞蹈的外国男女等等。人物形象基本覆盖了多个年龄层、多种职业以及中外人士,能够代表一座城市中的人。他们的肢体动作、面部笑容、明快的舞姿展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轻松、快乐、融洽的氛围,将哈尔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表现的十分到位。

3 听觉元素分析

本片中虽然没有一句解说词,但是运用的音响和音乐使整个影片富有律动感和层次感。配合着教堂中间一位静止的舞者的镜头,一声明亮的钟声使宣传片拉开序幕。接着进入到一段小鸟鸣叫的声音,这段声音持续有近30秒,在这期间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多为静止的状态。伴随着流水声和喇叭声,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慢慢的出现,使原本画面中静止的人一时间变得活跃起来。

首先,这段音乐中既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又用西洋乐器演奏,中西结合的方式正好体现了哈尔滨的中西融合文化。其次,音乐与鼓掌声的完美结合,更加使哈尔滨城市的欢乐氛围得以展现。最后,时断时续的音乐,使宣传片具有自然的段落感和节奏感,让观众在观看时不会显得过于松散或过于连贯。

4 视听美学的解构

哈尔滨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在宣传片《I Love Harbin》中不仅收录了城市的建筑美、风光美、风情美,其视听语言的运用也体现了美学的因素。

4.1 视觉构图美

视觉构图美是指作品中通过创意和艺术构思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美感[3]。

对称美。在中国传统美中讲究对称美,在宣传片中存在许多对称的构图。如河边身穿白衣的芭蕾舞者、在索非亚教堂前跳舞的外国男女、以电车为前景的一对情侣在拥抱的画面等等都是对称的构图,它们传达出一种河水草地的安宁之美、教堂建筑的规矩之美、电车与情侣的和谐之美,符合观众的视觉心理。

均衡美。画面结构的均衡,包括大小、轻重、影调、线条、空间……等均衡的作用,它使画面产生一种平衡感。例如,坐在台阶上的两对青年,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拉小提琴的男孩,男孩位于画面左侧,树干和枯叶位于画面右侧。这些都使画面呈现出平衡之美、灵活之美和对应之美。

框架美。所谓框架美就是类似于镜框或窗口之类的东西对画面进行分割产生的美感。在本片中大量运用了这种框景的形式,圆框内两位老年人骑木马的正面镜头、门框后在欧式建筑阳台上跳舞的女孩……这种方式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增强视觉冲击力,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4.2 听觉媒体美

听觉媒体美是指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刺激而传达的影视作品艺术美,表现形式有语言、音乐、音响,正是通过这些媒介的渲染,进而塑造环境和形象,形成审美意境[4]。

逼真美。本片中的钟声、鸟鸣声、水声、汽车鸣笛声、鼓掌声、甚至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就好像来自于画面之中一样。这些逼真的自然音响配合画面的内容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加宣传片整体的品质。

节奏美。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本片中,这首独具异国风情的音乐有明显而轻快的节奏,节奏不变,变的只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这使得音乐更具有新鲜感和层次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荡气回肠。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2498.htm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91336.htm

[3][4]张俊生.城市形象广告的美学因子解读[J].声屏世界,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哈尔滨音乐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
音乐
微信平台上中国城市形象修辞策略探究
荷花画图像模式与杭州城市形象传播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