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经济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2013-08-15 00:43邵光学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政府经济建设

邵光学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次党代会在理论方面都有创新。这些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为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认真梳理党的十八大关于经济理论方面的创新,对于我们以后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新任务,确定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做了深刻阐述。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正是由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从1978年的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到2011年的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对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继承和发展。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和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命题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到2011年的35083元。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我们各项工作是非的根本标准”和江泽民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以人为本除了体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体现人的尊严与幸福。科学发展观就是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人格,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因此,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统筹兼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从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出发,就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统一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也离不开科学发展。我们要在和谐中推动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和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对党的十八大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进行研究,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差,但内涵更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信心更充足。

1.经济方面。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的目标。这“两个翻番”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了数字定位。从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到经济增长的同时让人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单一发展目标”向“双目标”的转变,显示出我国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强国富民发展战略的构想,也体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的理念。强调四化建设同步并且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即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这四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只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和文化方面。政治方面,要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形成更加完善的民主制度。要依法治国,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尊重和保障人权。文化方面强调增强文化软实力,以明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其发展应特别关注。

3.社会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对社会发展目标进行了解释。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现实社会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交织点。因此,该部分应受到重点关注。

4.生态文明方面。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十八大报告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新要求,而且包括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只有达到这些新要求,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新目标。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战略全局的战略决策”[4]。这就更加突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方式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为了加快实现这些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点,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并从五个方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战略部署。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5]。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域改革滞后,经济体制不健全,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深化改革对于改善需求结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报告还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还是应对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6]。这就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地位,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7],强调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报告还从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信息基础社会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具体部署。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8]。报告还从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改革创新等方面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行了具体部署,并且指出了新型城乡关系的特征,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长期使用的“扩大对外开放”提法相比,这一新提法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而党的十八大则将提高经济开放型水平置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考察。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外贸易、跨境投资、国际金融、国际合作、境外援助、全球治理等,而且包括这些领域的协同发展,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仅是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而且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不仅是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的开放,而且是在时间和空间领域进行的开放;不仅注重扩大规模和数量,而且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开放型经济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而且与改革密不可分,共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遵循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9]。这就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也标志着我们党对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认识的深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由于长期采用以追求速度、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幅度上升,造成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可再生资源不断衰竭。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具有数量扩张的特征,使得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供应和消费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量与日俱增。从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4.78亿吨标准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工业产量的增加和私有小汽车普及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增。201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4.6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增加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难度,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同时,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外部非经济现象没有充分的准备,于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我国就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解决这种状况,就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我保护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自然生态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需要清洁的空气,需要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此,报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做了科学的部署。

五、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0]这段话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摒弃了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万能的做法,又拒绝了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仍然要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2.尊重市场规律,这是由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市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通过公平竞争,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在信息社会下充分凸显。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于市场存在着许多弱点和消极面,比如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要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要进一步摆脱传统政府行政命令的影响,加强宏观调控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4.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加强政府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市场主要在微观领域发挥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增强活力,政府则应在宏观领域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一方面对市场和政府进行明确分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合理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介于政府、市场之间,具有协助政府实现中观经济调节和服务的功能。要大力发展健全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制建设,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模式,增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开放性,使中介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实现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提出了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对政府、市场的职能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对经济理论进行了创新。全面理解以上五个方面,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1][2][4][5][6][7][8][9][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政府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