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震危机中新媒体的即时信息——以四川雅安7.0级地震后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为例

2013-08-15 00:49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16期
关键词:台网危机公众

文 孔 燕 李 盼

2013年4月20日8时,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据统计,截至4月27日8时,遇难者人数增至196人,失踪21人,受伤13484人。这次地震又唤起了人们对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恐怖记忆。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我国占世界7%的土地上遭遇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从1990年至今,我国发生六级以上强震将近有800次,除了贵州、浙江和特别行政区,其他省市均发生过六级以上的强震,造成地震直接死亡人数超过55万。可见,对于我国来说,地震是发生概率较大的一种危机事件。

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危机事件分成了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其中,地震危机是危机事件中自然灾害的一种,它具有危机事件突发性、复杂性、关联性、破坏性和偶然性的特征。就是说,地震危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并且很可能会引起海啸、泥石流、瘟疫等次生危机。地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一旦发生,便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大,涉及面广,破坏力极大。在地震危机中,新媒体如何起到环境监督的功能,安抚和疏导公众情绪,增强大众战胜危机的信心,实现“防火墙”“减压阀”等舆论导向作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地震危机中新媒体的即时信息所具有的特点。

即时信息的概念

芬克(Fink,1986)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将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赵志立(2009)根据新闻传媒在危机四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危机传播应遵循“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恢复评估机制”这四种“新闻机制”,以保证做好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其中,他强调新闻媒体必须通过及时、客观、充分的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创造有利的主流意见环境,对公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构筑抵制谣言、流言的“防火墙”,从而稳定社会大众心理,夺取抗灾抢险的胜利。牛新权、刘京林(2010)根据抗震救灾的三大阶段,即救护阶段、安置阶段和重建阶段。提出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也应该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的灾民救助报道、中期的灾民安置报道和后期的灾区重建报道。强调在灾难报道的初期,媒体应保证信息的透明、及时和全面,以消除受众因信息缺失所导致的恐慌情绪。郎爽(2008)则从受众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在灾难初发期,由于受客观因素的限制新闻媒体的首要报道任务不在求全而在求快。

在以上观点中,都提出了在地震爆发后要保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同时这些观点还存在着差异,例如郎爽认为在地震爆发后,媒体的信息重在求快而不是求全。牛新权则认为媒体信息应该快而全面。这里的全面指的是报道的信息全面、内容充实,显然在地震爆发后的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信息全面的要求也会影响信息公开的速度。“快”和“全面”很难兼顾。赵立志认为媒体信息应做到快而充分,这里的充分指保持信息的不断更新,内容的不断丰富,即要求信息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行进式的特点。针对“快”和“全面”之间的争议,本文认可赵志立的观点,并进行一定的发展,提出即时信息的概念,即在保证信息“快”的同时以连续报道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充分”。

媒体的即时信息是指来自于权威媒体、立刻获得并随时更新、基于事实的短信息。在地震危机中,这类短消息通常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级数和震源位置,救援工作的组织和进展,政府的态度等信息。在地震发生后,政府或权威媒体通常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传播。例如,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在当日08时03分发布即时信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新媒体即时信息的特点

新媒体即时信息具有信息短、时效性强、连续性强的特点。信息短是指这类短消息在70字以内,相当于一条手机短信的字数。这与时间的紧迫性有关。时效性强是指政府和媒体在地震爆发后迅速做出反应,在地震的延续期就把相关情况播报给公众,满足公众获得相关安全信息的需要。连续性强,是以一种行进式的方式,根据事态及救援情况的发展,随时更新消息,使得公众了解当下的事态发展。

首先,即时信息是基于事实的短消息。信息内容是与地震事件相关的客观信息。在危机传播研究中,危机传播所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危机事件相关信息、危机处理相关信息、指导性信息和危机中的流言与谣言。即时信息的内容主要是危机事件相关信息。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汶川地震期间,46.2%的公众在地震发生时最想知道的信息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杨魁、刘晓程,2009)。

信息短,即时信息的字数很少,具有简短精悍的特点。这不仅满足新媒体通讯的要求,例如手机短信、微博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同时也满足时间紧迫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微博等新媒体会迅速反应,对与地震相关的信息进行凝练并即时发布。例如,在四川雅安7.0级地震后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发布的即时信息都在60字以内。内容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地震的级数以及震源深度等。之后对事态的跟踪、余震的播报也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即时信息的时效性强。新媒体的反应力在四川雅安地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时间是8时02分,仅仅1分钟之后。8时03分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发布地震相关信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这一地震信息来自于自动速报,震后先用近台数据定位,再用远台数据校正。55秒时结果5.9级。这一信息虽然在地震级数、震源位置上没有实现非常精准的播报。但是,它已经通过微博平台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这条信息的微博转发量达到16290次。可见,新媒体即时信息的反应速度接近于“秒杀”,而公众对于即时信息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

最后,即时信息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例如中国地震台网通过微博在半个小时内共发布5条即时信息。在地震发生一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微博发布自动测定结果,公布地震级数5.9级。之后的经过人工对结果的修订,在8时14分国家地震台官方微博发布第二条即时信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在这条信息中,地震级数、震源位置都很准确。十四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余震信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4月20日08时27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附近(北纬30.2度,东经102.9度)发生3.9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8时31分,距离前一条即时信息仅三分钟,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追发即时信息:“今日(0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芦山7.0级地震,震中距离成都大概100公里,震中乡镇分布情况,供参考。”并附震中乡镇分布图。两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余震即时信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4月20日08时31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附近(北纬30.5度,东经103.0度)发生4.2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可见,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的即时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余震信息的即时报道,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传达余震的相关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稳定和安抚人心。二是对地震信息的不断校正和补充,公布更准确的地震信息。通过准确、详实的信息安抚公众的情绪,给公众带来安全感。播报准确地震信息的第二条即时信息转发量达到138709次。可见,公众非常需要能够准确播报地震信息的即时信息。

所以,即时信息具有信息短、时效性强、连续性强的特点。就是说在地震爆发后,保证简短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同时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弥补信息不够全面的问题。

即时信息的研究是危机传播视角下的新媒体信息研究的补充和发展。地震危机作为一种“龙卷风型”的危机事件,瞬间爆发。短暂爆发后,余震等次生危机也会相继发生。在抗震救灾中,新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通过即时信息的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缓解大众的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增强抗震救灾的信心,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次生危机。可见,新媒体即时信息在危机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台网危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危机”中的自信
澜沧江流域小湾、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震级完备性初探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