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 然 章 毅 张丛丛
随着印制二维码的图书大量涌现,业内人士也对这一黑白方阵给予了关注与热议,观点不一。有些人对二维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期望,预言二维码将给出版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而某些业内人士却对二维码的应用倾向于一种“噱头”的评价。笔者就拟对二维码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予以粗浅的思考与分析,以抛砖引玉。
二维码诞生于1980年代。它是在条形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传达信息的图像符号。二维码有条形码没有的“定位点”和“容错机制”。容错机制在即使没有辨识到全部的条码或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资讯。它可以承载图片、声音、文字等各项信息,充分地把复杂的内容通过条码编辑后展现,既阅读方便,又节约纸张、低碳环保。
1.二维码能反盗版
众所周知,畅销书盗版很严重,给出版社和作者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出版社为了防止盗版,会制作自己独特的防伪标识,可能还会提供电话、短信、网络查询等验证等方式。引入二维码和盗版信息发送平台,读者可以短时间内识别出版物的真伪,同时可以实时地联合出版商和当地监管部门共同打击盗版商。基于二维码可以开发出实施简单、有突出效果的出版物防盗系统广泛应用于防伪行业中。
2.二维码能增强和读者的互动
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显示出该书在出版社的主页链接,省去了输入网址的过程,点击链接,包括版权信息、图书介绍、作者简介、精彩章节试读等信息都会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此外可以通过此页面点击浏览其他子页面,还可以为买了书的读者提供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受限制,不仅是文字,还有视频、音频、图片介绍,实现图书的多媒体化,使静态的图书动起来,给读者带来更多更有价值的内容延展和互动体验,以满足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
曾有一些图书配备光盘来实现对读者的增值服务,光盘制作成本高,容易损坏,可能携带计算机病毒,出版社还需要请专门的公司来制作。如今有了便利的工具——二维码,能够实现随书光盘的功能,让读者享受到增值服务的同时,也让出版社节约了成本。
3.二维码有利于图书营销
当我们要为一本图书做一个营销方案,往往需要做缜密的图书营销策划,通过媒体和社会化营销等复杂的渠道,历经很长时间把营销信息才能传播出去,传播过程中还会出现信息层层衰减的情况。现在我们把活动的宣传信息和报名页面直接做成了二维码,放在书腰或其他醒目位置,就可以把相关的营销活动随着图书本身的铺货推广出去。
二维码可以让纸质图书具备网络属性。出版商通过读者有奖调查、与作者在线交流等营销手段,引导读者通过图书上的二维码立刻链接到网上,对图书内容进行评论、转发、推荐给好友、与网友交流阅读体会,向作者提问、领略作者写作的前前后后,实现线上线下的即时互动。等于为出版社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宣传推广平台,从传统平面媒体升级为新型多媒体平台,增加了图书销售的新渠道。
二维码能够利用手机的唯一性,精确地跟踪和分析每一个访问者的记录,包括访问者手机机型、运营平台、访问时间、访问地点、访问方式以及访问总量。只要图书营销人员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花心思去抓取、跟踪这些读者信息,统计、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就一定能为图书销售的投放作出部署,真正实现精准营销。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这组数据意味着二维码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二维码在图书出版行业的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但其使用前景却不可低估。目前在图书出版行业使用二维码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成规模的商业应用,出版社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和开发以用户为主导的二维码应用,提高图书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码”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