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3-08-15 00:51国小雨
海洋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渔船渔业

国小雨

(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1 绪论

1.1 发展远洋渔业的意义

从渔业发展历程来看,由沿岸到近海再到远洋,是海洋渔业的规律性进程,也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开始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列为本国的发展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各沿海国都投入了巨大精力、财力加以扶持,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惯例,远洋渔业被定义为:远离本国渔港和渔业基地,到公海或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产品运输等经济活动。通过发展远洋渔业,可以直接参与国际间渔业资源的竞争,使渔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加速渔业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且远洋渔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国内对海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同时也能保护我国近海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虽然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远洋渔业起步较晚,但一直是受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总的来说,加快发展我国远洋渔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且是水产品消费大国,由于捕捞强度的加大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导致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竭以及外海作业渔场日趋减少(崔锡壮,李永仁,2000)[1],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国内市场水产品的自给自足。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海产品消费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国民对远海处于生物链顶端的大型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发展远洋渔业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市场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由于远洋渔业是属于全球范围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开发性事业,涉及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复杂(黄金玲,黄硕琳;2001)[2],通过与国外建立互助互补的渔业合作关系,一方面充分开发了渔业资源,实现了双边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合作国的经济增长并满足人民对渔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

而且,通过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拓展渔业外向型经济,逐步改善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状况,实现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远洋渔业的开辟与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共享世界渔业资源,从而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海洋权益。

1.2 文献综述

李锦文(1999)[3]提出科学技术进步为发展远洋渔业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并认为发展远洋渔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管理层必须有超前意识,抓好教育培训来改变我国渔业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单薄等落后状况。关于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众多学者(孔祥泉,1999;金元良,2002;金仁元,2003)[4-6]形成了共识,认为远洋渔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国内水产品供应的增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以及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远洋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韩仍(2002)[7]指出我国远洋渔业目前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内市场的培育问题,二是人才问题。关于围绕调整远洋渔业结构、构建生产新格局等重大问题,云经才(2002)[8]探讨了中水集团的发展战略思路。王林堂(2003)[9]提出了加强远洋企业的规范问题,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保证远洋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吴鸿成(2003)[10]等认为远洋渔业工作既是政治性很强,又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从四个方面对远洋渔业公派出国人员进行选拔。石国臻(2004)[11]认为,我国的远洋渔业需要实现两个转移,一是从过洋捕捞逐步向大洋捕捞的转移;二是从以捕捞数量为主逐步向捕捞高附加值的水产品转移。此外还提出培养人才的“蒲公英效应”,即通过项目的滚动开发,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关于远洋发展战略,杨培举(2005)[12]指出我国远洋渔业目前面临着渔船落后、船员素质低下、国家扶持政策不够、缺乏科技投入等问题,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远洋渔船落后的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世界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对我国远洋渔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研究

2.1.1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历史

中国的远洋渔业于1985年起步,当时中国水产总公司组建了首支远洋渔业船队,从国内启程开赴西非水域,与沿海国家签订入渔协定,在他们的专属经济区进行捕捞,从此揭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序幕。1989年3月,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产业政策中,把远洋渔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在1990年7月召开的全国副食品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发展远洋渔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今后一方面要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会议还决定,国家“七五”期间实行的扶持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在“八五”期间继续实行。这为渔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2.1.2 中国远洋渔业现状

从1985年13艘渔船赴西非捕鱼到现在,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创业,我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捕鱼发展到渔工贸综合经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中的一支主力军。根据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生产企业已有116家,分布在三大洋的32个国家和地区海域作业,各类远洋渔业作业船只1 800余艘,其中鱿钓渔船约500艘,金枪鱼钓鱼船约400艘,拖网渔船约800艘,围网等其他渔船100多艘,从业人员超过5万,捕捞产量超过115万吨,年产值126亿元,远洋渔业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远洋渔业已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第一阶段,即以资源和国内市场换取先进的技术、资金和国际市场的转化;同时开始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第二阶段的探索。基本实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目标。

2.2 中国远洋渔业存在的问题

2.2.1 远洋渔业设备落后

经过多年运营,目前我国远洋捕捞船队和设备均已出现严重老化现象,已不能满足开发公海渔业高投入的需求,这成为我国远洋渔业所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船只设备陈旧老化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而且中国渔船数量庞大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矛盾十分突出,很多渔船仍在使用传统技术和作业方式,即使是新开发的几类大洋性渔船,也基本上是第一代船型,与世界上一些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差了两代船型。有些地区的远洋捕捞船只,大多数是由过去近海作业的船只改造的,总体上装备水平比较低,且技术储备不足,生产方式落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远洋渔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任何一环资金链的断裂,企业就将面临危机。我国现有的很多远洋企业都是股份制或民营企业,由于船龄老化,这些企业难以向银行获取抵押贷款,因此在资金运作上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职工投资、民间借贷。由于实力不足,这些企业只能忙于维持现状,面对逐年老化、抗风险能力不断下降的远洋渔业船舶,单位企业和渔民经济实力有限,资金缺乏,难以按要求配备高技术、高价格的船用设备,更无法对现有船舶进行及时更新换代。按照现行检验规则,很多渔船难以达到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远洋渔业的发展后劲。

2.2.2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远洋渔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陆农村的农民工,由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相关培训,该群体文化素质普遍不足,海上作业熟练程度偏低,海上安全作业的知识严重匮乏。而像船长这类的高级专门人才更是稀缺,现有的渔船管理人员不能掌握先进渔船的设备性能,缺乏应对危机和海上安全管理的经验,对国际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了解也不够。总体来看,我国渔民掌握先进捕捞技术和驾驭现代化渔业船只的能力不足。而发达国家的外派船员大多经过专门培训,在捕捞技术、经营管理等许多指标上都高出我国;另外,我国船员的风险意识较弱,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缺乏。

2.2.3 成本上升,资金投入不足

远洋渔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高燃油依赖度的弱质产业。每生产1吨远洋渔货要消耗燃油(主要是柴油)1~1.5吨,一艘大型渔船如拖网加工船的年耗油量在4 500吨左右,渔获成本中燃油是构成远洋渔业的主要成本因素。因此,远洋渔业在国际上被称为“石油渔业”。而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石油需求日益增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局势紧张等,致使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远洋渔业生产成本成倍增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资金问题已然成为制约远洋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苏联曾为发展远洋渔业投入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远洋渔业也都有政府出资开发。而我国目前远洋渔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大多由企业或个人自筹,政府除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外,资金投入很少。因此,严重制约了远洋渔业的发展。

2.2.4 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加大

目前,世界各沿海国的近海渔业资源基本上属于过度饱和开发阶段,所以许多国家都将目光移向公海,导致公海渔业资源压力剧增,资源紧张,有些种类渔获量呈迅速下降态势。因此,近年来国际渔业法律界通过了多条与公海渔业相关的重要协定和公约。

以前,发达国家经营的远洋渔业大多数属于大洋性渔业,他们凭着强大的工业实力,建立庞大的船队,在别国海域进行掠夺性捕捞。国际海洋法生效后,随着专属经济区和国际资源养护组织体制的建立,各沿海国家也都对自己国家经济水域的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规划,指定多项政策措施,将本国的经济水域发展成为“海洋牧场”,由“捕捞型”向“养护型”转变,限制甚至禁止对外国渔船开放,以保证本国海洋资源持续再生产。渔业资源管理也走向国际化,海洋渔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从过去“资源掠夺型”转变成“资源管理型”,以保证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保护的国际化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今后长期制约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2.5 产业不配套,布局不合理。

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的主要环节都放在捕捞,供给保障系统、渔获加工系统、渔获营销系统不健全,利润流失严重,特别是没有自己的终端品牌产品、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缺乏供给系统已成为制约远洋渔业企业发展的瓶颈。

3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注重科技研发,为远洋作业装备的生产和更新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我国远洋渔业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重视有关远洋渔业的科研工作,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海洋类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能动性。要注重基础性研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转化成果,提升远洋渔业科技水平;积极推进远洋渔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按照市场机制,由政府牵头,构建由企业、专业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科技创新体制,即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吸收国际科研成果,优化远洋渔业科技资源配置,实现国际科技资源共享。

2)加强对远洋作业船员的培训力度,为管理人才制定职业规划,为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渔船船长及船员责任重大,亟待建立远洋渔船船长及船员培训计划,以提升我国渔船从业人员素质。国内各个大专院校应该针对远洋渔业开设相关专业,为国家培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重视建设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对船员定期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培训,包括自救能力、业务素质、捕捞技术、风险意识、环保意识、政治意识、外语水评及国际相关法律常识等;建立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机制,组织船员定期赴远洋渔业发达国家进行观摩学习,或聘请国外该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或专家进行授课,多创造机会与他国船员交流经验等。很多专业过硬的船员为了增加收入会受聘于外籍渔船,造成人才流失。因此企业对具有管理能力的船长和船员要制定个人的职业长期发展规划,并提高各方面的福利待遇,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应该把远洋渔业人才培育和储备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只有建立起过硬的人才队伍,我国的远洋渔业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地可持续发展。

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为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远洋渔业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的产业,但又是解决国内渔业捕捞强度的重要出路,给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休养生息的机会,并且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远洋渔业既是企业行为又是政府行为。利用世界渔业资源,把世界其他地方的资源转化为本国企业的利益,这本身就是带有国家利益的行为。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的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对其远洋渔业的发展都进行了专项扶持。在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每年提供远洋渔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加大资金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和民间资本流向远洋渔业,此外,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补贴,实施利息补贴、贷款优化行政审批以及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多形式集资,扩大积累,解决渔业发展资金短缺。具体来说,我国远洋渔业在资金扶持上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对远洋渔业的补贴分别是通过捕捞准入安排提供补贴和向远洋渔业船队直接提供补贴。日本则通过拨出专项资金,调查渔场资源,并为更新渔船装备提供优惠贷款以及收购报废渔船等,为保护其渔船设备技术不惜将报废渔船全部炸沉。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晚,底子薄,更需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从而加速远洋渔业的开发。对于自筹资金建立远洋捕捞船队和综合支撑服务体系的企业,国家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政策上予以倾斜。

4)调整远洋渔业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为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的远洋捕捞技术,改变过去传统渔业的作业生产方式,像远洋渔业水平先进的国家学习,这样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捕捞、加工、贸易相结合,走综合经营的路子。加强产品的分级、收购、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废弃或销毁等阶段的管理;建立具有新鲜、卫生、安全等特色的国产品牌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积极拓展水产品综合利用开发;而且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还要注意建立自己的补给系统和基地。与国际同行建立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巩固已有渔船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国际渔场,拓展我国远洋渔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改变我国远洋渔业不合理的发展局面,具体说来,就是要使我国远洋渔业成功加入世界四大渔业经济圈,即南美渔业经济圈、东北亚渔业经济圈、南亚渔业经济圈、以及西非渔业经济圈。参与国际渔业和竞争与合作,还应根据世界三大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对远洋渔业生产布局适时进行调整,对渔业资源较丰富的海域实施重点开发,使我国远洋渔场在国际市场中争取较大的占有比重。

5)加强远洋渔业的行业管理,为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主导力量

根据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经验教训,鉴于远洋渔业政策性强、涉外性强的行业特点,向世界先进的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学习,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均是依靠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通过行业管理提高行业效益。我国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辅助远洋渔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制定远洋渔业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远洋渔业的特点完善配套管理办法;此外还要加强各省市、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组织协调,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整体的合力,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第三要强化渔业信息的交流,正确的引导远洋渔业的发展,通过行业本身的相互协作,沟通信息,一致对外,达到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目的。第四应加强对远洋渔船的出入境管理。

6)完善远洋渔业产权制度和政策性保险制度,为远洋渔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远洋渔业产业结构,首先要巩固过洋性远洋渔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大洋性远洋渔业,鼓励远洋渔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扎实推进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提高远洋渔业竞争力;加速建立远洋渔业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渔船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减少国有控股公司数量,采用国家参股形式,吸引中小资本参与,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经营主体的产权关系,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出让经营权以及出让收益权、转让和抵押回收资金,还可通过入股、租赁、拍卖等形式,盘活资金,提高效率,使各种生产要素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逐步开展远洋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远洋渔业政策性保险提供法律依据,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其进行政策性补贴,还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强宣传,并树立典型,强化保险意识,建立雇主责任保险、船员伤亡最低赔偿标准以及远洋渔业互助保险体系等,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的实现形式,并对其范围、经营原则进行明确界定;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风险补偿金和互保资金的监督,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使用安全;公开展开承保及理赔工作,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切实维护广大参保人的利益,促进我国远洋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7)遵守国际渔业协定,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养护及管理工作,确保我国远洋渔业能够与世界接轨并可持续发展

从事远洋渔业的企业必须熟悉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渔业协定,考察捕捞活动所在国家的政治体质,熟悉该国与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发生纠纷,这样才有利于远洋渔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无论是从事远洋性渔业还是大洋性渔业的企业都要坚决地遵守国际海洋渔业法规,争取与所在国政府与人民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在双赢的基础上争取更为宽松的入渔政策。为营造有利于我国远洋渔业的环境,还应积极争取参与各区域性国际渔业组织以及参与区域渔业养护工作,保障远洋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应善用现有国际与民间渔业机构,建立参与全球性渔业会议活动的渠道。为争取国际渔业组织对我国有利的发展,我国应将渔获数据的搜集、统计和评估系统纳入渔业管理制度。为落实推动责任渔业制度,实践兼顾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的均衡发展,我国渔业从业人员应率先建立海洋环保尖兵的观念,重塑我国国际渔业形象。

8)提高国际竞争力,重视新型远洋渔船的自主研发与建造

近几年国内已经开始关注远洋渔船的重要性,一些大型造船厂也开始着手研发建造远洋渔船。随着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萎缩,发展具有强大捕捞能力的远洋船队势在必行,这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一些特种捕捞船只(如南极磷虾)都是依靠进口或购买二手船只,与发达国家的捕捞生产能力相差甚远。国外渔船的先进设备和一些核心技术却一直不对我国公开,以维持其在远洋捕捞领域的优势。因此我国要自行设计并建造具备机械化、自动化、节能化的大型渔船。并且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在渔船使用材料上可以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环保材料。鼓励国内的渔船修造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要求,对远洋渔船装备进行工艺研究,按标准化要求设计新船型,完成对现有渔船的升级工作,增强我国远洋捕捞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 结论

我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由惨淡经营发展至纵横各大洋,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世界各国人民对海洋渔业生产的需求加大,外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建立,造成了我国远洋渔业渔场的缩减。国际公约要求各国远洋渔业捕捞船只承担养护责任,并进行责任制渔业管理,对非法以及不遵守规范的渔船,也要求渔船船旗国纳入国内法,给予严厉制裁。远洋渔业的发展,纵横各大洋,也是国土的延伸,国力的展现。一方面我国必须正视国际规范,认真执行责任制渔业,并积极参与三大洋分区的国际渔业组织,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资源养护计划,实现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借以提高我国形象。此外,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远洋渔业的结构,船队的减船更新,也需大刀阔斧进行,以增强我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避免我国从业者遭受重大损失。

[1] 崔锡壮,李永仁.关于发展远洋渔业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水产,2000(11):76-77.

[2] 黄金玲,黄硕琳.国际海洋法与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J].海洋渔业,2001(2):57-59.

[3] 李锦文.发展远洋渔业亟需加强教育培训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3-75.

[4] 孔祥泉.对发展远洋渔业的几点看法[J].科学与管理,1999(4):28.

[5] 金元良.浅论远洋渔业在海洋环保中的意义[J].山东环境,2002(6):21-22.

[6] 金仁元.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远洋渔业的龙头先导作用[J].海洋渔业,2003(4):6-8.

[7] 韩仍.加大对远洋渔业的研究和支持力度[J].中国渔业经济,2002(1):24.

[8] 云经才.开展战略管理指导远洋渔业结构调整[J].中国渔业经济,2002(6):21-22.

[9] 王林堂.关于加强远洋渔业企业规范管理的探讨 [J].中国渔业经济,2003(2):28-29.

[10] 吴泓成,石国臻.远洋渔业出国人员的选派和管理 [J].上海企业,2003(7):25-28.

[11] 石国臻.远洋渔业跨国经营与人才培养 [J].上海企业,2004(11):48-50.

[12] 杨培举.中国远洋渔业直面海洋寒冰[J].中国船检.2005(8):14-17.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渔船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千舟竞发
远洋渔业发展35周年专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南海灯光围网渔船改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