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及解决之道

2013-08-15 00:50杜秀清杨茜渊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态

杜秀清杨茜渊

(1.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2.山西大学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飞速发展,但就业困难、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时引发恶性事件,这些问题及矛盾事件的发生透露出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是这些事件共同的特点。因此,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一、当代中国社会心态问题的主要表现

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社会心态产生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体,又以一种整体的形态存在和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态总体上良性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大多数人,自尊自信、务实进取、理性科学、开放包容等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仍是主流。但社会心态问题依然大量存在,部分社会成员表现出轻信盲从、感情冲动、自卑自大、狭隘偏激、利益至上、不思进取、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等社会心态,且有滋生蔓延的趋势,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将会对社会安全、社会和谐构成威胁。具体来说,社会心态问题主要有:

1.焦虑浮躁,愤怒暴戾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交往和社会需求增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增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增多,人们焦虑浮躁、愤怒暴戾的心态大量出现,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群体,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心态。焦虑来自于担心、牵挂和对未来缺乏信心和希望;浮躁就是轻浮急躁、不沉稳,焦虑浮躁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产生愤怒暴戾情绪。当人们的愿望不能实现,行动受到限制,或者受人侮辱、上当受骗、权利被侵犯、恋爱受挫折、隐私被别人发现等都会产生愤怒情绪,往往会使原本十分和气的人变得暴躁,变得愤世嫉俗、难以相处,甚至会转变为攻击行为,转变为对他人的侵犯和对个人的伤害,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直接的威胁。厦门公交车纵火案就是失去理智的情感宣泄。

2.自负狂妄,放纵轻慢

自负狂妄者以自我为中心,以为地球离了自己就难以转动。工作生活中总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舍我其谁的样子,从此不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种生活态度必然导致放纵轻慢。放纵轻慢者就是生活上无节制、秩序上不知自律、权力上滥用胡为、人际关系上轻慢妄说。放纵轻慢者,唯我独尊、独贵,不尊、不敬天下万物苍生。有这种心态的人总是自以为是、胆大妄为,有时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如少数领导干部自负狂妄,工作作风漂浮,漠视群众疾苦,消极作为或不作为,对待群体性事件往往掉以轻心,导致事态难以控制。

3.狭隘偏执,怨忿贪婪

狭隘偏执常常表现为当事人的心胸狭隘、思想狭隘,容不得人、容不下事。观察问题片面、一根筋,处理事情情绪偏激、言辞偏激,对人或事常常抱着一定的成见,偏听偏信、刻板过激,甚或导致怨忿贪婪情绪。怨忿的人,不满社会不满现实,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会让他感到满意,必然导致贪婪。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怨忿贪婪者经常是自我麻烦的制造者。事实上,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多数罪恶,都是由怨忿贪婪造成的。例如,不择手段的财欲,难以满足的贪欲,难以填补的权力欲,欺世盗名的名欲,胆大包天的色欲等等。

4.嫉妒太强,牢骚太盛

嫉妒即嫉贤妒能,实质是嫉名妒利,嫉妒学问和才华带来的名利。嫉妒的人见贤不是思齐,而是妒火中烧,进而是中伤贬低、牢骚满腹。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与他人相齐。”牢骚源于不满足,不从自身反省,而是一味埋怨他人、埋怨社会。牢骚太盛者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亏待了自己。嫉妒太强牢骚太盛者,对人有害,对己无益,容易涣散人心,影响团结,败坏士气,不利大局。如工作生活中有些人因不满老板或上级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而牢骚满腹,虽然能解一时之“痛”,最后却使自己断送职场发展机会。

5.炫富喧嚣,装穷冷漠

喧嚣使人张狂,炫耀财富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寄托。炫富喧嚣者大肆展现财富,可以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甚或如“男子烧钱点烟网上炫富”。又如郭美美炫富喧嚣,折射出国人的不健康心态。装穷是富人的一种相对弱势心态,这种富人之间的相对弱势心态一旦被认定和强化,它就会变成一种真正弱势心态——冷漠。冷漠就是麻木的同义语,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就是无动于衷。冷漠者心灵扭曲、漠视社会、漠视万物,对生命垂危者不能伸出双手,对一时想不开的人甚或怂恿、充当看客。2011年10月,2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车先后碾压,2个司机和18位路人“围观”,充分说明人心的冷漠及对生命的漠视。

6.诚信缺失,怀疑一切

彼此信任、真诚对待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1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在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许多问题,如食品制造、药品制造行业信任危机,房地产业、广告业信任度低下。由于诚信缺失,老百姓“怀疑一切”,彼此不信任普遍存在。同时,在诚信成本太高,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事故不断上演,社会信任受到考验。如万科深陷安信“毒地板”门、立顿茶包被曝含高毒农药、可口可乐身陷“含氯门”等事件都是不诚信而导致的后果。

二、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社会心态问题反映的是社会心态方面一些消极、负面或不健康的倾向,它是改革发展的产物,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制定对策并解决问题。

1.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完全相同,势必产生大量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利益群体心态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众多不良社会心态的滋生、蔓延。

2.收入差距扩大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随着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公平正义部分缺失,必然导致国民心态失衡。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里必然产生许多问题,仇富仇官心态随之大量滋生蔓延,诸如“瓮安事件”、“石首事件”就是“仇官”“仇富”偏激心态不断被放大而导致的。在农村,失地农民大量存在。多起上访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上访者是因失去土地而又未得到妥善安排、合理补偿的农民。在城市中,一些企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曾经为国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退休早,生活很困难,有的地方,最低生活保障线还不到800元,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由于收入差距拉大,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焦虑浮躁、愤怒暴戾社会心态大量存在。

3.就业不充分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就业问题仍然是影响改革发展的大问题。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和现有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远远大于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农二代”大幅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本身的就业压力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同时存在,使就业和再就业的困难局面难以在短时期根本扭转。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新的就业难题,成为当前主要社会安全隐患。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仇富暴戾、怨忿贪婪心态产生就不足为怪。

4.部分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有弱化的趋势,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在削弱。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组织教育管理严重弱化。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不走群众路线,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过问不够,群众利益受损或遭受侵害时,又不能及时通过正常的途径反映和解决,必然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现象增多,狭隘偏执、愤怒暴戾、放纵轻慢心态同时增多。

5.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机制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要通过利益表达来完成,而政府设置的利益表达渠道单一,仅仅通过信访机构来表达。现实情况是单一化的信访形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群众诉求的需求,诉求多元化与诉求渠道单一化的矛盾日益凸显,大量的社会心态问题随之产生。同时,由于利益表达能力的不平衡,能力表达弱势群体面对合理合法利益诉求求助无门时,会产生失望、愤怒情绪,倾向于用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表达,陷入“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误区,导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心态。

6.一些干部作风不好、能力不强是社会心态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有的干部高高在上,不注重深入群众、解决群众疾苦。有的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有的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强,对容易酿成事端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缺乏预见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政企关系、工人失业、农民失地、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缺乏对策。在这种情形下,有可能滋生喧嚣愤怒、怀疑暴戾的仇恨心态。从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事件看,一些地方群众反映的问题并不大,情况并不复杂,处理也不难,然而却没能得到解决,以致小事变大,甚至使矛盾激化、升级。

三、构建健康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基于目前中国社会心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正确对待问题,并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努力构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良好环境。

1.关注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是培育健康心态的基础

民生问题既是涉及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又是涉及社会成员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及时关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医疗、就业、住房、治安、环保等民计民生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心态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公众社会态度的监测,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力求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完善社会保障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加大发展力度,着力解决贫富差距、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是培育健康心态的关键

加大发展力度,充分认识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与问题,从根本上说仍要靠加快发展步伐来调整和解决。只有加快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定,在发展中促转变、调整、提升,把社会财富做大做强并分配好,才能为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供基本前提,才能有效避免社会成员因资源短缺、机会稀少而产生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对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诸如贫富差距、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要教育大家客观对待。要看透“财富”问题,要有“善富”心态,充分认识富人即“能人”,拥有巨大财富的富人是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群,是带领社会进步的人群。要理解就业困难只是发展中的暂时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3.加强制度建设,注重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石

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健康心态长期性的、治本的策略。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注重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培养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广大干部中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教育广大干部真正树立公仆意识,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利益集团。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民主意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地使自己置身于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之下。教育广大干部转变作风,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教育广大干部力争做到工作中少一点“我没时间跟你闲扯”的粗鲁,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只有广大干部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切实做好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使老百姓不仇富、不仇官,心态积极健康。

4.注重人文关怀,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方略

心态问题的解决终究靠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积极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需求,注重对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关注心态情绪、关切心理诉求、关怀身心健康,只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有效的心理疏导才能剔除不健康心态。同时,要充分认识不良社会心态需要“出气口”、“减压阀”,构建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是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如各种热线、信访机构、公众听证、调查系统、媒体公示等。对于群众利益受损问题,政府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舆论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博客等现代网络工具,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这样,有利于人们对事件真相的了解,有利于社会公众心态的疏导。

5.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导向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和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理念,不断增强其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引导人们把个人价值追求和国家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营造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具有的不同优势,各负其责、各扬其长,努力把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贯穿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6.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的发展方向,也是全体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自尊自信就是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能够克服自卑,摈弃自负和虚荣,自觉维护自尊的人格。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可以积聚情感正能量,消解自负狂妄、放纵轻慢、狭隘偏执等负面情绪。理性平和是指面对社会发展不良现象、发展不公平漏洞这些任何社会和国家都会出现的情况,面对各种利益得失、精神挫折以及待遇不公等,不会失去对主流价值和美好精神的坚守,就是身在低谷,遭受挫折,经受不公,也应该多树立化险为夷的意识,多张扬恬淡潇洒、乐观自信、博爱大度、包容宽容、放眼未来的海阔天空的胸怀。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社会期待,有利于引导人们从现实可能性出发,形成合理的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期待。积极向上强调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内在精神动力,着力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炫富斗富等不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整个社会呈现和谐安宁、奋斗进取的大好局面。

猜你喜欢
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0”心态,“1”状态
余男:女主角就是一种心态
偏科首先偏的是心态
心态决定眼光
真正的挑战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