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云
新世纪以来,非常规突发事件以其巨大的破坏性、应对的复杂性以及频发的态势,引起党和政府及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其危害性,是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非常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的问题,适于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我党应对“非典”、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疆打砸抢烧恐怖主义事件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现实经验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出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相关规律,以指导今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反映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本质属性及其发展演化机理,蕴含着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厘清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刻阐释新世纪以来我党成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经验的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提升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多元化程度的加深,现代社会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系统越复杂、越巨大,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依赖性越强,系统的脆弱性越明显,越容易发生非常规突发事件。进入新世纪以来,非常规突发事件因其危害性、多样性、多变性、应对的复杂性,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相比,学界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不能否认专家学者们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界定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马国庆、王小毅把非常规突发事件描述为日常进程中几乎不发生的,很难被纳入常规的管理范围,事件发生时,当事人没有或者很少有相应的规则可以依循,影响面很大,且容易发生次生灾害,从而带来长期的不可控负面影响事件。刘霞则把非常规突发事件定义为,发生前兆不充分、诱因不明确,在社会生活中突然爆发,前所未遇、猝不及防或防而无效的,人类难以预料或即使有所察觉但用常规管理方式仍然无力应对,具有明显复杂性特征和潜在衍生危害,破坏性极为严重,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危及社会秩序的突发事件。张成福、杨兴坤认为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没有明显征兆,原因错综复杂或原因不明,具有连锁反应,极具破坏性,社会影响极大,以传统应急管理措施难以应对的突发事件。
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他们给出的定义基本上把握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本质属性。但是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本质属性归纳的不全面,容易导致非常规突发事件外延的扩大,模糊了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常规突发事件的界限。事实表明,当今发生的一些非常规突发事件,虽不同于具有传统安全威胁的战争,但是具有突破国土疆域的界限,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的本质属性。根据归纳法原理,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内涵的描述需要囊括其所有的属性,其定义才是科学的,其边界才是清晰的。当今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演化规律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内涵理应包含具有非传统安全威胁性的本质属性,这样才使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定义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根据当前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现实表象,本文认为,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征兆不明显,产生原因不明或错综复杂,突然发生,具有潜在的次生和衍生危害性,对国家公共安全破坏性巨大,用传统的应对方式比较困难,具有非传统安全威胁性的突发事件。这样的界定,厘清了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常规突发事件的边界,指导人们及时准确地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做出科学判断,从而主动地防御和积极应对。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是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警、综合应对的重要依据。明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有利于提高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主动性、针对性。综合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表征,与常规突发事件相比较,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1.不可预测性。“非典”事件、特大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事件表明非常规突发事件都具有明显的不可预测性。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产生多大程度的危害等大都难以预测。这是由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巨大性决定的。由于社会系统的巨大性和复杂性,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蝴蝶效应明显,导致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前没有明显征兆,具有不可预测性。
2.突发性。新世纪以来的非常规突发事件表明,与渐变型的突发事件不同,非常规突发事件孕育过程非常复杂和隐蔽,发生前征兆不明显,往往以突如其来的形式迅速发生,快速发展演化,令人始料不及,毫无防范,仓促应对。
3.快速蔓延性。从“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非常规突发事件传播的速度特征来看,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借助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蔓延的特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则会扩大危害范围,加大危害程度。
4.连锁性。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会产生连锁反应,由一个领域波及到另一个领域,由一个地区波及到另一个地区甚至全球。如非典事件,由公共卫生领域波及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由一个地域波及全国,然后波及世界。
5.难以认知性。由于人类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非常规突发事件自身的复杂性,人们尚未把握一些类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传播及破坏的机理,因此加大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难度和风险。
6.高度的威胁性。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常规突发事件比较而言,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高,应对风险大,加之具有不可预测性、快速蔓延性、连锁性以及难以认知性,危害程度会进一步放大,表现出高度威胁性的特征。
7.高风险性。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产生、演化变动不居,对其发展演化趋势难以把握,往往导致应对措施无效甚至产生衍生危害。
8.非传统安全威胁性。非常规突发事件虽不表现为军事、政治、外交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的形态,但是一些非常规突发事件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成为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污染、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海盗等。
9.应对的复杂性。由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难以认知性,连锁蔓延性、高度风险性、非传统安全威胁性等特征,因此,应对过程中即情即景决策多,应对主体多,协同应对要求高,使得应对措施、应对程序、应对方法手段都变得复杂。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表明,其应对的复杂性及其难度,以及积极应对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执政风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社会这一巨系统的“熵”不断增大,即人类社会系统走向无序,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使人类社会步入高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增大,社会的脆弱性增高,并且呈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呈现以下态势:
1.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历经了非典事件、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新疆打砸抢烧事件等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和频发的态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社会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
2.国际事件国内化、国内事件国际化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蝴蝶效应”明显。无论是非典事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事件,还是新疆打砸抢烧恐怖主义事件、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等等,都呈现出借助各种介质,突破国家疆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蔓延,表现出国际事件国内化、国内事件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增大了我党的执政风险,对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深刻总结我党以往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借鉴,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常规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以保障国家公共安全。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经验,具有鉴往知来的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降低我党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管理中的脆弱性,提升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以来,在应对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党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领导作用,快速反应,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力量,成功应对并善后处理了各种重大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非常规突发事件,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目前,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威胁的背景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应急观念,关口前移,实现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应急转变。这就要求我党,一方面要树立国家安全观,把非常规突发事件纳入国家安全范畴来综合管理;另一方面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主动消除和降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虽然当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非常规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但是,任何非常规突发事件都是风险因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树立起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做好应急准备的同时,注重对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因子及其耦合效应的监测、评估、处理、预警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常规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以降低国家安全风险。
任何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都是在总结以往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起来的。我国“一案三制”、“一网四库”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是我党在总结以往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到位,面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高发态势,要求我党在吸取以往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降低应急管理中的脆弱性为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和政权组织的核心领导,不仅在国家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更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非常规突发事件往往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导致社会恐慌,严重破坏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威胁国家的安全。在危急时刻,党领导作用越发凸显。新世纪以来,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我党表现出强大的组织领导和社会动员能力。通常是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应对和善后工作,号召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号召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去。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和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转“危”为“机”。这些经验,是我党成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法宝,有利于指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担当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水平,赢得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新世纪以来,非常规突发事件跨国连锁的特征愈加凸显,威胁着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全球安全。提升国家的应急能力,控制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外溢效应已成为各国执政党共同担当的责任。我党在应对非典事件、甲型H1N1、恐怖主义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方面快速反应,动员社会力量,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率领全国人民共同应对;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的执政党形象。系统梳理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这一经验,有利于我党扬长避短,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领域,积极主动地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发挥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共同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保障人类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向世界各国展示负责任执政党和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在应对“非典”事件、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过程中,创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这一理念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和执政过程,并且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以人为本”是我党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崇高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的崇高理念,使我党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以此为指导统筹安排应对的各项工作。汶川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救援,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这场特大灾难。我党在应对汶川地震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快速反应,举全国之力,积极救援,妥善安置灾民,快速恢复重建,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使我党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预警和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损失;使我党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时、客观地通报突发事件的信息,稳定社会情绪,为成功救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秩序保障。我党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事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采取科学防控策略,严格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密切接触者实行严格的隔离医学观察,加强监测、报告,每隔一段时间公布疫情,提高公众对甲型流感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快疫苗研发,有效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也降低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及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正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才使得我党能够快速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举全国之力,攻坚克难,善始善终,取得应对南方雪灾、非典、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的胜利,同时也彰显了应急响应速度快,社会动员能力强的中国共产党的应急特色。
新世纪以来,我党积极稳妥地处置了不同类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无不依赖于我党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同时也把我党锻造成一个组织严密、具有较强的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科学决策,指挥有力,决策迅速、果断,科学、统一协调有力,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还是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和平息新疆打砸抢烧事件,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危机关头始终站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团结带领群众,共赴危难、共克时艰,充分发挥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人民安危、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冲锋在前,危险在前,以自己的先锋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转危为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系统分析我党应对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不难发现,加强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国际合作,为我党成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一是加强监测预警,使应急管理工作关口前移,把非常规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党以非典事件为契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掌握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尤其是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制订了《全国流感监测方案》,由209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354家哨点医院组成一张流感监测网络,为战胜甲型H1N1流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快速反应,抢得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有利时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决定了其应对的紧急性和时效性。非典事件后,我党加强了“一案三制”的建设,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还是新疆打砸抢烧事件,我党都是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组织力量,全面展开应急行动,抓住黄金时间,控制了事态,防止其扩散、蔓延。三是科学处置,提高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有效性。我党认真研究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不同的事件采用不同的处置策略、做到处置方式得当、处置手段科学。如我党吸取应对非典的经验教训,针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点,采取了联防联控工作方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而不是完全隔离控制;只对重症病例及高危人群集中收治,对轻症病例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这种处置策略,实现了应对效用的最大化。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我党充分认识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连锁性和非传统威胁性以及在应对过程中的国际责任,加大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国际合作交流的力度。无论是非典事件、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还是打击恐怖主义,加强了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为赢得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非典事件后,我党加快了应急立法的步伐,使我国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步入了法治轨道。2007年8月30日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确立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界定了政府、领导干部、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责任。在赋予党员干部应急处置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也规范和限定了党员干部的自由裁量权,提高了各级党员干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2008年6月又颁布实施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了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党在应对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面对当代非常规突发事件呈现出高发和复杂化态势,需要我党继往开来,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执政水平。
非常规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对我党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党清醒地认识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威胁性已经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层面,提高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时刻警醒自己,增强忧患意识。要加强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进行周密的顶层设计,把非常规突发事件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规划管理。地方党委要树立风险意识,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美国、欧盟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经验,立足地方实际,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加强对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的监测预警及管理工作,不断创新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降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快速蔓延性、应对的复杂性、高风险性、连锁性及非传统威胁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处置和应对必须采取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策略。这就要求我党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形成责任到人的监控和处置网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责任体系,明确其责权利。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党的基层干部风险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和现场即情即景决策能力的培训。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培养党员干部勇战风险、攻坚克难、顽强应对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处置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立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很多领域还存在着空白,已有的法律、法规滞后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单项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现实问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要求,亟待修订、完善。这就要求我党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订完善,加快对各种单项法规的编纂工作,建立统一、协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同时在学习借鉴美国和俄罗斯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要尽快制定《紧急状态法》以指导政府应对诸如暴乱、恐怖袭击、地震、传染病、核泄漏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学习借鉴美国及韩国的《反恐怖法》、日本的《反恐特措法》,制定一部应对恐怖袭击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有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应急平台体系是我党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进行组织协调、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基础。目前,当务之急要加快全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其高度的威胁性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及时、全面、真实、客观地向社会通报信息,是我党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实施社会动员,引导社会舆论,整合资源,有效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安抚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在这一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党和政府已不再是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唯一信息源,公众和媒体已成为公众议程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发布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并即时发布党和政府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过程,进行即时监督、即时评论党和政府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如果党和政府不及时、客观地引导,往往导致社会层面谣言四起,小道消息满天飞,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降低我党的公信力,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这就要求我党必须担当起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消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一是强化我党信息公开观念,深刻认识公开非常规突发事件信息是我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义务。不仅仅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建立透明、民主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中,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的预警阶段,我党都要坚持主动、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公开。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对信息公开的主体、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方式、公开对象等做出明确规定。第三,要确保媒体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以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要与各类媒体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从制度上保障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探究、还原突发事件真相的权利。同时积极引导舆论导向,真正使媒体成为解决危机而不是扩散危机的重要力量。
非典事件、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新疆打砸抢烧恐怖主义事件的应对实践表明,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我党需要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方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我党树立危机治理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党、政府、社会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应对体制。要求我党加强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管理的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尤其是具有专业化救援技术和技能的社会组织,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到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中来。这些社会组织具有整合资源、处置效率高、专业性强、维护社会公平等优势,可以通过提供资金、人员服务、组织协调等方式直接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可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同时降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管理成本。同时,学习和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力度,着力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中德合作项目——第一响应人培训为契机,在我国尽快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以提高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应对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整合全球的力量,实行全球共治。这就要求我党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担当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一方面和国际社会分享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理念,在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广泛开展信息交流、早期预警、危机管理和技术互助交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科技等手段,推动国际社会建立防范和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1]马庆国,王小毅.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影响当事人状态的要素分析与数理描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9,(3).
[2]刘霞.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群决策网络:面向多网耦合的情景-权变理论与方法[J].2009,(5).
[3]张成福,杨兴坤.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与教训——以H1N1甲型流感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2).
[4]姜卉,黄钧.罕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实时决策中的情景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贺雪峰.回归中国经验研究——论中国本土化社会科学的构建[J].探索与争鸣,2006,(11).
[6]林鸿潮,詹承豫.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法的重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9,(7).
[7]戚建刚.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5).
[8]赵云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
[9]岳会丹.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强化党的执政形象[J].西安社会科学,2011,(5).
[10]周建伟,赵兰郁.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与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0,(5).
[11]刘永志.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执政形象创新[J].理论月刊,2009,(9).
[12]唐明勇,高岳仑.中国共产党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理论探讨,2005,(4).
[13]张衍前.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回顾与思考[J].理论学刊,2004,(3).
[14]陈秀梅,于亚博.科学应对突发事件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J].理论与改革,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