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影响问题研究

2013-08-15 00:49坤熊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网民领导监督

赵 坤熊 辉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2.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江西 南昌 330031)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给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水平和执政方式带来了诸多机遇,精准掌握虚拟社会的发展规律,把握网络时代的主动权,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

一、网络虚拟社会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

1.利用网络虚拟社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领导干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提升

网络虚拟社会既是网民集聚的地方,也是民众智慧集结的中心。随着民众参政议政热情的增长,简单的浏览信息逐渐转变为网上“政民互动”,再到更高层面的诉求表达、抨击时弊、建言献策等,无不体现着广大网民的无穷智慧。同时,网络虚拟社会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屏蔽了种种利益保护驱动下对于信息的封锁,一方面弥补了领导干部决策时的不足,为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了公共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1]。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不少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开通官方微博、QQ群和党建论坛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加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感,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利用网络虚拟社会的自主性和便捷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的问题、公众的需求正朝着个体化、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网络虚拟社会的这种离散化、无中心的存在模式,打破了传统执政模式下群众相对统一、单调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表达[2]。例如,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产生时,民众会通过政府网、政务信息平台等载体与政府对话,表达个性诉求;在干部任免公示期间,积极参与监督;重大项目安排时,献言献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办公要求,有利于促使领导干部主动了解民情民意,转变以往传统的被动办公现象,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促使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更加坚持群众观点,自觉走好群众路线。同时,网络虚拟社会的便捷性突破了传统的执政服务方式,领导干部足不出户也可以服务群众。

3.利用网络虚拟社会的全天候性和匿名性,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要求进一步严格

网络虚拟社会的监督具有全天候性,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网上的一言一行,有时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种雷人言语、各式不当行为都将在广大网民全天候监督之下现行,“表哥”、“天价烟局长”就是例证。适应网络虚拟社会这一特性,有利于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监督,利用网络监督的长效性、全覆盖性,震慑领导干部思想中消极成分,使其不扩展蔓延。同时,网络虚拟社会的匿名性为广大网民监督领导干部提供了便利条件,消解了人们发表言论和看法的各种风险和顾虑,使民众能够通过任一网络终端自由参与和发表言论、提供相关线索和材料。例如领导干部年度评优、优秀共产党员网络投票、群众满意公务员评选等活动,促使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查找不足。

4.利用网络虚拟社会的信息共享性和海量存储性,领导干部的理论视野和能力素质进一步拓展

网络的自由性能让网民在任何时刻和地点获取所需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互联网以其无限制的复制和下载特性使其具备了巨大的信息量,能够满足各类个性需求。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无论领导干部身处何方,只要有学习意愿,均能及时在网上获取信息、下载资料。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和便捷途径,领导干部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人机交互,共享海量资源,推动领导干部由专业素质型向复合素质型转变。

二、网络虚拟社会对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

1.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对政治生态的改变,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

开放的网络虚拟社会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刻改变普通民众生活的同时,引起的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正逐渐改变着政治环境。特别是一些网络技术上领先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利用网络通道对它国倾销本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产品,意欲瓦解分化它国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图谋,从上世纪的东欧剧变,到近来的“茉莉花革命”、“橙色革命”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网络信息的接触、鉴别、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

2.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对民主进程的推进,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

随着网络普遍应用,群众民主素养的提升,人们通过互联网交流价值观和思想理念,表达政治诉求的意愿越来越强。但有些领导干部受长期官本位思想影响,执政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网络民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对网络问政的推动,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

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为人们自由发表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激发了他们对网络问政的热情。比照规模庞大,素质日趋提高的网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互联网的能力明显不强,还存在观念、机制、方法上的不适应,导致了领导干部在新兴媒体应对上的“不知是敌还是友、不知是爱还是恨、不知当讲不当讲”的困局。

4.网络虚拟社会发展对监督手段的丰富,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

随着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网络监督孕育而生,它带来的监督方式、监督力量、监督影响、监督效果,是传统的舆论监督形式所不能比的[3]。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网络舆论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影响了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知网络特性,强化领导干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

1.正确把握网络虚拟社会的重要性。互联网的发展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谁也无法阻挡。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审视网络体现出的影响社会舆论 “主力军”、汇集社情民意“信息库”、汇聚爱国力量“发声台”、充当社会监督“监控器”的地位和作用,从全局高度正视互联网政治、善待互联网媒体、接受互联网监督。

2.辩证分析网络虚拟社会的两面性。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新事物,它的异军突起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推进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使得我国公民在民权、民意等方面的表达较之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广泛和自由[4]。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中谣言诽谤泛滥,极端言论肆意,不仅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也使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受到了挑战,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稳定的管控难度[5]。

3.发展看待网络虚拟社会的可为性。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不仅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构和再造,同时也已经具备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某些社会特征,即网络已经实现了充分的“社会化”,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大发展潜力的新的社会形态。可以说,在网络虚拟社会这一新的空间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将大有可为。

(二)注重网络思想政治建设,保持领导干部在网络虚拟社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1.创建主题教育专题网站。密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运用新技术,创建主题教育专题网站,努力把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紧贴时代特点,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创新,深入剖析国内外各种理论、思潮、观点的利弊,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2.构建丰富多彩的网络家园。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带有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特色的网站、网页,开设各类论坛,搭建领导干部与普通干部、群众的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咨询,及时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道德建设;丰富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内容,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另外,要通过视频教学、个人DV、知识竞赛等手段,寓教于乐,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进而引导领导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网络社会的道德示范者、诚信风尚引领者、公平正义维护者。

(三)加强网络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执政管理能力

1.建立网络培训制度。把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和建立学习型政党的系统工程中,各级组织和各单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党校进行专题培训、单位组织专题讲座。要与时俱进,充实领导干部考评内涵,把网络能力素养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考核的范畴[6]。

2.建立实时上网制度。首先要从制度上规定领导干部的上网时间,定期了解网络舆情,开展网络调研。其次要大力创新并提倡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导干部个人的网络应用模式,如开通QQ空间、个人博客以及微博、建立个人主页等,特别是要到全国性的或者本地的重要论坛和网民建立互动交流,积累人气,提高领导干部准确研判社会舆情的能力。

3.建立网络议题应对制度。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应在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把握社会群体心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网络议题应对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对各自工作领域内网民所关心的议题进行积极回应和正确的引导,及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确保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建立网上信访制度。与传统的信访形式相比,网上信访具有快捷、高效等诸多优势,深受广大网民欢迎。开展网上信访,不仅可以拓宽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更能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便捷有效平台。

(四)推行网络问政,创新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各级党政机关要通过设置新闻热线,在政府门户网站增设舆情专栏、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开通网上便民服务等多种形式,搭建问政于民的平台。要建立健全党政网站建设、信息发布、论坛、留言板、电子邮箱、意见回复、网络投票等为网民服务制度,解决普遍存在重复分散建设、缺乏维护利用、信息共享利用程度不高等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更新频率,将政务信息快速、方便、准确地发布,提高办事效率和政务水平,避免出现“僵尸微博”现象[7]。

2.量化考核体系。要吸纳一般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组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实效进行考核。要细化和量化评价项目,制定网络行政规则和流程,从受理内容、回复程序、回复原则、跟踪回复等方面进行规范。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网络问政的形式和结果纳入政绩考评体系,使网络问政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建立网民评议机制,充分发挥群众评议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督促解决评价中反映的问题。

3.完善组织架构。应成立处理网络意见的专门办公室,各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基层机构网站应开辟专门的栏目,解决“民意最后一米的问题”;定期举办网络意见办公会,畅通民意渠道,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实名制,保障大多数网民的问题有问必答,真正架起领导干部与网民交流沟通的平台。

(五)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增强领导干部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善于发现,选好对象。网络意见领袖既非选举产生又无职务名号,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且网络意见领袖发生作用,一般是在网上进行,所以,组织部门应“深入”网络社会进行多层面的“调研”,进行长期“观察”,特别是要及时了解一些领导干部在重大网络舆论事件、重要网络社区中的主要表现,敏锐发现有培养潜质的领导干部,并以此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更新他们的成长动态,分析判断其优劣,为有针对性的长期培养打好基础。

2.拓展职能,树立威望。领导干部的成长有一个过程,培养网络意见领袖也是一样。一般来说,网络意见领袖可分成:领袖、助手、一般成员三个等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培养,使其自如应对时刻变化的网络实践。支持网络意见领袖培养对象积极参与网络事件,鼓励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引导网络舆论,并给予适当的声援。要帮助他们在重大网络事件中扩大知名度,提升网络影响力。要科学设置议程,提高培养对象的网络交往频度,强化在网民心目中的地位,树立个人网上权威[8]。

3.激励保障,科学使用。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往往处在流变之中,要坚持动态管理原则;着重对那些善于引导网络舆论、科学处置网络舆情、拥有广大网民基础的,要通过“提位子、给票子,长面子”等方式,分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跟踪测评网络意见领袖培养对象能力素质指标的考评体系,将“官评”与“网评”、工作业绩与网络表现等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定期定向的阶段跟踪测评模式,根据领导干部处理重大网络事件的难度系数,制定不同的指标变量表。网络意见领袖培养对象的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访谈、专项测评、网上调查、舆论影响等方式,全面考察、综合评价。

(六)构建网络监督平台,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

1.建立监督信息收集机制。各级政府应以公众信息网为依托,建设统一的网络监督举报平台。要求公布领导干部的姓名、照片、工作岗位职责及联系方式;在单位或个人页面,网民可以以留言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还可对其工作满意度进行相应等级的评价投票。如借鉴中纪委网上举报系统设置,显示举报须知和举报内容填写框,网民可以对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举报。

2.建立监督信息研判机制。对于网络舆论、留言以及举报,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调查、核实操作办法,以及证据初查、立案操作等程序;严格规范网络监督举报信息管理,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评价内容由党政主要领导或上级纪检部门掌握;对个人的意见建议、评价内容,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领导掌握。

3.建立监督信息处理机制。为了保证网民的意见及建议得到重视,分管领导、班子负责人应当以“网管”身份登录,并根据级别和工作性质对登录频次进行硬性规定,随时了解群众对本人和所在班子的建议和批评意见,并及时进行督查、处理。为使网民能够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反馈情况,所有被监督对象要按月汇总网民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的建议意见和处理情况,上报纪委,并向社会公示。负责人应当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向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通报网民对本单位提出的建议意见和对干部的评价情况。为保证网络监督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上级纪委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登录情况、对各单位办理群众留言情况,进行督察通报,对交办的信访和举报件的调查及反馈处理情况等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绩效考核挂钩等。

[1]符晓辉.网络虚拟社会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

[2]隋海燕.网络虚拟社会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与措施[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113.

[3]袁建伟.网络虚拟社会视野下加强党的建设对策探讨[J].党的建设,2012,(5):42.

[4]豆文奇.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3,(3):55.

[5]童文胜,夏伦明,张丹.领导干部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策略浅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周明侠.当代行政伦理价值取向与领导干部网络能力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7]董励华,吴明华,杜晓溪.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及对策创新研究[J].领导科学,2012,(3):38.

[8]董励华.培养群众意见领袖非常重要[N].组织人事报,2012—04—10.

猜你喜欢
网民领导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夯实监督之基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监督宜“补”不宜“比”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