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千笑
1997年8月下旬,我初到莫斯科,陌生的异国城市虽然有雄伟而古朴的建筑、多姿多彩的雕塑以及当地热情友善的当地市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无形之中仿佛有一张巨大的屏障把我与这个城市隔绝开来——我只是看客。但我会因为一个即将到来的节日从看客转变为参与者,它便是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城庆日”。
第二天漫步在步行街,不时都能看见年轻人自发地跳起来舞蹈,街头遍布“城庆日”的各色纪念品,我买了几个纪念章别在胸前,突然感受到一种亲和力拉近了我与这座城市的距离,于是我怀着与当地人同样的期盼,肆意着过节的激动心情。节日当天我也挤在街边的人群中观看巡游队伍的精彩表演,此时此刻我与莫斯科城同欢乐,与900万莫斯科市民一起感受着节日的气氛,以至若干年后每当我回想起这一游历都那么回味悠长。
从我的经历大家会明白当地节日对外地(国)游客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中国是个节日大国,据统计目前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新兴节日共计10000多个(其中4000多个是2006年后兴起的),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天举办3个节日。因此中国的旅游发展与节日数量的逐年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外国入境旅游飞速发展,各地政府带头发展了一大批新兴节日,可以说一个节日的兴起标志着又一旅游热点的形成。
中国节日最初是由远古先人的祭祀产生的(大约在战国时期的成都羊子山祭坛是目前中国西部地区古老的集会、祭典场所之一),随着农耕文化发展,先民对节气的重视而形成了固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2004年起中央开始逐渐重视传统节日,提出“重视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的倡议,并把以上(除元宵节、重阳节外)节日定为法定假期。中国节日旅游揭开了新的绚丽篇章。
在节日里我们慎终追远。端午时节仰望先贤,屈原的故事代代相传;清明时节缅怀祖先,父辈的艰辛世世铭记。在节日里我们珍惜现在,九九重阳登高望远,寄托对老人的祝福;七夕情人采撷红豆,少男少女娓娓道相思;贺年压岁、七七乞巧……每个节日都有着对儿童的关爱。这边是我们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节日,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在节日里我们仰以观天。端午节是太阳的节日,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七夕节是星星的节日。我们崇拜太阳,赞美月亮,遥看牛郎织女星。重重天幕在中华大地上拉起,节日文化在此上演。
在节日里我们俯以察地。汨罗江畔赛龙舟,登高仰止话重阳。腊月赏梅,清明看柳,中秋红叶,每个节日都有来自大自然的祝福。艾青在诗里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的节日也寄托了华夏儿女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在节日里我们表达对神的崇拜。春节拜灶神、喜神;七夕祈福月下老人;清明祭蚕神。我们把美好的祝福与希望传达给神灵,愿有幸福美好的明天。
人们摆上瓜果牛羊祭祀神灵、祖先,又享用着月饼、汤圆、粽子等美食,神的盛宴与人的盛宴齐设,天地欢喜。中国饮食文化离不开白酒文化,人们更是在节日里把酒言欢。白酒永远伴随着节日,因此位于贵州、四川地区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为传统节日最密集的地带。
如果说传统节日旅游是全面参与的常规观光旅游,一些特殊的节日便成为了高端体验游,甚至特种探秘、探险旅游。2001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我到四川省凉山州的普格县参加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此次行程让我对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的节日有了特殊体会。居住在高山上的彝族同胞要走一两天的山路来参加节日,为了体验这种节日的感受,我迎着他们来的方向走了一两个小时,不仅看见了络绎不绝连到云端的人流,更看见一幕震撼心灵的画面:一位去参加选美的彝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篓蹒跚走来,竹篓里是大约几十斤重的节日盛装以及干粮。她在我面前不远处的山坡停下歇息,用毛巾揩着满脸的汗水。动人的场景让我写了第一篇关于节日与旅游的文章——“翻山越岭去过节”。
我相信以这样的方式去过节的同胞在中国的西部山区、高原地区数不胜数,正式这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无数个原生态的纯朴节日。这类节日在云贵川三省就有500多个。
据我多年观察,这类节日的参与者多以本地人为主,每个节日的外地游客平均不足几十人。相比而言,许多新兴节日却人气兴旺,开篇提到的莫斯科“城庆日”就属于国外的“新兴节日”,它设定于1987年,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引人瞩目的城市节日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外国入境旅游飞速发展,各地政府带头发展了一大批新兴节日,大规模的“造节”运动开始在中国兴起,从而引发全国性节日旅游热潮。利用节庆资源,举办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兴节日涵盖面广,地方物产 (青岛啤酒节)、电影电视(长春电影节、上海电视节)、历史名人(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宁海徐霞客开游节)、自然生态(成都国际桃花节)、健身(泰山登山节)、民俗(西双版纳泼水节、拉萨雪顿节)、美食(广州国际美食节),真可谓名目繁多、种类齐全。
每逢盛世佳节多,遥想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大唐帝国,新兴节日和新兴节俗迭起,中秋节、清明节、中和节等众多节日来到世间,充分反映出唐人的创意思维。唐代每年有接近50天是以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全民狂欢、“倾城而出”的节日场面彼此起伏,我想这不仅是产生恢弘大唐气象的源泉,也是唐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外国游客最多朝代的重要原因。
未来中国的旅游与节日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也许未来你每天不是在过节,就是去过节的路上。不仅是带着过节的心情去旅游,而且要翻山越岭去过节。
(四川节日之都投资有限公司创意总监,著名民俗文化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