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巧云
(河北科赢环境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56)
近年来,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工业污染防治成为了我国环境治理的首要方向。虽然政府从法律法规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了防治力度,使得排污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但是鉴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趋势,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在短期里很难取得显著效果。要想获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就要清楚认识到工业污染防治中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出发点,分析其利益冲突,并做好协调工作,下面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工业污染的防治不是仅仅依靠法律法规完善或者一纸公文就可以完成的,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绩效,与其说是加大污染防治政策力度的结果,不如说是各利益集团追求自身利益、利益冲突进而协调利益最后达到了利益平衡后的结果。工业污染防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程,其中牵扯到诸多利益集团:地方政府、居民、污染企业自身等等。根据经济学自然人的假设,每个利益集团在经济活动中都是理性的,都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工业污染防治中,各个利益集团由于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利益取向,直接导致了其参与污染防治的行为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利益集团都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每个利益集团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相互制约,又可能存在着广泛的合作。
工业污染的防治策略一般分为三种:以命令与控制为主体的工业污染防治政策,以市场机制为补充的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和以参与机制为辅助的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每一种防治政策的实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他利益集团的抵制或者变相抵制。比如,以命令与控制为主题的工业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中,政府利益集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颁布法律法规等行政干预手段,定期检查企业的排污量,进而强制企业改善排污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以行政的或者经济性的处罚方式开展违规处罚。在这种防治策略下,污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谎报隐瞒实际的排放情况,从而获得宽松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甚至产生了贿赂腐败。排污企业利益集团最喜欢的就是该种政策模式。从公众角度分析,这一政策不增加税收,因此受到公众利益集团的用户,政府集团也可以通过该政策模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因此该种策略是目前受到普遍欢迎的方式。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治理工业防治问题的主要举措,不难发现,政府利益集团在实施工业防治过程中适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工业污染,就需要得到各方资源的支持,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只有政府有能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政府有足够的强制力量保证治理效果。污染企业利益集团不愿意通过增加成本降低污染,除非降低污染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支出。所以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除非政府参与干预企业的环保行为,否则企业不会有改善排污的动机;公众集团在工业污染防治中稍显弱势,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烈,所以政府利益集团主导进行工业污染防治是必由之路。
从理论上讲,政府环境管制有可能纠正市场失灵,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机制的运作需要成本,在政府干预中也会出现政府失灵。一些政府失灵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还可能更加扭曲市场机制,造成更大的损失。政府失灵有多种表现,如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纠正市场失灵时政府没有作为,由于法律不完善,执法不力,政府效率低下,公共事业的低效率等原因使政府干预失败、政府对本应由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进行干预、政府干预时产生外部性等。
完全依靠政府利益集团只会事倍功半,因为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再加上政策法规本身存在的盲点,政府部门难以监控全局,发动公众利益集团参与监督,可以加强监管力度。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可以使得政策法规更加完善,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就可以有效避免决策失误。而且有了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和监督,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才可以顺利良性地开张。此外我国目前倾向于通过排污收费制度、补贴制度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经济和市场手段来实施污染防治的控制,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寻租空间,如果缺少公众监督参与,很容易形成地方政府利益集团与排污企业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交换,为地方政府寻租行为及双方共同瓜分租金创造方便条件。
政策法规再完善,公众监督再全面,没有排污主体—排污企业的积极配合,工业污染治理就很难得到改善。所以,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完善和加大激励体制,鼓励排污企业主动参与到工业污染治理中来,自觉地改善生产条件有效降低排污。企业的利益其实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企业品牌价值等,政府可以通过强制的手段,影响企业的排污、治污行为,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在企业主动降低排污时,给予企业一定的奖励,比如帮助企业宣传,增加企业在公众中的威信和知名度等,企业有利可图才会主动加入治污的行里中来。
要想在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取得良好效果,就要协调好多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点,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现象和矛盾,这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求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途径,
[1]樊琦.地方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熊鹰.政府环境管制、公众参与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