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建平 龚晓红
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卫生院,湖北宜昌 443623
以秭归县九畹溪镇卫生院为例,对当前乡村一体化管理成果简要阐述。
①人员编制一体化:对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根据县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人员需求状况,对卫生院各功能岗位重新设置,对现有人员进行择优录用,对分流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对村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照村委会推荐、公开竞选的原则进行择优录取。②制度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做到服务规范,记录完整。实施医疗风险合作共济制度,每年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明确法人责任,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规范处置各项医疗纠纷。③财务管理一体化: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经济运行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的相关项目及价格。④药械管理一体化:按照县卫生局统一部署,组织落实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管理制度,药品配置实现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的新模式,全部使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和湖北省增补目录内药品。村卫生室按期将药品收入上报,由县财政建立专户,统一与药品配送商结算药款。按照村办院管的原则,镇卫生院强化对医疗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力度,上级配发的医疗设备全部纳入医院固定资产账目。⑤公共卫生一体化:聘任卫生监督协管员协助开展五项卫生监督的协管工作;在疾病控制工作上,开展慢病、传染病的初筛、监测、上报工作,使各类疾病得到有效防控、慢病管理取得良好成效;在妇幼保健工作上,按照“镇落实、村宣传”的工作模式,取得良好成果。⑥网络一体化:依托网络体系,建成纵向贯穿县、镇、村,横向覆盖全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实现信息共享、统筹协作的诊疗服务新模式,为实现居民“一卡通”项目奠定良好基础;全面完成镇村两级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为核心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诊疗服务协作的新能力,实现镇村两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医保、新农合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⑦村卫生室建设一体化:2010年15个村卫生室完成村卫生室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合并工作,周坪村、砚窝台村、槐树坪村、峡口村还达到湖北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对库区村卫生室进行房屋改造及硬件设备的配置工作,使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诊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⑧绩效考核一体化: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组织制定乡村两级诊疗服务绩效考核新办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新机制,使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理念发生大的转变。
①人才队伍建设乏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诊疗需求的不断提升,高科技诊疗产品不断问世,医疗行业迎来“新陈代谢”,诊疗服务更加需要专业性人才。随着基层医生老龄化的持续加剧,人才补给已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②保障机制尚需完善:一提到基层医疗机构,最常想到的就是“生活环境糟,工资待遇低,诊疗水平差”,特别是村医,“没编制、没学历、收入低”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保障机制的完善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卫生工作发展急需重视的难题。③基本药物目录范畴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民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而“买药难”成为患者就医的另一个头疼问题。
①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前哨”作用。实行医改后的基层医疗机构“简”“便”“廉”的特点很大程度上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缓解大医院排、挤、难的就诊问题,一举两得。②营造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良好环境。加大对医疗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农村医疗市场,将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政策优势,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旧有模式的同时,积极发挥“绩效考核,多劳多得”政策优势,广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③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来”,创新激励政策,诱导青年人才扎根基层。特别是对边缘地区工作人员提供特殊补贴、政策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适当开展对口支援政策,要求上级医院委派医生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或合作,定期巡诊,将大医院医生晋升职称前需要为基层医疗服务为前提等有效带动基层医院“软实力”的发展;加强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镇、村两级医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④“稳步前进”是基层卫生可持续发展的泉源。新医改后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有了“走、转、改”后回归公益的新迹象,如何充分发挥好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职能、稳固前期医改工作的成果、促进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的成熟,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需要给予乡村医疗机构更多好规划和配置,在争取上级建设项目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解决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保障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配置、资金来源,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