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将学术界和产业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合作各方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载体.
产学研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而言也是较为新兴的生产方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现的以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形成高技术综合体的“硅谷模式”及其迅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进程.近年来,这一形式凭借将研发与生产更直接地对接,将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顺应了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等优势,在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后,各国都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而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的正式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下,这一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合作主体的青睐.但就其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依旧较为薄弱,产学研合作的效果欠理想.要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效果,必然要探究其固有规律、发展变化及特点,这就需要从其发展历史为出发点对其发展阶段及特点作出分析研究,研究其发展趋势,从而可以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对策.本文就将以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历史演进为脉络,结合具体发展时期内的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特点,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成果,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发展阶段作出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不足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分析.
有学者提出,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论据为:在1958年发生了标志性的事件——国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以紧随其后的60年代的“两弹一星”军工实验最为典型.[1]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时的这一合作行为,完全是在计划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政府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项政治任务和计划性的活动,参与合作的双方几乎不存在利益分割以及利益冲突.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校企合作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2]另一方面,从产学研合作的规模上看,从80年代起,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在国内才得以开展.因此,可称为产学研合作兴起的时间段应计在80年代.1992年,对于产学研合作来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该年的8月10日,由时称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三家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工作会议”,并宣布共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这项工程被普遍认为是我国发展产学研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行为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因此,大多学者将其作为产学研合作在我国真正兴起的标志.20多年来,产学研合作在我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以相关时间段内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战略要点,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践模式等要素为参照,对其发展过程阶段作出分析梳理后,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可对其特点不足加以分析.
3.1.1 阶段发展概述
1985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好经济与科技结合的问题.”[3]正是在同一年,产学研合作正式被纳入到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中去.中共中央在《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要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4]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后,中央提出了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时称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以及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出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这一工程是首次由国家部委发起并实施的具体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其宗旨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当时称产学研联合),建立起企业与高校间稳定且密切的伙伴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与产业界密切结合、良性互动、共谋发展的新途径,以加快催生高新技术企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能力.1993年,“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和协作”被写进了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各政策的激励导向集中在了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开展联合与协作.1994年3月1日,《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教技〔1994〕7号文件)正式出台,与之配套的相关地方文件和政策也纷纷出台,在密集的政策引领下,全国各地的产学研合作活动纷纷展开.
在这一阶段中,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具体合作方式是为实现“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这一发展目标服务的.高校采取相关措施,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或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人员互换、合作研究、企业在职培训或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合作效果上,产学研合作实践一方面促进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另一方面也使高校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
3.1.2 特点及不足分析
该阶段的产学研合作是为实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而积极努力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在我国得以自上而下地兴起和开展,国家积极营造政策氛围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并首次出现了迄今唯一一次由国家层面发起并具体实施的全国性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学研机构尤其是高校的参与合作的合作意愿较强,并积极致力于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合作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在形式上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合作.
在这一阶段中,随着自发性大学科技园的出现和迅速传播,形成了大型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公司的雏形,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趋势正逐步形成并被不断加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产学研合作先行国家的实践相比,我国该阶段的产学研合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首先是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合作主体的缔结过程中,国家行政性指令多于自发性合作,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为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核心特征体现不充分;其次,由于合作基本以项目或短期培训为载体,使双方的合作只能停留在浅层次、松散化的组织形式、导致了合作行为的短期性;再次,也是起步阶段产学研合作普遍存在的缺陷,即产学研合作的开展范围还十分局限,环境氛围和配套建设还相对落后.
3.2.1 阶段发展概述
在这一阶段中的标志性事件是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并进一步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着力解决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持续推动产学研相结合.[5]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6]为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0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在经过上一阶段的基础性发展后,在该阶段中,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继1985年东北大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大学科技园后,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中也先后出现了以自身科技和智力为依托,利用地方政府的金融信贷、财税优惠政策,形成了一批大型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公司,如清华同方、北大青鸟等.这种“技术+资本”的方式,通过租赁、兼并和承包等形式,实现了扩大企业规模,基础研究、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截至1999年,全国高校高科技产业数已达2137个,这些企业当年年销售总额达267.31亿元,上缴税金和学校利润24.88亿元.[7]大学科技园及以此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1999年底,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联合部署下,正式启动了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工作试点,并在各高校自行申报后,遴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单位.2011年3月,北京大学科技园等22家试点科技园被正式授予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2003年10月,国家又接连认定了14家大学科技园为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8]至此,可以说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已完全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1992年至2005年,全国每年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近10万家,高校8000余所,合作开发或转让的成果达17万多项,产学研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9]在这一阶段中,产学研合作方式出现了新的发展,即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共建研究开发中心.[10]
随着合作方式的进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入股、校企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体,如建立起各种形式且以长期合作为目的的联合开发中心,致力于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的技术研究所,为企业定向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培养计划,组建股份制上市公司,建立高校科技园等,如此种种,在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本身的高速和大规模发展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3.2.2 特点及不足分析
该阶段的产学研合作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这一阶段中,各地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不断向“引导者”回归,合作的缔结及运作不断进入市场化环境和轨道,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核心特征不断被强化;高校尤其是国内知名院校以优势专业或特色学科为依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并直接促成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形成,这为在全国范围推广产学研合作及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感召作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出现了历史性的创新,将合作主体的利益及风险更加有效地相互渗透,企业与学研机构的合作由较外部向纵深方向发展,产学研合作在总体上开始由较浅层向与实质性的生产性要素产生内在联系的方向发展,这也使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固和深化.
这一阶段的产学研合作在规模上呈现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之势,同时,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以及与产学研合作各主体及环节相配套的科技、经济、教育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及时出台,使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呈现规范及向纵深化发展趋势,并出现了产业链产业链整体技术创新的新趋势,即围绕产业新兴技术及标准进行研发与应用,在产业领域内以构建技术创新链为目标进行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
但随着产学研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在该阶段内的不足也随之显现.首先,产学研合作对中介、金融信贷支持的需求被不断催生,产学研合作的配套环境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其次,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性体现不充分,并且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呈现较明显的不均衡性,即高级、中高级技术企业多于传统制造业企业,东部企业多于中西部企业,大中型企业多于小型企业.
3.3.1 阶段发展概述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并且要构建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作为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战略建设的切入口和突破口.[11]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为了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就要支持和引导创新性的要素向企业集聚.[12]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5]这不仅丰富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科学内涵,更是为产学研合作实践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2009年3月国务院的《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建立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对比“产学研结合”与“产学研用结合”,两者虽仅一字之差,但更加突出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开展中,须牢牢以企业为主体,并且要以市场需求和市场应用为合作的导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5月14日在上海部分企业和高校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更好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14]在这一阶段中,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不断被加以强调,产学研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呈现蓬勃态势.
在该阶段中,由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促使产学研合作各方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起新的互动发展模式,从以往简单或短期的技术转让、联合攻关、过渡到了基于长期稳定合作的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设研发基金或奖励基金等多种合作模式.而这些共建实体的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组织发展的较高级阶段,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高校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更接近市场需求,便于成果转化以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持续获得研发所需的新技术和知识,进一步缩短企业技术创新周期.可以说产学研合作在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合作的具体内容方面,正朝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向不断前进.[16]产学研合作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但其必定是在某个具体的经济和地理环境中开展,因此,将受到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地方产业结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甚至社会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合作模式多样化的趋势,以及致力于长期稳定合作的有机整体模式的趋势.
3.3.2 特点及不足分析
该阶段的产学研合作积极致力于技术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和修正,“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核心特征已基本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寻求到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现方式,使得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占据主动的地位,同时,各主体对产学研合作的内在需求在不断加强;在这一阶段中,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进步卓然,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产学研合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比例都超过了10%,这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积极的支撑.
但不可回避的是,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在形成系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虽然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助推,但是在职能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现象,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和统筹以及政策和法规的延续性、系统性方面仍有不少欠缺;就适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而言,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有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强烈意愿,但其获取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及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还较弱;就合作环境而言,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着缺乏资金扶持、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缺乏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第三方保障机构、运行机制欠成熟、利益机制缺失等现实缺陷.
通过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阶段的梳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的归纳,在此基础上借鉴产学研合作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在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内的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分析.
首先,也是尤为显现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发展已成产学研合作的新趋势,各级政府都积极致力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已日趋规范化,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以形成创新机制为主线的合作新趋势.[17]
其次,我国产学研合作在合作主渠道上正从以高校为主逐步向同行及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国家基金等方面拓展;在合作地域方面,逐步实现了以地方合作为主向其他地区扩展的转变,并逐步探索国际合作;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方面:从单一的技术研发为主向成果转化、集成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向发展;在合作形式方面,逐步实现了从单纯式转向建立利益共同体及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方向发展.如此种种,说明产学研合作正不断向纵深层次和实体化系统性运作的方向发展.
再次,致力于产学研合作信息传播、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科技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群发展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产学研合作支撑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被加以强调,将发挥出反哺合作、促进合作效果的积极作用.中介力量的壮大,也将使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各主体职能分工更加合理,合作结构更加科学.
[1] 罗 焰,黎 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9.
[2] 张 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市城市管理,2011(6):72 -74.
[3] 邓小平.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N/OL].1985-03-07[2012 -05 - 06].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7/content_2557526.htm.
[4] 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N/OL].1985-03-20[2012 -05 -06].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134902/8092254.html.
[5] 科技部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N/OL].1995 -05 -06[2012 -05 -07].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 -01/07/content_4021977.htm.
[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1997-09-08[2012-05-07].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69447/69451/4701638.html.
[7] 陈清龙.发展方兴未艾,改革任重道远[J].中国高等教育,2001(2):15-17.
[8] 罗 焰,黎 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141.
[9] 陈 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
[10] 李 健.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形成与发展[N/OL].2012 -01 -05[2012 -05 -09].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12/18/content_12664917.htm.
[1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R/OL].2006 -02 -09[2012 -05 -09].http://www.gov.cn/jrzg/2006 -02/09/content_183787.htm.
[1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07-10-24[2012-05-09].http://www.gov.cn/ldhd/2007 -10/24/content_785431.htm.
[13] 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R/OL].2009-08-30[2012-05-10].http://wenku.baidu.com/view/67e3a001a6c30c2258019e05.html.
[14] 刘延东.强化企业主体 促进科教结合 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在上海调研时的讲话[N/OL].2012-05-15[2012-08 -10].http://www.gov.cn/ldhd/2012 -05/15/content_2137851.htm.
[1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2 -11 -19[2012 -05 -11].http://wenku.baidu.com/view/67e3a001a6c30c2258019e05.html.
[16] 陈 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
[17] 雷 翔.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简述[J].中国安防,2011(1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