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耿仁文
南方医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2004年8月,南方医院随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面对这一历史转折点,医院领导审时度势,努力探索与地方全面接轨的发展道路,提炼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医院实际,明确提出了“规模运营,特色发展,质量取胜”的发展战略。
转制8年来,医院紧紧围绕“规模、特色、质量”强谋划,抓落实,不断推进管理变革和创新,在与地方的全面接轨中顺利实现了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医院全面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医院的展开床位数由2004年的1400张增加至2012年的2300张;门诊量、收容量、业务收入等主要指标年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荣获国家授予的多项殊荣,成绩斐然。
医疗市场的角逐,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其决定了医院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动力和后劲。南方医院坚持以国际化视野来推进人才建设:一是着力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打造了院级、学科级和项目合作等多层次的交流平台,通过互派留学人员、建立保障基金等多种形式来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医院每年分批次选送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到新加坡等地学习标杆医院的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二是着力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建立了涵盖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等各个层面的院级基金,鼓励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同时,医院还设立专项经费,每年资助20名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外著名高等学府深造,每年资助20名技术骨干到国内标杆医院研修,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下大力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设立“优秀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启动基金”,吸引优秀归国人才来院工作。通过竞争择优机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院任职,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近年来,医院先后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刘友华、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吴补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聂静等一大批拔尖人才,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增强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学科建设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学科建设上,医院注重突出专科能力建设:一是凝练学科方向。先后对全院50多个学科进行全面的学科评建,完善学科战略管理,形成了消化病诊治、肾病诊治、肝炎诊治、围产医学、肿瘤综合诊治、创伤救治、显微神经外科和组织器官移植等八大临床技术优势领域以及干细胞治疗、微创腔镜诊疗、介入诊疗技术和急危重症救治等四大特色医疗技术平台。二是强化梯队建设。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其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的定位,将学科分为“国家队”学科、“省队”学科和“潜力”学科,重点发展消化、骨科等龙头学科,着力打造医院优势学科品牌;加快培育血液、神经、肾病等有潜力的学科,使其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是不断推出适宜技术。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群众的健康需求,医院先后成立了新生儿科、乳腺病诊疗中心、关节与骨病外科、肝脏肿瘤诊疗中心等新兴学科;加强围产、肝病、肿瘤等学科群的集约化程度;扶持介入等交叉、新兴学科,打造器官移植、微创等技术平台,发挥学科专业技术交叉互补优势和协同优势。通过对学科建设的常抓不懈,医院学科建设的成效逐步显现,在卫生部组织的前三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审中,医院先后有消化内科、骨科、妇科、产科、检验科、病理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牙体牙髓)、肾内科和普通外科等11个专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数量居全国医院第八位。
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南方医院文化,是军队文化与特区文化的有机融合,引领着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南方医院人一次次面对挑战,攻坚克难,不断进取,创新发展。转制8年来,我们不断学习借鉴世界知名企业及国内外标杆医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入剖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大力推进管理变革与创新,着力释放学科发展潜力,实现富集效应,医疗、教学、科研、护理等中心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医院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干部职工受鼓舞”的目标。
2.1.1 提升服务品质。首先优化就诊流程。大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预约诊疗平台。对门诊窗口进行“一体化”管理,推行门诊“一卡通”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全面推行门诊“全预约”工程,优化挂号系统、分诊排队系统、门诊化验单自助打印系统,有效缓解了门诊就诊压力,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通过一系列举措,患者的挂号排队时间较前减少了30%,交费排队时间减少了20%,平均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此举在卫生部召开的“三好一满意”工作推进会上,受到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2.1.2 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率先成立顾客服务中心,主动征求病人意见和建议,协助病人或家属解决问题,组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全程参与质量及安全管理。推行内部客户服务理念,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服务”的内部顾客管理活动,推行“机关围着临床转、医技围着临床转、后勤围着一线转、全院围着病人转”的服务模式,医院各部门间团结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2.1.3 改善就医环境。医院新安装了就诊排队呼叫系统及手扶电梯,在诊区和诊室加装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排队信息,使患者安心等候,改变了门诊人多拥挤、杂乱的现象。分批对旧病房进行改造,更新设施,改善住院条件。加快启动新医疗综合楼及惠侨楼整体改扩建工程,适量增加病房,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满足群众需求。注重细节服务,各科室纷纷以方便患者就医为出发点,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温馨举措,让“患者满意”变成“患者感动”。
2.1.4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南方医院始终坚持狠抓医疗质量不放松,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医院自主开发了医生排班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杜绝了无资质人员单独实施诊疗的现象。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等规定。全面升级电子病历系统,运用其智能化监控功能,加大实时监控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的力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先后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等职能科室,建立了住院总医师、质控员等质量监控队伍。重点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以实时监控为主,关口前移,加强重点病人、重点环节监控,及时反馈和干预,提升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实施精益管理,在全国医院中率先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站在患者的角度审视服务流程,认真查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改善工作流程。医院先后开展了手术室工作流程、药品库存管理及药品采购供应流程、门诊取药及出院带药流程和健康体检等16个流程改造项目,在优化就医流程、缩短病人等候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国内首家精益管理示范医院,并成功举办了精益管理与卓越医院高峰论坛,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介绍了实施精益管理的成功经验,并获得了医院科技创新奖。充分挖掘资源利用潜力,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加快病人周转,大力开展缩短平均住院日活动。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进行定量,借鉴国内标杆医院经验,科学制定各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目标,并与科室主任年度考核、绩效薪酬挂钩,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开展以来,各科室积极行动,效果明显。到2012年底,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大幅下降至8.31天,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制订和完善了《临床路径管理规定》、《节假日手术管理办法》等40多项规章制度,打造临床路径的三级管理组织,将临床路径的培训纳入到进修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研究生、住院总医师、质控员等队伍的岗前培训内容中。从2009年7月启动第一批试点截至2012年6月底,医院已经开展和正在启动开展的有31个临床科室83个病种,共入组病例4197例,入组率54%,入组后完成率91%。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多次受邀在全国会议上进行交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医师抗菌药物处方分级权限。组织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专项培训和考核,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近年来,卫生部先后将南方医院选定为“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网络直报”、“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等医改重点工作首批试点单位。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病历质量评比一等奖、广东省病历质量评比“单项优秀病历奖”与“集体优秀病历奖”。广东省卫生厅将医学影像诊断、麻醉、健康管理3个省级质控中心挂靠在南方医院。
2.2.1 实践教学与世界一流学府成功对接。积极为学生发展打造国际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努力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医学顶尖人才。目前,医院与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交换生培养项目已正式启动,与德国明斯特大学达成了交换生培养意向。哈佛·南方系列信息化平台远程会诊、教学活动及论坛顺利启动,实现了与世界一流学府的成功对接。
2.2.2 积极推进八年制教学改革。改革八年制医学课程体系。遵循“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改革思路,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减了半年的医学前教育学时,调整了临床医学主干课程设置,减少大班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小班授课和见习学时数。创新八年制二级学科培养办法。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5%,100%进入三甲医院工作,被媒体报道为“史上最牛班”。实施“全国优博培育工程”。医院首个“优博培育工程”资助学生的论文荣获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为“全国优博”培育工程写下辉煌一页。
2.2.3 率先推行“5+3”联合培养模式。在广东省内率先推行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4个证书,在广东省内开创医师培训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先河。
近年来,医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医学影像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医院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得二等奖及华南分赛区一等奖。消化内科姜泊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内科学》正式出版,标志着医院内科学教学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获批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临床类别),标志着医院临床技能考核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为冲击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
2.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新实验大楼,并通过多次可行性论证优化实验室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完成了香港CCBR—南方医院药物临床研究合作中心整体布局设计与装修,启动了项目合作签约等事宜。
2.3.2 突出临床科研。科研只有与临床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和效应。比如,中科院院士、肾内科主任侯凡凡教授领衔的团队长期致力于慢性肾脏病防治领域的研究。2006年,其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是我国大陆第一篇原创性论著,被写进国际经典教科书。2011年,以侯凡凡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973计划项目——“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又获得立项资助,经费总额达3420万元。2012年,肾内科又获得了包括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8项国家基金资助,资助总额达505万元。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感染内科侯金林教授牵头承担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并顺利滚动成为“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资助经费超过1亿元。
2.3.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内分泌代谢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脊柱骨科等多个科室与美国、德国、新加坡及香港等海外、境外的高等学府、科研学术机构建立了多层面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学科建设的视野,助推了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8项,获奖数稳居广东省医疗机构前列。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以上任职6人、广东省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任职14人。2011年,医院共发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001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7位,充分彰显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地位。
2.4.1 重视循证实践,规范专科护理服务。设立了18个护理专科,组建了专科护理团队,开设了护理专家门诊,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专科服务。医院被广东省认定为静脉治疗、急诊急救、手术室、伤口造口及血液净化5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重视循证实践,鼓励护理人员加入JBI循证护理中心,并利用院内局域网、互联网和大学图书馆循证医学数据库下载专科护理指南或最佳实践标准,作为制订和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设立了院长基金护理专项,每年提供20万元科研经费,以激励和提升护理科研水平。医院荣获2012年“广东省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亮点展示一等奖,并被健康报“医院护理改革创新亮点汇编”收录。
2.4.2 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医院针对人力不足这一结构性瓶颈,按照“增加总量、调整结构、强化支撑”的原则,增加临床一线护士配备,近3年来新增护士216名,全院床护比由1:0.6提高到1:0.76。同时,通过理顺护理垂直管理体系、建立护士弹性调配机制、实行个性化排班,合理有效地利用存量。除直接增加投入配备各类护理用具外,还通过完善静脉配置中心、药剂配送中心、营养配送中心等临床支持系统,在临床推广使用PDA、电子护理病历等信息技术,增加直接护理时间,让患者受益。
2.4.3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优质护理持续发展。医院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把“用好每一个护士,为了每一个病人”作为护理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稳定护士队伍。同时,通过护理人才梯队现状分析,调整培养规划,探索护士能级结构的合理设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全院各层次护士纳入相应级别的培训计划。通过以上举措,使得医院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医院为华南地区第一个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产生了华南地区第一位护理博士生导师,并率先探索临床型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南方医院始终以坚持公益性为首要责任,自觉践行医改,把惠泽广大群众和提升服务水平有机统一于正确的办院宗旨之中。
基于对健康管理的理念,应对慢病威胁和快速的老龄化进程,在全国医院中率先成立了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综合性健康促进服务于一体的健康管理中心,成为全国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先后派出医疗队伍赴汶川、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医院率先在广东开创远程医学帮扶模式,成立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远程医学中心,目前已与海南、云南、广东等省的170余家基层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网络,使偏远地区的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先后派出7名医务人员分别赴非洲加纳、新疆和西藏等地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派出医疗队到索罗门群岛等南太平洋岛国进行巡回医疗。积极响应广东团省委的号召,派出一支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健康直通车”医疗服务队,赴西藏开展了历时10天的义诊活动,共为5000多名藏族同胞义诊,援助医疗设备和药品30余万元,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医院先后派出78支医疗队,526名医疗队员分赴新疆、西藏、广西、海南以及广东省内8个县医院、17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接诊病人近21余万人次,巡回医疗200余次,进村入户巡诊近1万户,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多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000余人次。先后派出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广东省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为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南方医院转制8年来取得的成绩,仰仗于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得益于南方医科大学的正确领导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奋发努力。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公立医院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公益性,坚持服务社会是神圣使命,坚持创新是不竭源泉,坚持人才是战略资源,特色是制胜法宝,质量是发展之本,文化是持久动力。在社会加速转型、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医院必须把践行新时期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业务技术与医德医风建设并重发展,始终保持公立医院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