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玲 王秀清
(宁夏银川金凤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笔者下基层调研时,发现某些牛场虽然已经办了很多年,但老板、场长及技术人员对一些牛场最基本的技术指标到底是多少合适,还不是很清楚,造成牛群结构不合理,繁殖指标上不去,常常入不敷出,甚至连年亏损。笔者根据对辖区内很多牛场的调查以及与业内许多养牛专家的交流,对规模奶牛场场长、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指标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广大规模奶牛场和同行参考。
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定,规模奶牛场及奶牛园区的用地标准,包括全部建筑物和运动场,为每100 头奶牛用地面积20 000 m2;占地面积还可通过建筑系数粗略估算,建筑系数指场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占全场土地面积的百分数,一般规模奶牛场及奶牛园区的建筑系数为15%~25%;园区牛舍所需面积,奶牛散养时成母牛每头占舍内面积为5~6 m2;运动场面积一般按每头奶牛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2~3 倍估算,成母牛每头占地20~25 m2,育成牛每头10~20 m2,犊牛每头5~10 m2。
规模奶牛场的牛群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成母牛指初产以后的牛,在成母牛群中,1~2 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 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 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规模奶牛场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 月龄的牛,即初配到初产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 月龄的牛,即12 月龄到初配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 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犊牛指出生~6 月龄的牛,对于出生的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本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作为后备母牛进行培育,其它犊牛要尽快销售,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规模奶牛场的繁殖管理是保证母牛怀犊的关键。奶牛繁殖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母牛泌乳量的高低和全场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对母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将起着决定作用。衡量牛群的繁殖性能通常应用下述指标。
受配率表示一年内该规模奶牛场参加配种的母牛数占该场内所有适繁母牛数的百分率。由此可以反映出规模奶牛场内繁殖母牛的发情、配种及其管理状况。
受配率=(年内与配母牛数/年内存栏适繁母牛数)×100%
3.2.1 总受胎率
总受胎率指一个年度内受胎母牛头数占配种母牛头数的百分率。此项指标反映了牛群的受胎情况,可以衡量年度内的配种计划完成情况。
总受胎率=(年内受胎母牛头数/年内配种母牛的总头数)×100%
3.2.2 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指在一定的期限内(一般按年度计算),受胎母牛数占该期内与配母牛配种总情期数的百分率。受胎母牛至少有一个情期,还有的牛有数个情期可能又未受胎。前一头牛情期为1,后一头牛是几个情期就按几,逐头累加,求得总情期数。
情期受胎率=(受胎母牛头数/一定期限内配种牛总情期数)×100%
3.2.3 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
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表示第一次配种就受胎的母牛数占第一情期配种母牛总数的百分率。该指标可反映出公牛精液的受精力及对母牛的繁殖管理水平。
第一次授精情期受胎率=(第一次情期受胎母牛头数/第一次情期配种母牛总数)×100%
产犊率指分娩的母牛数占妊娠母牛数的百分率。
产犊率=(产犊母牛数/妊娠母牛总数)×100%
产犊指数又称产犊间隔或平均胎间隔,即母牛连续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以平均天数表示,是牛群繁殖力的综合指标。
产犊指数(产犊间隔)=每头牛的每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总和/计算内的总产犊间隔数
犊牛成活率指出生后3 个月时成活的犊牛数占产活犊牛数的百分率。由此可以看出犊牛培育的成绩。
犊牛成活率=(生后3 个月犊牛成活数/总产活犊牛数)×100%
繁殖成活率指本年度内所断奶成活的犊牛数占该年牛群中适繁母牛总数的百分率。这是一个总效率的反映,有时也把该指标叫做牛群的繁殖效率。
繁殖成活率=(年内断奶成活犊牛总数/年内适繁母牛数)×100%
繁殖管理好的奶牛场应达到以下指标:①年总受胎率≥95%;②情期受胎率≥58%;③产犊后50 天内出现第一次发情的母牛比率≥80%;④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为70~90 天;⑤青年牛初配龄为16~18 个月;⑥年繁殖率达90%以上;⑦年流产率≤6%;⑧胎间距≤385 天;⑨初产月龄≤30月龄;⑩母牛每受胎1 次的平均精液耗量≤3 个剂量。
奶牛场的管理者不单要深入到牛舍或牛群中了解情况,还要将数据和资料输入到电脑软件中,掌握每头牛和全群奶牛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指导生产,这是对标准化奶牛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奶牛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记录工作主要是指原始记录,如奶牛卡片、系谱、日产奶量、配种、产犊、生长发育、外貌鉴定、饲料、兽药使用等。统计是指个体奶牛月产奶量、泌乳期产奶量、全群应产牛的单产奶量和实产牛的单产奶量、繁育、疾病、饲料消耗等,并且在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或制成图表、泌乳曲线等,随时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合场区发展状况,开展推广奶牛养殖先进实用技术,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良种繁育技术、高效平衡日粮配制与机械化饲喂技术,即奶牛分阶段标准化饲养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疾病综合防治和牛群保健技术、牧场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建立奶源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各项技术指标管理制度。对于以上技术指标和管理制度,场长要定期地查看技术数据报告、实地入场督察场区牛舍、挤奶台、饲料库、青贮池、兽医室、人工授精室和办公区的工作状况,并询问员工工作情况,掌握养殖场第一手资料,了解这些技术应用对养殖场起到的作用、效益及养殖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及时与各部门主管沟通,及早切实解决养殖场经营和管理漏洞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好的经验和做法以表扬、表彰、奖励的形式在牛场推广,工作滞后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或扣罚当月奖金。以此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规模化奶牛场的员工一般包括管理人员(场长、生产主管、办公室工作人员)、技术员(兽医、人工授精人员、营养师)、财务人员(会计、出纳兼统计),生产人员(饲养员、挤奶员、饲料加工调制人员等)以及后勤人员(总务、采购、保安、清洁工)等。每个工种的人员数量根据奶牛场的大小而定,有的岗位可以简略或合并,中小型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一人身兼多职。
奶牛场生产技术性强,新员工上岗必须经过岗位培训。饲养员和挤奶员上岗前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求理论学习不少于1 周,实际操作以老带新,实习期不少于1 个月,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工作。在岗人员(包括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踊跃参加当地畜牧技术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奶牛养殖培训班,以便更新知识,适应不断快速发展的奶牛养殖科学技术水平。
管理制度是奶牛场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制定制度要以公平、合理、合法为原则,兼顾雇主和雇员双方利益,能够共同接受,并实行。不同的养殖场根据各自牛场发展方向、养殖数量、占地面积、地理位置和当地用工状况等,制定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奶牛疫病防控管理制度,场区圈舍、出入门口和挤奶台等消毒制度、员工工资报酬合同及医疗保健制度及饲养管理和先进技术推广等各项技术制度。
定岗、定责、定员,从场长到每个员工都要有明确的年度岗位任务和责任,实行岗位竞争、报酬与劳动量挂钩的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职业经理、畜牧和兽医主管、畜牧和兽医技术人员、人工授精员、饲养员、挤奶员和清洁工等职责。
员工的报酬应随着岗位和工作业绩而定。一个好的员工应得到与其专业技能和责任相称的薪水,奖金一般可作为整个报酬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工作岗位及对工作的胜任程度,按月、按季度或按年度发放。奖金是员工努力工作的一个反映,既可与规定的工作业绩挂钩,也可由管理者直接决定,后一种类型的奖金通常在年底或在春节前发放,作为对全年工作一直出色的员工的认可,设定奖金的基本原则如下:
8.1 具有可操作性,奖励的项目应有量化指标。如牛奶中体细胞降低1%,细菌数减少1%,受胎率提高1 个百分点,空怀期缩短1 天,产奶量提高1%,发现1 头发情母牛,犊牛成活率提高1个百分点,连续一季度以上交售牛奶监测指标合格等,按照指标数量定出具体奖励金额。
8.2 员工素质奖励。且要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对爱场如家,工作责任心强,恪尽职守,能够避免重大事故的员工不但要给予精神表彰还要给予物质奖励,如到省外或国外培训深造,再如每年给予一定假期旅游或疗养等。
8.3 切记一定要避免全场员工平均发奖金,否则会挫伤优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失去了激励作用。